字典網 >> 書法字典>>李陽冰書法>> 李陽冰百科介紹字帖

李陽冰百科介紹

李陽冰(生卒年不詳),約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唐代文學家、書法家。字少溫,漢族,譙郡(治今安徽亳州)人。李白族叔,為李白作《草堂集序》。 

初為縉雲令、當塗令,後官至國子監丞、集賢院學士。世稱少監。兄弟五人皆富文詞、工篆書。初師李斯《嶧山碑》,以瘦勁取勝。他善詞章,工書法,尤精小篆。自詡“斯翁之後,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所書寫的篆書,“勁利豪爽,風行而集,識者謂之蒼頡後身。”甚至被後人稱為“李斯之後的千古一人”。 

陽冰善詞章,“秀句滿江園”;工篆書,“筆法妙天下”。論者以“蟲蝕鳥跡語其形,風行雨集語其勢,太阿龍泉語其利,崇高華岳語其峻”,贊其書法,謂“唐三百年,以篆稱者,唯公獨步。” 李陽冰所書的石刻很多。其中如浙江縉雲的《城隍廟記》、福州烏石山的《般若台題記》、廣西桂林的《舜廟碑》、湖北武昌的《怡亭銘》、陝西西安的《顏帷貞廟碑額》等。尤其安徽蕪湖十二中學校園的《謙卦碑》,是李陽冰在任當塗縣令期間,應友人之請所書而刻於石的。此碑為篆書,氣勢犀利,風骨遒勁,筆法雄健。唐時散落民間,明初蕪湖王氏於當塗城內獲得,將碑轉至蕪湖秘藏家中。至明嘉靖四年(1525),始由蕪湖關監督張大用從王氏家中移立於學官,並為之題跋云:“陽冰篆書祖秦相斯,而筆力過之,舒元輿輩論之詳矣。是刻藏蕪湖王氏,國初得之當塗縣治,風骨雅健,卓越有古意。”可惜這“題跋”碑石在“文革”動亂中毀壞無存,而《謙卦碑》至今仍存。

李陽冰_李陽冰介紹_書法字典

作品

《三墳記》,唐大曆二年(767年)刻。李季卿撰,李陽冰書。《三墳記》為李陽冰代表作。在唐代篆書中,  李陽冰是成就最高的。謂之“鐵線描。”《三墳記碑》承李斯《嶧山碑》玉筋筆法,以瘦勁取勝,結體修長,線條遒勁平整,筆畫從頭至尾粗細一致,光滑潔淨,婉曲翩然。 清孫承澤云:“篆書自秦、漢以後,推李陽冰為第一手。今觀《三墳記》,運筆命格,矩法森森,誠不易及。然予曾於陸探微所畫《金滕圖》後見陽冰手書,遒勁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清康有為認為《三墳記》以“瘦勁取勝”。當代書法家王南溟先生曾撰文評介李陽凍的小篆:“線條或如垂柳之搖曳,或如流雲之舒捲,洋溢著一種抒情的氣息,代表著小篆書法在唐代復興的文採風流。”傳世刻帖有《三墳記》、《城隍廟碑》、《謙卦銘》、《怡亭銘》、《般若台題名》、《吳季札墓誌》等,均為後世翻刻本。  

石刻書法

李陽冰性喜刻石,顏真卿所書之碑多請他篆額。他的著名書作有《三墳記》、《怡亭銘並序》、《城隍廟碑》、《易謙卦》、《滑台新驛記》等。其中《易謙卦》筆法尤為瘦健。清代王漱《竹雲題跋》稱它:“運筆如蠶吐絲,骨力如綿裹鐵。” 李陽冰主編李白詩集《草堂集》並為序。李陽冰在唐代以篆學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為秦篆一大變  革,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對後世頗有影響。自秦李斯創製小篆,歷兩漢、魏、晉至隋、唐,逾千載,學書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學中廢。李陽冰嘗嘆曰:“天之未喪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李陽冰曾刊定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為二十卷,但對原書的篆法和解說都大加改動。此後,許慎的原本漸漸消失,而李氏刊本則盛行。直至宋代初年,徐鉉奉詔校訂《說文解字》,對原書內容進行了整理,才大致恢復許著原貌。 

李陽冰以篆書為己任,始學李斯《嶧山碑》,承玉筋筆法,然在體勢上變其法。線條上變平整為婉曲流動,顯得婀娜多姿。《金壺記》稱“陽冰尤精書學,豪駿墨勁,當時人謂曰筆虎。”張旭的筆法也曾得到李陽凍的傳授。暮年所篆,筆法愈見淳勁。自稱:“ 斯翁(李斯)之後, 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康有為《廣藝舟雙輯》稱其為:“以瘦勁取勝,若《謙卦銘》,益形怯薄,破壞古法極矣。”  當時顏真卿所書之碑,必請李陽冰用篆書題額,可見其篆書影響的深遠。大詩人李白有詩云:“吾家有季父,傑出新地英”、“落筆灑篆文,崩雲使人驚”,說明李陽凍的篆書確實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清代孫承澤在《庚子消夏記》中也稱,篆自秦漢而後,推李陽冰為第一手,可見對其評價之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