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夏承碑書法>> 夏承碑百科介紹字帖

夏承碑百科介紹

1.重刻

  越二年,知府唐曜乃於漳川書院(紫山書院)取舊拓重刻一碑置亭中。重刻碑高259.2厘米,寬124.8厘米,文13行,行35字。有額,碑末有“建寧三年蔡伯喈書”一行八字及唐曜重刻題記,皆正書。存世拓本多系重刻本。

2.碑主

  碑主夏承,字仲兗,其祖、父及兄皆居顯位,所謂“寵祿傳於歷世,策勛著於王室”。承有文德,累任縣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冀州從事等職,官至淳于長(淳于縣故治在今山東安丘縣東北三十里)。建寧三年六月卒。

3.碑文作者

  《夏承碑》為著名漢碑之一。以其結字奇特,隸篆夾雜,且多存篆籀筆意,骨氣洞達,神采飛揚,自元王惲始定為蔡邕書,此後諸家多沿其說,然實無確據,故間有提出懷疑者(如清顧南原等)。

4.歷史評價

  姑不論書丹者為誰,歷來對其書法有高度評價,則大致是統一的。如元王惲云:“近觀公(按指蔡邕)建寧三年所書《五官功曹掾夏承墓表》,真奇筆也,如夏金鑄鼎,形模怪譎,雖蛇神牛鬼,寵雜百出,而衣冠禮樂已胚胎乎其中,所謂氣凌百代,筆陳堂堂者乎!?”(《秋瀾集》)明王世貞謂:“其隸法時時有篆籀筆,與鍾(繇)、梁(鵠)諸公小異,而骨氣洞達,精彩飛動,疑非中郎不能也。然蔡集不載,而他書亦不可考,姑闕之以俟知者。”(《弇州山人四部稿》)清王澍謂:“此碑字特奇麗,有妙必臻,無法不具。漢碑之存於今者,唯此絕異。然漢人渾樸沉勁之氣,於斯雕刻已盡,學之不已,便不免墮入惡道。學者觀此,當知古人有此奇境,卻不可用此奇法。”(《虛舟題跋》)翁方綱評云:“是碑體參篆籀,而兼下開正楷法,乃古今書道一大關捩。”(《兩漢金石記》)康有為謂:“王惲以《夏承》飛動,有芝英龍風之勢,蓋以為中郎書也。吾謂《夏承》自是別體,若近今冬心、板橋之類,以論語核之,必非中郎也。”  據趙明誠《金石錄》稱此碑“刻劃完好如新,余家所藏漢碑二百餘卷,此碑最完。”可見原石在南宋初年尚稱完壁,惜久已不在人間。據稱存世唯一比較可信的原石拓本,為明無錫華夏(字東沙)真賞齋本,缺三十字。有翁方綱長跋,世稱孤本。

5.譯文

  君諱承,字仲兗,東萊府君之孫,大尉掾之中子,右中郎將弟也,累葉牧 守,印紱典據十有餘人,皆德任其位,名豐其爵,是故寵祿傳於歷世,策薰著於 王室,君鍾其美,受性淵懿,含和履仁,治詩尚書,兼覽群藝,靡不尋暢,州郡 更請,屈己匡君,為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上計掾、守令、冀州從事,所 在執憲,彈繩糾枉,〔忠〕絜清肅,進退以禮,允道篤愛,先人後己,克讓有終 ,察孝不行,大傅胡公,歆其(德)美,旌招俯,羔羊在公,四府歸高,除淳于 長,到官正席,流恩褒善,糾奸示惡,(旬)月化行,風俗改易,轓軒六?,飛 躍臨津,不日則月,皓天不弔,殲此良人,年(六十)有六,建寧三年六月癸巳 ,淹疾卒官,嗚呼痛哉,臣隸辟踴,悲動左右,百姓(號啕),若喪考妣,咳孤 憤泣,忉怛傷摧,勒銘金石,惟以告哀,其辭曰:於穆皇祖,天挺應期,佐時理 物,紹縱先軌,積德勤紹,燕於孫子,君之群戚,並時繁祉,明明君德,令問不 已,高山景行,慕前賢列,庶同如蘭,意願未止,中遭?夭,不終其紀,夙世霣 祚,早喪懿寶,抱器幽潛,永歸蒿里,痛矣如之,行路感動,黨魂有靈,垂後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