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王獻之書法>> 王獻之百科介紹字帖

王獻之百科介紹

政治生涯

  曾經擔任過州主簿、秘書郎、秘書丞、長史、吳興太守等官職;成為簡文帝駙馬後,又升任中書令(相當於宰相)。但政績一般,遠不如他的書名顯赫。故人稱“大令”。  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如何教養後代成長。他自已一生為後代做出了榜樣!這是王獻之一生政治生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他最偉大的業績。  藝術特色

藝術的發展

  他一生的藝術不守舊,而是與父不同,且字身喜帶長形,這就是他的成就、也是有別於他的父親。  他家學淵源、學習勤奮是不可少的。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的成功實在是不偶然。  他的發展有他的輝煌!他寫的草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他的父親父子稱二王。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碧玉版原拓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碧玉版原拓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  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主要是繼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學的承傳及自己另闢蹊徑的蹤跡。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拓”轉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
王獻之《鴨頭丸》帖

王獻之《鴨頭丸》帖

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里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
王獻之《中秋帖》(米芾臨摹本)

王獻之《中秋帖》(米芾臨摹本)

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巨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
王獻之《鵝群帖》

王獻之《鵝群帖》

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作品流傳

  王獻之的遺墨保存很少,數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么豐富。因唐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書作,內府的王獻之書跡“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並舉“二王”,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閣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單著錄王獻之書帖的有七十三件,經後人考證為偽作或他人所書者達二十餘件,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跡增至八十餘件。但這些墨跡本絕大多數沒有保存下來,僅存的墨跡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好在歷代刻帖還保留著一些真跡刻本,給我們學習了解王獻之書法留下寶貴資料。  後世影響

楷書的影響

  王獻之的楷書父子聞名之世,唐宋以下的書家們,寫楷嚴整俊美,媚俏的筆調。他們父子倆的楷筆,真可是千古不朽,萬世流傳,有不可磨滅的吸引力。  
後人學行草鞋楷無不以二王為榜樣

後人學行草鞋楷無不以二王為榜樣

 由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他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梁書畫家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張芝驚奇,鍾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將四賢並稱。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一度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云:“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當時幾乎成了王獻之的天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揚王羲之而貶抑王獻之,一些書法評論家才開始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婚姻

  王獻之一生中有兩位正妻。一位是他的表姐郗道茂;一位是東晉簡文帝的女兒新安公主司馬道褔。另外,王獻之與其妾桃葉的故事歷來是民間傳說中熱門的話題,據說他曾作《桃葉歌》以送佳人。
臨沂王羲之故居

臨沂王羲之故居

原配郗道茂

  郗道茂與王獻之青梅竹馬,相識相知。“東床快婿”王羲之娶的妻子就是郗鑒的女兒,也就是郗道茂的親姑姑。王羲之不僅與郗曇姻親關係緊密,而且交情深摯,有書記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當年是贈給郗曇做殉葬品,後因戰亂被軍閥掘墓盜出。郗道茂到婚嫁年齡,王羲之便替七子王獻之向郗家提親。王羲之和郗曇均是公元361年離世,而王獻之的母親於早前也已去世。當時兩人成婚不久,面對至親故去的接二連三打擊,兩人相互扶持,共濟患難。郗道茂和王獻之少年夫妻,情真意重,志趣相投。王獻之雖然一生宦途順利,但其人狂傲不羈,宦情淡泊,熱衷於書畫藝術,鍾情碧水秀山之間,郗道茂一直相伴左右,夫唱婦隨,兩情洽洽。郗道茂與王獻之生有一女,名玉潤,不久夭折,後無所出。

續娶新安公主

  王獻之風流蘊藉,乃一時之冠,新安公主仰慕已久,便離婚要求皇帝把她嫁給王獻之。皇帝下旨讓王獻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王獻之深愛郗道茂,為拒婚用艾草燒傷自己雙腳,後半生常年患足疾,行動不便。即便如此仍無濟於事,王獻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郗道茂父親已死,離婚後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籬下,再未他嫁,生活淒涼,鬱鬱而終。  據《晉書》,王獻之離婚後曾寫信與郗道茂,有記載的內容如下:“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
桃葉渡

桃葉渡

常苦不盡觸類之暢。方欲與姊極當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姊耶?俯仰悲咽,實無已無已,惟當絕氣耳!”王獻之對道茂一直心懷愧疚,在他奄奄一息之際,做法的道士問他平生有何憾事,他長嘆道:“沒什麼別的事情,只是後悔與郗家離婚。” 簡文帝與徐貴人(徐淑媛)所生之女司馬道福(餘姚公主、亦稱新安愍公主),許配給東晉大將、明帝之婿桓溫的兒子臨賀郡公桓濟。寧康元年(373),孝武帝即位之初,駙馬桓濟卻與其兄桓熙參與了欲殺害叔父、時任車騎將軍兼都督七州軍事的桓沖的秘謀。此事敗露了。桓溫在臨死之前下令拘捕了兒子熙、濟。於是,孝武帝廢除了桓濟的駙馬,把他流放到長沙。  孝武帝決定將新安公主改嫁王獻之。可這年孝武帝才11歲,他能夠如此決斷么?顯然,這是獨綜朝政的謝安與王坦之、王彪之等重臣的決定,也是新安公主的母親徐貴人的意願。謝安必定覺得這樣是對得起忘年交王羲之的。此年,王羲之高齡71了,謝安才54歲。謝安還是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王凝之妻子的叔父。正因為還加上了謝與王兩家聯姻這層關係,所以,謝安才作主將新安公主改嫁王獻之。他把王獻之拉進了皇宮,是給王獻之提供了一條直接進入皇權高層的快車道。如此美意厚愛,卻是給王獻之的女兒埋下了一顆大災大難、大悲大苦的種子。如此結果,誰何曾想到?年幼的孝武帝在謝安等導演下,在王獻之已有妻子、而且夫婦感情還和諧的情況下,仍挑選他為駙馬。於是,王獻之被迫與郗道茂離婚。  王獻之四十一歲時,才和新安公主有了一個女兒,取名叫神愛。此後新安公主的生活就史無記載了,估計在王獻之死後不久也去世。女兒神愛後來做了皇后。

妾桃葉

  王獻之得女不久,娶了一位年少的可愛妓女桃葉為妾。桃葉叫他做“團扇郎”。桃葉未生養,沒有給他帶來兒子。

桃葉歌

  《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桃葉歌》郭茂倩解題引《古今樂錄》:“《桃葉歌》者,晉·王子敬所作也。 桃葉,子敬妾名,緣於篤愛,所以歌之。《隋書·五行志》曰: 陳時江南盛歌王獻之《桃葉》詩,云:‘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玉台新詠》收桃葉歌四首:  其一 桃葉復桃葉,桃樹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  其二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明楫。但渡無所苦,我自來迎接。  其三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待櫓。風波了無常,沒命江南渡。  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獨采我。(此當是桃葉答獻之歌)  另桃葉亦有詩四首,錄於下:  《答王團扇歌》三首  其一  七寶畫團扇,粲爛明月光。與郎卻暄暑,相憶莫相忘。  其二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團扇。動搖隨郎手,因風托方便。  其三  團扇復團扇,持許自障面。憔悴無復理,羞與郎相見。  《團扇郎》  手中白團扇,淨如秋團月。清風任動生,嬌聲任意發。

子女

  他共有二女。  郗道茂生有一女,名玉潤,夭折。  新安公主生一女王神愛,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痴呆皇帝之一晉安帝司馬德宗的皇后。善書。太元二十一年十四歲被納為太子妃。丈夫十六歲。同年即位,立為皇后。司馬德宗是個白痴,連話都不會說,也感覺不到冷熱,就像一個木頭人一樣,一舉一動都得被人擺弄。有證據顯示皇后對皇帝大概沒有絲毫關心之情,因為整日整夜陪伴在皇帝身邊照顧皇帝的是皇帝的弟弟司馬德文。無子。義熙八年崩於徽音殿,時年二十九,謚安僖皇后,葬休平陵。六年後,她的傻丈夫被勒死了,權臣劉裕嫌他總也不死,就把他解決了,東晉王朝也隨之走向了末路。  桃葉未生育。

史料記載

原文

  
王獻之《新婦地黃湯帖》局部

王獻之《新婦地黃湯帖》局部

獻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雖閒居終日,容止不怠,風流為一時之冠。年數歲,嘗觀門生樗蒱,曰:“南風不競。”門生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獻之怒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衣而去。  嘗與兄徽之、操之俱詣謝安,二兄多言俗事,獻之寒溫而已。既出,客問安王氏兄弟優劣,安曰:“小者佳。”客問其故,安曰:“吉人之辭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嘗與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發,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獻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臥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盜物都盡。獻之徐曰:“偷兒,氈青我家舊物,可特置之。”群偷驚走。  工草隸,善丹青。七八歲時學書,羲之密從後掣其筆不得,嘆曰:“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嘗書壁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為能,觀者數百人。桓溫嘗使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駁牸牛,甚妙。  起家州主簿、秘書郎,轉丞,以選尚新安公主。嘗經吳
王獻之書《鵝池》

王獻之書《鵝池》

郡,聞顧辟彊有名園。先不相識,乘平肩輿逕入。時辟彊方集賓友,而獻之遊歷既畢,傍若無人。辟彊勃然數之曰:“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士,非道也。失是二者,不足齒之傖耳。”便驅出門。獻之傲如也,不以屑意。謝安甚欽愛之,請為長史。安進號衛將軍,復為長史。太元中,新起太極殿,安欲使獻之題榜,以為萬代寶,而難言之,試謂曰:“魏時陵雲殿榜未題,而匠者誤釘之,不可下,乃使韋仲將懸橙書之。比訖,須鬢盡白,裁餘氣息。還語子弟,宜絕此法。”獻之揣知其旨,正色曰:“仲將,魏之大臣,寧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長。”安遂不之逼。安又問曰:“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故當不同。”安曰:“外論不爾。”答曰:“人那得知!”尋除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征拜中書令。及安薨,贈禮有同異之議,惟獻之、徐邈共明安之忠勛。獻之乃上疏曰:“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風,道譽泮溢。弱冠遐棲,則契齊箕皓;應運釋褐,而王猷允塞。及至載宣威靈,強猾消殄。功勳既融,投韍高讓。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下踐阼,陽秋尚富,盡心竭智以輔聖明。考其潛躍始終,事情繾綣,實大晉之俊輔,義篤於曩臣矣。伏惟陛下留心宗臣,澄神於省察。”孝武帝遂加安殊禮。未幾,獻之遇疾,家人為上章,道家法應首過,問其有何得失。對曰:“不覺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獻之前妻,郗曇女也。俄而卒於官。安僖皇后立,以後父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謚曰憲。無子,以兄子靜之嗣,位至義興太守。時議者以為羲之草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獻之骨力遠不及父,而頗有媚趣。桓玄雅愛其父子書,各為一帙,置左右以玩之。(《晉書》卷八十)

譯文(前半部分)

  
王獻之造像

王獻之造像

王獻之字子敬。很小的時候就有很大的名氣,超然灑脫,不受拘束,即使終日在家閒居,舉止容貌也不懈怠,他的風流灑脫成為當時之冠。在他幾歲大的時候,曾經看門人玩樗蒱,說:“南風不競。”(這局不行了)門人說:“這小孩是管中窺豹,時見一斑。”(譏笑他見識不廣,隨口亂說)王獻之生氣地說:“遠的人有愧於荀奉倩,近的人有愧於劉真長。”於是就拂衣而去了。  他曾經和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訪謝安,兩個哥哥都說一些生活瑣事,王獻之只是和謝安寒暄幾句。他們出去之後,客人問謝安王氏兄弟誰優誰差,謝安說:“小的那個好。”客人問他原因,謝安說:“優秀的人說話少,因為他說話少,就知道他的優秀了。”  有一次,王獻之和王徽之在一個房子裡,家裡失火。王徽之來不及穿鞋,急忙逃了。王獻之面色不變,被僕人扶著走了出來。  有一天半夜,王獻之睡在書齋里,家裡來了個小偷,把東西都快偷光了。王獻之慢慢地說:“偷兒,那青氈是我家祖傳的,就把它留下吧。”小偷被嚇跑了。  王獻之善於寫草書、隸書,也很會畫畫。七八歲的時候學習書法,王羲之秘密地從後面拔他的筆,不能得到,讚嘆說,“這個人以後一定會有很大名氣!”  王獻之曾經在牆上寫一丈見方的大字,王羲之認為他非常出色,圍觀他寫字的人有幾百個。  桓溫曾經讓他畫扇面,他不小心下錯了筆,就順著墨跡畫了一頭黑色的小牛,十分巧妙。

民間傳說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  
王獻之《廿九日帖》

王獻之《廿九日帖》

獻之急了,衝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裡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故居紹興雲門古寺

  雲門寺始建於晉義熙三年(公元407)。據史書記載,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於此隱居,某夜其屋頂忽然出現五彩祥雲,王獻之將此事上表奏帝,晉安帝遂下詔改建為寺,稱“雲門寺”,門前石橋名“五雲橋”。雲門寺在紹興平水乃紹興著名的寺院,它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聖地、佛教聖地、旅遊勝地、文化重地。唐王勃還召集了當時30多位名人在雲門寺王獻之的山亭下仿蘭亭的“曲水流觴”並仿蘭亭集序寫了一篇修契雲門王獻之山亭序。當中寫到:“永淳二年,暮春三月,修祓禊於獻之山亭也。遲遲風景,出沒媚於郊原;片片仙雲,遠近生於林薄。雜花爭發,非止桃蹊;群鳥亂飛,有逾鸚谷……”

王獻之藝術特色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由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他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揚王羲之而貶抑王獻之,一些書法評論家才開始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宋代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王獻之作品鴨頭丸帖欣賞

  王獻之行草書。二行,文曰:“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共十五字,系王獻之給友人的
王獻之作品鴨頭丸帖

王獻之作品鴨頭丸帖

便札。真跡現存於上海博物館。   全帖用墨枯潤有致。姜夔《續書譜·用墨》說:“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鴨頭丸帖》兩層意思,蘸墨兩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潤而枯,由濃而淡,墨色分明。從而展現出全帖的節奏起伏和氣韻自然變化。 “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獻之獨創的書體,《鴨頭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