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王詵書法>> 王詵百科介紹字帖

王詵百科介紹

王詵

  (1036-1093後,一作1048-1104後)〔北宋〕字晉卿,太原(今屬山西)人,居
王詵像

王詵像

開封(今屬河南)。出身貴族,娶英宗趙曙之女蜀國公主為妻,官駙馬都尉及定州觀察使、利州防禦使。元豐二年(1079年)坐罪落駙馬都尉,責授昭化軍節度行軍司馬,均州安置,移潁州。元祐元年(1086),復登州刺史、駙馬都尉。卒諡榮安。能詩善畫,亦工詞,詞風清麗,然欠丰容宛轉。今有趙萬里輯《王晉卿詞》。  其家築“寶繪堂”,藏曆代法書名畫日夕觀摩,精於鑑賞,蘇軾為之記。廣交蘇軾、黃庭堅、米芾、秦觀、李公麟等眾多文人雅士,“析奇賞異”,酬詩唱和,李公麟曾畫《西園雅集圖》以紀勝,其風流蘊藉有王謝家風氣。能詩,亦工山水,學李成皴法,以李思訓金碧統之,溶兩家法規而出新意,在水墨勾皴基礎上,“不古不今,自成一家”,獨具風貌。喜畫“煙江遠壑,柳溪漁浦,晴嵐絕澗,寒林幽谷,桃溪葦村”等他人難狀之景,將錦繡河山展現畫幅中,深得好評。蘇軾謂其“得破墨三昧”,有“鄭虔三絕居有二,筆執挽回三百年”句。兼寫墨竹,學文同。亦工書,真、行、草、隸皆精。《宣和畫譜》著錄御府藏其作品有《幽谷春歸圖》《晴嵐曉景圖》《煙嵐晴曉圖》《煙江疊嶂圖》等35件。傳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院;《煙江疊嶂圖》卷,藏上海博物館。

詞作鑑賞

憶故人

  《憶故人》  燭影搖紅,向夜闌,乍酒醒、心情懶。
王詵作品

王詵作品

尊前誰為唱《陽關》,離恨天涯遠。   無奈雲沉雨散。   憑闌乾、東風淚眼。   海棠開後,燕子來時,黃昏庭院。   這首《憶故人》詞意與調名相仿佛,為代言體形式,寫的是一個痴情女子對故人的憶念。全詞深情譴綣,感人至深。   首四句寫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時的情景。“燭影搖紅”,寫的是夜間洞房深處的靜態:當時夜闌人靜,萬籟俱寂,女主人公剛剛酒醒,睜開惺忪的醉眼看看室內,只覺得空蕩蕩的、靜悄悄的,唯有一枝孤零零的蠟燭搖著紅色的光焰。“長”字狀靜定空氣中之麝煙,似目前:“搖”字形容微風中之燭光,亦分明可睹。後來湯顯祖《牡丹亭》燭影搖紅,意趣盎然引人遐想。“向夜闌”,是說臨近天曉。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三說:“向,猶臨也。”“夜闌,是說夜將殘盡。更深夜闌之際,女主人公宿酒初醒,神思慵怠。著一”懶“字,寫出了她心情之失意落拓。雖未言”憶“,而回憶之意已隱然逗出。”尊前“二句,才開始落到憶字上。這裡的倒敘不是平鋪直敘地回憶,而是人物抒情時將往事自然而然地帶出來,這樣就比客觀地描述要生動得多,感人得多。”尊前誰為唱《陽關》“,說的是餞別故人之時,她無可奈何地唱了一曲送別之歌。至此,可知她的”酒醒“乃是餞別時喝醉了的,前呼後應,針腳綿密。”誰為“二字,飽含著幽怨。她雖然唱了《陽關》,但又是懊悔,又是怨恨,充滿了自怨自艾的情緒,至於為何,又不點透,這樣此句便更含蓄蘊藉,耐人尋味。”離恨天涯遠“,蟬聯上句,意境又進一步拓開。大凡詞中寫離情的,常常說”魂夢繞天涯“,此處女主人公本睡中,卻直接用了”離恨“,這就避免了落套。此詞不主故常,剗盡華藻,直抒胸臆,純以情語見長。離恨遠至天涯,表明她的思緒也跟蹤故人而去,其情之深摯,露於言表。   下片起句用了一個典故,暗示幽會之後,故人音訊杳然。宋玉《高唐賦序》云:“妾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暗示楚懷王遇巫山神女,成為後世文人騷客寄跡青樓的代稱。“雲沉雨散”,暗示詞中女主人公乃是一名青樓女子。而冠以“無奈
王詵作品

王詵作品

”二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似乎可以聽到這名不幸的青樓女子的嘆息聲。   以下幾句時間跨度較大,即從夜闌酒醒,到這時的倚闌遠眺,再到黃昏時的庭院。這長長的過程中,她幾乎無時無刻不思量。此詞意境空靈幽麗。黃庭堅云:“晉卿(王詵字)樂府,清麗幽遠,工江南諸賢季孟之間,”(《詞林紀事》卷五引)以這段評語來衡量此詞,也頗為恰切。從這幾句,可以想見女主人公斜倚闌乾,凝神遠望的神態。她那雙盈盈淚眼飽含著離情別緒,飽含著怨恨和憂思。“東風”二字,勾勒出她特定的氛圍中苦盼的神情,丰神獨具,頗有韻味。   詞最後以景語作結。“海棠開後”,是說花落春殘,象徵女子的芳華易逝,境已慘矣:“燕子來時”,是以歸燕反襯故人之未歸,激發和增添女子之離思,情更悽然。此處化用晏殊《破陣子》之“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把“梨花”易為“海棠”,並壓縮為一聯四言偶句,以更為凝鍊的詞筆表現人物的傷春之感和念遠之情。這兩個並列的句子一寫花,一寫鳥,原為兩景,接著“黃昏庭院”一句,便把兩景融合一個統一的意境中,自然渾成,思致渺遠,真可謂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

蝶戀花

  《蝶戀花》  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樓台,倒影芙蓉沼。   楊柳垂垂風裊裊。   嫩荷無數青鈿小。   似此園林無限好。   流落歸來,到了心情少。   坐到黃昏人悄悄。   更應添得朱顏老。   此詞借景抒懷,表達了詞人流落異地之悲、老大無成之慨,以及無幸遭貶的
王詵作品

王詵作品

苦悶、壓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惆悵和悽苦之情。原詞之墨跡保留至今,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中。   起筆“小雨初晴回晚照。”富於象徵意味:雨後初晴,夕陽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遷謫始得召還的人生。終見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陽黃昏,亦復可悲。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於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來“金翠樓台,倒影芙蓉沼。”二句更需玩味。樓台本已巍峨壯觀,疊下“金翠”二字狀之,氣象更加富麗堂皇。如此金碧輝煌的樓台,沐浴於晚照霞輝之中,其倒影又映現於荷池之水面,樓台本身與其倒影,遂構為一亦實亦幻的莊嚴景觀。難怪《宣和畫譜》稱王詵“風流蘊藉,真有王謝家風氣”。“楊柳垂垂風裊裊。”詞人更以如畫之筆,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楊柳垂垂,原是靜態;風裊裊,則化靜態為動態,姿態具動靜相生之妙。“裊裊”二字極美。從其手跡可見,此二字真是姿媚無限,筆意之美,與詞情相得益彰。“嫩荷無數青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來。時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無數青鈿。至此,盎然春意觸目縈懷。   過片“似此園林無限好。”將上片作一綰結。園林如此富麗,春色復如此迷人,確乎可說無限之好。應知此園林非指別處,就這位駙馬之府邸。王詵詞中曾一再對之加以描繪。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將此美好之園林與自己之間推開一段距離。“流落歸來,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寫盡七年的遷謫生涯,所包蘊的無窮辛酸,又豈是“歸來”二字所可去之以盡。重到了舊時園林,已物是人非,經此重譴,詞人臨老,妻子下世,園林縱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韻腳之“少”字,極含婉厚重,有千鉤之力。詞情至此,由極寫富麗之景一變而為極寫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勢。“坐到黃昏人悄悄。”黃昏遙承起句晚照而來,使全幅詞有綰合圓滿之妙。更重要的,還於以時間之綿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黃昏,極言其淒寂況味。更應添得朱顏老。結句純為返觀自己一身之省察,詞情更為內向,悲感尤為深沉。園林依舊,朱顏已改,人生到此,復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樓台,楊柳裊裊,嫩荷無數,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詞人卻只是“心情少”,無法擺脫悲哀。而寫景設色愈富麗,則愈反襯出其傷心懷抱之黯淡。中間具一大跌宕、大頓挫,筆勢變化有力,是此詞又一特色。抒情結構的巨大轉折,與情景之間的強烈反襯,都是表現主題的重要藝術手段,足可玩味。蘇軾《與子由論書》詩云:“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此詞以流麗之景傷心懷抱,以婉約之筆寓硬轉之勢,正是具有東坡所論之一種特美。

蝶戀花

  《蝶戀花》  鍾送黃昏雞報曉。昏曉相催,世事何時了。萬恨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
王詵作品

王詵作品

芳草。  忙處人多閒處少,閒處光陰,幾個人知道。獨上高樓雲渺渺,天涯一點青山小。  據《詞苑粹編》引《西清詩話》知此則此篇當為憶舊懷人之作。  不過全詞意蘊較為空靈宏闊,與一般憶舊歡的情詞不同。上片從大處著筆,寫時序更替、世事變遷、人生多愁易老,且以自然宇宙的無限性襯跌,人生感喟充溢行間。下片推進到個人寥落處境。以忙處反襯閒處,失位投閒,門庭冷落,知音難逢。以獨望寰宇收結,大有所思不見,人海茫茫,天遙地遠,撫躬愴然之慨。韻致蒼涼沉厚,似不當局囿於懷思麗人。

書畫成就

概述

  王詵繪畫以山水見長,水墨山水受李成影響,具有幽雅清潤的格調。青綠
王詵作品

王詵作品

著色山水則源自李思訓父子而又創新意,不古不今自成一家。所畫山水多為煙江遠壑、柳溪漁浦、晴嵐絕澗、寒林幽谷、桃溪葦村等“詩人難狀之景”。尤擅長畫小景山水,並能畫墨竹,師法文同。王詵傳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疊嶂圖》及《瀛山圖》。《漁村小雪圖》(故宮博物院)為水墨山水,生動地描繪了初冬雪後山巒溪岸的景色,漁夫冒雪垂釣捕魚,文人雅士興沖沖地出遊,遠處山巒重疊,兩岸虬松盤屈,江面開闊。技法上以水墨渲染並施金粉以加強雪後的效果,用筆尖俏爽利,體現了李成畫派的特色。《煙江疊嶂圖》亦為王詵名作,開捲菸波浩渺,後段則奇嶂疊起,筆墨細潤,青綠設色典雅。

《漁村小雪圖》

  《漁村小雪圖》手卷,絹本設色,縱44.4厘米,橫219.7厘米。圖繪冬日小雪初霽的山光水色。漁村被置於畫的右端,開卷便見白雪覆蓋的遠山和近岸,疏葦寒塘,有眾漁夫在忙碌,或張網、或釣魚、或拉罾、或抬網,柳枝掩映之間漁村隱現。左邊的長卷則描繪白雪皚皚的峰巒岩岫以及蒼蒼茫茫的水色。山中有瀑布飛濺,近處則勾畫了數株巨松,或挺直,或偃仰,或舒展,松針依然是李成的“攢針”法,線條遒勁剛強,極見功力。而山中有二行人,一隱士策杖而一小童攜琴;江邊篷舟中有士人對酌,可知王詵無論畫什麼,總也忘不了抒其志。山石兼用捲雲皴、刮鐵皴,顯然取法於郭熙。而用“破墨法”烘染:先沿勾線向內用稍淡於勾的墨色加染,然後用清水向內化開過渡,墨色淡雅而鮮亮,層次感強。蘇軾稱讚他“得破墨三昧”。尤其是他獨創的在峰頂、嵐尖、樹頭、沙腳敷以白粉,又在樹頂、葦尖略勾金線,一改唐以來金碧山水之恆以金線勾山廓、石紋、坡腳以及宮室、樓閣等物的方法,似乎更適合表達雪後的陽光感。後人讚美此圖:“刻畫嚴謹,筆墨精練,氣象渾成,韻致深遠。”

《煙江疊嶂圖》

  《煙江疊嶂圖》  手卷,絹本,設色。縱:45.2厘米,橫:166厘米。  此圖繪崇巒疊嶂陡起於煙霧迷漫浩渺空曠的大江之上,空靈的江面和雄偉的山巒形成巧妙的虛實對比。奇峰聳秀,溪瀑爭流,雲氣吞吐,草木豐茂,顯得蓬勃富有生氣。畫家以墨筆皴山畫樹,用青綠重彩渲染,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訓之富麗,鄧椿《畫繼》謂王詵“所畫山水學李成皴法,以金綠為之,似古”,於此可見。  《煙江疊嶂圖》收藏雨上海博物館,背面是蘇軾行書詩並跋和王詵唱和詩二章並跋,詩、書、畫三絕,是中國畫難得的境界,這幅濡滿歷史煙雲的《煙江疊嶂圖》恰恰是“三絕”的最好詮釋。

作品欣賞

  
王詵作品

王詵作品

王詵作品

王詵作品

王詵作品

王詵作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