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英和書法>> 英和百科介紹字帖

英和百科介紹

生平簡介

  英和(1771~1840)幼名石桐,字樹琴,一字定圃,號煦齋,索綽絡氏,滿洲正白旗人
英和像

英和像

,隸內務府。其子奎照為道光帝時的尚書。其孫女索綽羅氏為鹹豐帝妃嬪之一,光緒年間晉尊為婉貴妃。  英和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2甲25名進士。官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有異才,和珅欲婿之不可。清仁宗即位,首言開捐之弊,稱旨,吏治一品。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英和卻連遭厄運。農曆6月里,因為“家人私議增租”而被“拔去花翎,降二品頂戴”黜降;農曆9月間,惹火了道光帝,英和與時任左侍郎的長子奎照、任通政使的次子奎耀,以及做即補員外郎的孫子皆被革了職,英和的家財被抄沒,人也被投進了大牢。 原來此事涉及在道光朝第一大案,甚至是整個清王朝數一數二的貪瀆大案修建皇陵的案件中,主犯英和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將皇陵建成豆腐渣,阻攔言官上奏,犯罪事實明確,罪大惡極,且涉及皇帝地宮,孝穆成皇后 靈柩被淹,按律理當處斬並追究家人,但太后(孝和睿皇后)居然插手外朝,為英和求情,要求道光特別開恩從輕發落英和,使其最終僅僅流放一年半就返回原籍,子孫繼續做官。  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秋,五十九歲的英和與兩子奎照、奎耀,一道被“解往黑龍江充當苦役”。經過將近半年的艱辛跋涉,他們到了流放地卜魁(今吉林齊齊哈爾),當時那裡是異常蠻荒寒冷之地。英和一家在流放地苦苦地煎熬了兩年。直到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皇上頒旨賜還。其子奎照與奎耀繼續出仕,英和卻一貶到底,再也未復官位。  英和工詩文,善書法,幼時臨『多寶塔』,少壯得趙孟頫之神,後列劉墉之門,晚年兼以歐、柳,自成一家。與成哲親王、劉墉併名當世。兼長繪事,其妻薩克達氏亦善丹青。英和曾主持編纂《石渠寶笈》三編,著作有《恩福堂詩集筆記》、《卜魁集》等多種。嘉慶十五年(1810)英和刻有《松雪齋帖》六卷、《英煦齋家刻劉文清公書》帖等傳世。卒年七十。 據《繪境軒讀畫記、恩福堂筆記、鐵槎山房見聞錄》

詩選

  疊衷白先生韻贈張船山前輩  兩代知交契已深(戊申北闈,前輩出先公門下),棘闈攜手又同臨。世傳詞藻張平子,臣是
英和_英和介紹_書法字典

遊仙李翰林。佳句換螯原惝恍,(蘇詩有以詩換螯之句,監臨莫青友少空,曾向前輩索詩,終未見惠螯之約),比鄰乞酒且酣沈。驪龍頷下珠余幾,可慰先生望蜀心。  張船山前輩出守萊州詩以送之  廿年隱於酒,無事且銜杯。人共推詩老,余知有吏才。  此行見施措,小試近蓬萊。倘得弦歌暇,吟箋為寄來。  從張茶農解元借觀張船山太守詩集以詩代柬  仙人玉笛吹紫煙,驂鸞遠降蛾眉巔。  腹為筐笥筆作椽,紅箋白薴吟香荃。  醉中兀傲同張顛,鞭笞元白奴騷箋。  宮袍燦爛擁金蓮,一麾出守滄海邊。  雙鳧舄化劇可憐,憶昔握手禁御前。  靈和張緒思當年,無由掇取封禪篇。  東風獨對心茫然,鴻寶喜見孝廉船。  高藏柱脊密不宣,購求名駿乞九歅。  共窗午夜高燭燃,口誦萬遍流香涎。  賺奪恥效荊州御,佇睹白璧歸藍田。  城南尺五春正妍,詩筒聊代魚書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