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楊銳書法>> 楊銳百科介紹字帖

楊銳百科介紹

人物簡介

  1898年春在京創立蜀學會,並辦蜀學堂,以張之洞的《勸學篇》為指南,兼習中學和西學。4月列名保國會,而每於集會時常當眾假寐。在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與康有為相交,但變法主張多有不合,攻擊康“多謬妄”,聲稱要對新法“稍加裁抑”。戊戌政變時被捕,張之洞營救不及,被害。遺著編為《楊叔嶠文集》和《楊叔嶠詩集》。

人物生平

  楊銳出身於四川綿竹書香門第,幼承父兄教養,少年時代即開始顯露頭角。參加院試時,張之洞將楊銳與其兄楊聰二人比為蜀中當代的蘇軾和蘇轍。及長,入已升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幕府,任職期間以其卓越的才華與高尚的品格深得張之洞的敬重,成為其重要幕僚。15年中,凡送呈朝廷的奏疏與重要文獻,大多出自楊銳之手。  光緒十年(1884),法軍侵犯涼山和滇桂邊境,楊銳力主援越抗法,並促成張之洞起用退職愛國老將馮子材為廣西軍關外軍務幫辦,率軍出關,奮起反擊,打敗法軍三路進攻,重傷法軍司令尼格里,並攻占涼山。捷報傳來,楊銳滿懷激情,代張之洞草擬了《廣軍援桂奏稿》,此稿成為近代史上一篇重要文獻。  光緒十五年(1889),楊銳考取內閣中書,獲章京記名,協編《大清會典》,書成後晉升內閣侍讀。楊銳身入政壇以後,即義無反顧地投入救國活動。   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中,和議傳出,楊銳深切憤慨,而慈禧卻在此時要辦六十大壽,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太監寇連才阻諫被殺,無人再敢直言勸阻。獨有楊銳激勵御史王鵬運進諫並代王作疏上奏,奏疏中有“齊頃公敗於鞍,七年不飲酒食肉,越勾踐敗於會稽,二十年臥薪嘗膽”之句。慈禧看後甚為惱怒,要恭親王奕訴將其充軍,奕訴回答:“言官無邪。”方得免。  甲午戰敗以後,1895年4月17日,中國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對此全國人民非常憤慨。康有為在京發動一千三百多名應試舉人“公車上書”。楊銳作為年輩較早的京中名士帶頭參加。“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這年8月底,楊銳同文廷式、康有為等18人在京發起組織以振興中華、開通民智為主要上的的“強學會”。  光緒二十三年(1897),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多次向光緒帝上書都被守舊派作梗阻撓,光緒都未看到。康有為又來北就準備再向光緒陳述救亡自強之策,楊銳日夕與康籌劃,為之宣揚,並在都察院一位官員高燮曾面前極力稱讚康有為的變法主張,將主要內容予以條陳,高燮曾上疏向光緒推薦。

人物介紹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發布“明定國是”詔,決心變法自強。6月16日,在頤和園內召見康有為,授以“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的六品官職,並給予專摺奏事的權力。半月後,梁啓超以舉人身份受到光緒皇帝的召見,授以辦理譯書局的事務。繼“明定國是”詔以後,光緒帝不斷發出“行新政”的詔書,甚至一日數令,傾瀉而下,決心變法維新。由於當年是戊戌年,史稱戊戌變法。9月1日,楊銳在積極推行變法的湖南巡撫陳寶箴(戊戌變法失敗後被革職)的推薦下,受到光緒帝的召見,向光緒極言興學、練兵、用人等救亡之策,光緒以其所言切實中肯,甚為滿意。接著又召見了劉光第、譚嗣同、林旭三人。9月5日加四人四品卿銜,參預新政,當時有關新政的詔書全由四章京代皇上草擬。加上一些守舊衰謬大臣已失去光緒帝的信任,因此,當時的四大章京頗有實權,按梁啓超的說法是“名為章京,實為宰相”。“明定國是”詔發出以後,在清廷內部以光緒帝為首的維新派與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展開了激烈鬥爭,北京城內政治形勢十分緊張。6月15日,老謀深算的慈禧針對“新政”採取了三項重大措施:一、將親近光緒的翁同龢“開缺回籍”;二、任命榮祿為直隸總督;三、命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職須到西太后前謝恩,16日命崇禮署步兵統領。6月22日、23日又授榮祿為文淵閣大學士兼北洋大臣,直接 統帥駐防京、津一帶的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彭世凱的新建陸軍,24日派懷塔布管理圓明園官兵,派剛毅管理健銳營。這樣首先牢牢抓住軍權,並去掉光緒身邊有一定影響的親信。這時變法維新的口號已經喊了兩月多,但各地巡撫總督見清廷實權仍在慈禧之手,大多數都持觀望態度。光緒皇帝為了打破困境,大膽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是8月30日裁撤了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常寺、太僕寺、大理寺這些無所事事的衙門和充滿著尸位素餐的官員,裁撤了湖北、廣東、雲南三省的巡撫(因這三省既有總督,又有巡撫);二是9月1日下詔把陰撓主事王照上條陳的禮部尚書懷塔布等交部議處。上諭發出以後,守舊諸臣初而震恐,繼而切齒,懷塔布、 立山等人率內務府官員數十人環跪於慈禧面前呈訴光緒無道,繼而又相率到天津就謀於榮祿。9月5日,西太后和他的親信榮祿密謀決定廢掉光緒皇帝。9月14日,光緒皇帝到頤和園向慈禧請安,慈禧明確表示了她的態度,對光緒帝施加了壓力。光緒帝回宮以後,當天就寫了一道密諭交給楊銳,其內容是:“朕惟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非去守舊衰謬之大臣,而用通達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皇太后不以為然,朕屢諫,太后更怒,令朕位幾不保。當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勝企望之至。特諭。”楊銳接密詔以後,已知危機四伏,但念及“君父之急”豈可不趨,即約林旭來繩匠胡同寓所商籌。康有為、譚嗣同將挽救這一危局的希望寄託於駐軍天津的袁世凱。9月18日深夜,譚嗣同到法華寺面見袁世凱,拿出光緒皇帝的密諭,要求袁世凱迅速舉兵,先殺榮祿,然後包圍慈禧住處頤和園,並說事成以後立即升任袁世凱為直隸總督……狡猾多詐的袁世凱,當面並不拒絕,兩天以後立即向榮祿全盤交待了譚嗣同夜訪的情況。當時榮祿急乘專車趕到北京,同懷塔布等人面見慈禧,密謀至半夜方散。9月21日,慈禧傳旨說皇帝生病不能辦事,由她“臨朝訓政”。從6月11日“明定國是”詔發出到維新變法正式開始,到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維新變法結束,前後共103天,史稱“百日維新”。當天即由慈禧下令逮捕康有為。康有為逃往日本,只抓住他的弟弟康廣仁。被殺  24日凌晨,楊銳在繩匠胡同寓所被捕,與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同時關押刑部監獄。28日,楊銳與以上五人同時遇害於北京菜市口,年僅41歲。 現有“楊銳廣場”位於四川省綿竹市人民公園內。

代表詩作

  【臘月十五夜月】  錦官城裡暫停鞍,紅粉樓頭獨倚闌。  一十二回明月夜,可憐都向客中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