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司馬昱書法>> 司馬昱百科介紹字帖

司馬昱百科介紹

簡文帝司馬昱

姓名:司馬昱  廟號:太宗  諡號:簡文皇帝  陵墓:高平陵  政權:東晉  在世:320年—372年  在位:371年—372年  年號:鹹安,371年十一月—372年

人物簡介

  
司馬昱_司馬昱介紹_書法字典

司馬昱(320-372)字道萬,河內溫縣人,司馬紹之弟。生於晉元帝大興三年,卒於鹹安二年,年五十三歲。(歷代帝王疑年錄作生於大興四年,卒於鹹安二年,年五十二。此從歷代名人年譜並參晉書本紀)幼岐嶷,為元帝所愛。晉元帝少子,母鄭阿春。  東晉簡文帝司馬昱,初封琅邪王,後封會稽王。桓溫於公元371年11月廢司馬奕後,於同月己酉日立他為帝,改年號為“鹹安”。  司馬昱繼位後,一切聽命於桓溫,形同傀儡。公元372年7月,司馬昱病危,宣布立子昌明為太子,並在一天一夜之內,連發四道詔書,請以大司馬鎮姑孰(今安徽省當塗縣)的桓溫入京輔政。桓溫不理睬,司馬昱只好寫下遺詔,授權桓溫可以依據周公輔助成王的故例攝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輔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稱帝。郎中王坦之接到這詔書,極力勸諫,並當著司馬昱的面將詔書撕成碎片。司馬昱自慰地說:“天下本是取來之物,卿何必如此著急呢?”王坦之反駁說:“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司馬昱沉吟良久,無話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遺詔,改成:“家國大事都要一一稟告大司馬(桓溫),太子要象劉禪對待諸葛亮一樣,敬重桓溫。”第二天(己末日),司馬昱死於建康宮中。司馬昱死後的廟號為太宗,諡號為簡文帝。

史籍記載

  晉書 帝紀第九  
司馬昱_司馬昱介紹_書法字典

司馬昱

簡文皇帝諱昱,字道萬,元帝之少子也。幼而岐嶷,為元帝所愛。郭璞見而謂人曰:「興晉祚者,必此人也。」及長,清虛寡慾,尤善玄言。永昌元年,元帝詔曰:「先公武王、先考恭王君臨琅邪。繼世相承,國嗣未立,蒸嘗靡主,朕常悼心。子昱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廟,以慰罔極之恩。其封昱為琅邪王,食會稽、宣城如舊。」鹹和元年,所生鄭夫人薨。帝時年七歲,號慕泣血,固請服重。成帝哀而許之,故徙封會稽王,拜散騎常侍。九年,遷右將軍,加侍中。鹹康六年,進撫軍將軍,領秘書監。建元元年夏五月癸丑,康帝詔曰:「太常職奉天地,兼掌宗廟,其為任也,可謂重矣。是以古今選建,未嘗不妙簡時望,兼之儒雅。會稽王叔履尚清虛,志道無倦,優遊上列,諷議朝肆。其領太常本官如故。」永和元年,崇德太后臨朝,進位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二年,驃騎何充卒,崇德太后詔帝專總萬機。八年,進位司徒,固讓不拜。穆帝始冠,帝稽首歸政,不許。廢帝即位,以琅邪王絕嗣,復徙封琅邪,而封王子昌明為會稽王。帝固讓,故雖封琅邪而不去會稽之號。太和元年,進位丞相、錄尚書事,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給羽葆鼓吹班劍六十人,又固讓。及廢帝廢,皇太后詔曰:「丞相、錄尚書、會稽王體自中宗,明德劭令,英秀玄虛,神棲事外。以具瞻允塞,故阿衡三世。道化宣流,人望攸歸,為日已久。宜從天人之心,以統皇極。主者明依舊典,以時施行。」於是大司馬桓溫率百官進太極前殿,具乘輿法駕,奉迎帝於會稽邸,於朝堂變服,著平巾幘單衣,東向拜受璽綬。  鹹安元年冬十一月己酉,即皇帝位。桓溫出次中堂,令兵屯衛。乙卯,溫奏廢太宰、武陵王晞及子總。詔魏郡太守毛安之帥所領宿衛殿內,改元為鹹安。庚戌,使兼太尉周頤告於太廟。辛亥,桓溫遣弟秘逼新蔡王晃詣西堂,自列與太宰、武陵王晞等謀反。帝對之流涕,溫皆收付廷尉。癸丑,殺東海二子及其母。初,帝以沖虛簡貴,歷宰三世,溫素所敬憚。及初即位,溫乃撰辭欲自陳述,帝引見,對之悲泣,溫懼不能言。至是,有司承其旨,奏誅武陵王晞,帝不許。溫固執至於再三,帝手詔報曰:「若晉祚靈長,公便宜奉行前詔。如其大運去矣,請避賢路。」溫覽之,流汗變色,不復敢言。乙卯,廢晞及其三子,徙於新安。丙辰,放新葵王晁于衡陽。戊午,詔曰:「王室多故,穆哀早世,皇胤夙遷,神器無主。東海王以母弟近屬,入纂大統,嗣位經年,昏暗亂常,人倫虧喪,大禍將及,則我祖宗之靈靡知所託。皇太后深懼皇基,時定大計。大司馬因順天人,協同神略,親帥群後,恭承明命。雲霧既除,皇極載清,乃顧朕躬,仰承弘緒。雖伊尹之寧殷朝,博陸之安漢室,無以尚也。朕以寡德,猥居元首,實懼眇然,不克負荷,戰戰兢兢,罔知攸濟。思與兆庶更始,其大赦天下,大酺五日,增文武位二等,孝順忠貞鰥寡孤獨米人五斛。」己未,賜溫軍三萬人,人布一匹,米一斛。庚申,加大司馬桓溫為丞相,不受。辛酉,溫旋自白石,因鎮姑孰。以冠軍將軍毛武生都督荊州之沔中、揚州之義城諸軍事。十二月戊子,詔以京都有經年之儲,權停一年之運。庚寅,廢東海王奕為海西公,食邑四千戶。辛卯,初薦酃淥酒於太廟。  二年春正月辛丑,百濟、林邑王各遣使貢方物。二月,苻堅伐慕容桓於遼東,滅之。三月丁酉,詔曰:「朕居阿衡三世,不能濟彼時雍,乃至海西失德,殆傾皇祚。賴祖宗靈祗之德,皇太后淑體應期,籓輔忠賢,百官戮力,用能蕩氣務於昊蒼,耀晨輝於宇宙。遂以眇身,托於王公之上,思賴群賢,以弼其闕。夫敦本息末,抑絕華競,使清濁異流,能否殊貫,官無秕政,士無謗讟,不有懲勸,則德禮焉施?且強寇未殄,勞役未息,自非軍國戎祀之耍,其華飾煩費之用皆省之。夫肥遁窮谷之賢,滑泥揚波之士,雖抗志玄霄,潛默幽岫,貪屈高尚之道,以隆協贊之美,孰與自足山水,棲遲丘壑,徇匹夫之潔,而忘兼濟之大邪?古人不借賢於曩代,朕所以虛想於今日。內外百官,各勤所司,使善無不達,惡無不聞,令詩人元素餐之刺,而吾獲虛心之求焉。」癸丑,詔曰:「吾承祖宗洪基,而昧於政道,懼不能允厘天工,克隆先業,夕惕惟憂,若涉泉冰。賴宰輔忠德,道濟伊望,群後竭誠,協契斷金,內外盡匡翼之規,文武致匪躬之節,冀因斯道,終克弘濟。每念干戈未戢,公私疲悴,籓鎮有疆理之務,征戍懷東山之勤,或白首戎陣,忠勞未敘,或行役彌久,擔石靡儲,何嘗不昧旦晨興,夜分忘寢。雖未能撫而巡之,且欲達其此心。可遣大使詣大司馬,並問方伯,逮於邊戍,宣詔大饗,求其所安。又籌量賜給,悉令周普。」乙卯,詔曰:「往事故之後,百度未充,群僚常俸,並皆寡約,蓋隨時之義也。然退食在朝,而祿不代耕,非經通之制。今資儲漸豐,可籌量增俸。」騶虞見豫章。夏四月,徙海西公於吳縣西柴里。追貶庾後曰夫人。六月,遣使拜百濟王余句為鎮東將軍,領樂浪太守。戊子,前護軍將軍庚希舉兵反,自海陵入京口,晉陵太守卞眈奔於曲阿。秋七月壬辰,桓溫遣東海內史周少孫討希,擒之,斬於建康市。己未,立會稽王昌明為皇太子,皇子道子為琅邪王,領會稽內史。是日,帝崩於東堂,時年五十三。葬高平陵,廟號太宗。遺詔以桓溫輔政,依諸葛亮、王導故事。  帝少有風儀,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處為意,凝塵滿席,湛如也。嘗與桓溫及武陵王晞同載游版橋,溫遽令鳴鼓吹角,車馳卒奔,欲觀其所為。晞大恐,求下車,而帝安然無懼色,溫由此憚服。溫既仗文武之任,屢建大功,加以廢立,威振內外。帝雖處尊位,拱默守道而已,常懼廢黜。先是,熒惑入太微,尋而海西廢。及帝登阼,熒惑又入太微,帝甚惡焉。時中書郎郗超在直,帝乃引入,謂曰:「命之修短,本所不計,故當無復近日事邪!」超曰:「大司馬臣溫方內固社稷,外恢經略,非常之事,臣以百口保之。」及超請急省其父,帝謂之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於此!由吾不能以道匡衛,愧嘆之深,言何能喻。」因詠庾闡詩云「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遂泣下沾襟。帝雖神識恬暢,而無濟世大略,故謝安稱為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沙門支道林嘗言「會岙有遠體而無遠神」。謝靈運跡其行事,亦以為赧獻之輩雲。

人物事跡

  及長,清虛寡慾,尤善玄言。初封琅邪王,後徙會稽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進位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帝弈立,進位丞相桓溫廢弈,迎昱為帝。溫威震內外,昱雖處尊位,拱默而已。在位二年,卒,謚簡文帝。昱著有文集五卷,(《隋書經籍志》注作一卷。此從《唐書志》)傳於世。

與“道”的淵源

  晉明帝時,有個戒行精峻,能夠占知吉凶,預測禍福的女尼,法名道容。道容早住在歷陽烏江寺修持,後來明帝把她請來京師,想親自試一試她是聖是凡,於是把花放下,結果過了好長時間,花不萎謝,由此算是服了她了。  此後,簡文帝司馬昱愛好道術,還在沒登基時,就拜京都清水道師王濮陽為師,司馬昱對清水師非常敬重,甚至在府第之內,為他建立道舍。道容見此,雖然極力勸阻,可是哪有半點用處?然而,也就從此開始,每當司馬昱進入道屋,總是看到屋裡神仙,全都變成了比丘僧。司馬昱懷疑是道容搗鬼,然而一時又抓不著把柄。  不久司馬昱登基,就是東晉簡文皇帝。其時太極殿上有好多好多飛鳥,築窠而居,簡文帝讓占筮家曲安遠起卦占筮,曲安遠筮後稟道:“西南有女人師,能滅此怪。”  簡文帝聞言專程派人前去烏江,迎請道容,向她請教有何方法,可讓鳥群不再在太極殿上築窠。道容聽後答道:“可請皇上清齋七天,受持八戒。這樣以後,鳥群就會從太極殿搬遷,飛到別入作窠。”簡文帝畢恭畢敬,完全照辦,結果要不了七天,群鳥況集,運窠飛離而去。  從此,簡文帝對道容非常器重,並且還專門為她闢地造寺,名新林寺,並且自己也信奉佛法,對她行老師禮。  孝武帝時,朝野對於道容其人,更加崇敬。然而不知什麼原因,在太元年間(公元376至396年),道容忽然失蹤,不知去向。其後,孝文帝下令把道容衣缽,入葬新林寺邊上,所以後來新林寺邊,多了個衣缽冢。  道容的事跡雖然看上去有點荒誕不經,然而卻反映了當時社會崇高神秘方術的一個側面,同時也反映了尼眾生活中的另一個角落。

歷史背景

母親之故,甚得司馬睿所親

  東晉簡文帝司馬昱一生歷經幾個階段,首先在其出生至母親鄭貴妃過世之前,父親司馬睿共生子,分屬四位人,司馬昱因母親之故,甚得司馬睿所親,三歲時即受封為琅邪王。但隨著司馬睿過世(318),母親也於鹹和元(326)過世,司馬昱開始成為政治鬥爭中的眼中釘,從琅邪王改封會稽王,一待就是三十八。三十八遠離政治爭鬥,司馬昱走向玄學,在他提倡下,東晉中期以前玄學呈現豐饒的發展。

被提名為皇帝候選人

  在政治上,司馬昱歷經明、成、康、穆、哀與廢帝位皇帝,曾經被提名為皇帝候選人,但在政治鬥爭中失之交臂。但也由於置身於帝位爭奪之外,反而讓司馬昱的官位一扶搖直上,沒有受到傷害。在穆帝即位後,司馬昱出任祿尚書條事、撫軍大將軍,開始掌握政權,援引會稽人士以及玄學同好,大進入中央,對穆帝、廢帝時期對外戰爭或內政處以及自己即位為皇帝後與桓溫之間的抗衡,這些人都產生諸多影響。

受封為琅邪王

  鹹和元·司馬昱七歲,按常而論,七歲之孩是否對自己的出嗣入繼有這么清楚的意識。司馬昱因受元帝喜愛而受封為琅邪王,對其政治地位而言,是一種鞏固作用,為么會以七歲之齡,提出欲還封會稽要司馬昱回嗣會稽究竟是司馬昱本人的想法,亦或是由旁人主導這是很值得探究的。  司馬睿於永昌元(322)閏十一月過世,司馬紹繼位,是為明帝。由於明帝在位僅三,三間又內逢王敦之,外有長江上游占據巴蜀的雄斷在邊境生事,境曜、石軍隊相繼寇邊。司馬紹將所有的精用於處國家大政。10吾人從史中看出明帝對父親生前處繼承或對諸子平等寵愛的反應;另一方面,或許也因此時鄭夫人仍在世,其所凝聚的舊勢仍很強,讓明帝無法有強的政治動作。11明帝司馬紹在太三(325)三月,立五歲的長子司馬衍為皇太子,確接班人,同閏八月駕崩,享二十七歲。司馬衍即位,是為成帝。鄭夫人在次(成帝鹹和元,326)也過世。鄭夫人一死,以成帝為首的政治集團開始進消滅鄭夫人黨羽的動。其中第一要務,是要將視為皇權繼承的琅邪王位拿回來,首當其衝的就是司馬昱。

作為

  司馬昱即位為皇帝後,桓溫主控朝政,一步步要消滅反對勢?,首先要對付的就是?徑囂張的司馬昱同父異母哥哥司馬晞。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司馬昱展現完全地執著,而終使桓溫?得?妥協。  即帝位的司馬昱,?到兩?就過世?。但在這兩?間,他一方面應付執政的桓溫,另一方面?積極地為維持司馬家業而布局。大?引用反對桓溫的人士進入權?圈,來發揮制衡桓溫的??。司馬昱人才的布局早在其擔任首輔已開始。如其所重用的高崧,曾為他起草阻止桓溫?伐之書信;遭受桓溫排擠的范汪,也被其援引出任重要的地方官,作為外援;以及積極為司馬昱阻止桓溫竊國之欲的王彪之、王蘊與謝安等人。

墓葬群

  
司馬昱_司馬昱介紹_書法字典

東晉古墓

東晉末年簡文帝司馬昱的墓葬群在湖北武漢被發現——三座東晉末年古墓。文物專家稱,這是武漢地區首次發現有明確的東晉紀年銘文的古墓群,真實反映了當時士族聚族而葬的特點。  古墓群座北朝南並列而葬,面水依嶺。三古墓的間距、長度、寬分別為三至四米、三至四點一五米和一點二五至一點四二米,墓葬都為長方形磚室拱頂墓,牆體磚均採用“三平一仄”交替砌築,後壁中部均有一方形磚砌小龕。據考證,此古墓群為東晉末年簡文帝司馬昱(公元三百七十二年)的墓葬,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三十一年。  三座古墓共出土了青瓷、陶器、鐵器十三件。較為重要的是,位於台地東面的三號墓中,出土了“鹹安二年亥日”字樣的紀年銘文磚兩塊。銘文磚長為二十九點五厘米、寬十三厘米、厚四厘米,磚橫側面模印有三枚方孔銅錢紋。  
司馬昱_司馬昱介紹_書法字典

銘文磚

據介紹,六月三十日,武漢市江夏區豹海鎮新光村在修築村級公路時,推土機推出了這三座古墓。當時,古墓的拱形磚制墓頂被破壞。當地政府得知後,立即派人對現場進行保護。武漢市考古所、江夏區文物管理所聯合組隊對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武漢市江夏區博物館專家稱,發現有明確的東晉紀年銘文古墓群,在武漢地區尚屬首次。這一古墓群的發現,為研究有著三千五百年歷史的江城武漢獲取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也為這一地區的東晉墓葬建立了斷代標尺,具有極為重要的考古價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