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章惇書法>> 章惇百科介紹字帖

章惇百科介紹

人物介紹

  章惇(1035—1105)字子厚,福建浦城人。《宋史·章惇傳》說:“惇豪俊、博學善文”
章惇

章惇

。“熙寧初,王安石秉政,悅其才,用為編修三司條例官,加集賢校理,中書檢正。”旋又命為湖南北察防使,以武功“擢知制誥,直學院士判軍器監。”又以勘亂有功,得到宋神宗賞識,熙寧七年(1074年)五月命為三司使(計相),同年十月建議建立變法的重要機構——三司會計司。此間他極力贊助王安石變法,成為變法派的中堅分子。熙寧八年(1075年)王呂交訌,呂惠卿貶謫,鄧綰論“三司使章惇協濟惠卿之奸,出知湖州”。

人物經歷

  元豐三年(1080年)神宗起用章惇為參知政事。是時王安石意志消沉,退居金陵。而熙寧新政在元豐間基本上能夠得以延續,同章惇、蔡確(元豐五年任相)等變法派領袖堅持變法立場是分不開的。  隨著政局的動盪,章惇一生幾起幾落,《宋史》竟把他列入“奸臣傳”,給他定的主要“罪狀”是,盡復熙豐舊法,黜逐元祐朝臣;肆開邊隙,詆誣宣仁後。  個性豪俊,博學善文。中進士之後,初任縣官,以歐陽修推薦,入朝試館職,被劾,復出任縣官。  宋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王安石秉政,賞識章惇之才,用為編修三司條例官,協助推行新法。荊湖溪峒諸蠻為患,熙寧五年(一○七二),章惇受命察訪荊湖北路,經制蠻事三年有餘,開拓境土數百里。其後歷任朝廷及州郡官。  宋哲宗即位,遷章惇知樞密院事。其時宣仁太后臨朝,用司馬光、呂公著主政,盡罷新法,章惇力爭,因而被黜出外郡。元祐八年(一○九三),宋哲宗親政,以紹述熙寧、元豐為志,明年改元為紹聖,起用章惇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章惇既為相,復行新法,對元祐諸臣大肆報復,生者流竄,死者追貶奪謚,並企圖追廢宣仁太后,因宋哲宗感悟其非而止。章惇雖對付舊黨手段過激,事同弄權,但能不以官爵私其親人。  宋徽宗立,遷章惇特進,封申國公,然以章惇嘗反對其嗣立,遂生嫌隙,改用韓忠彥、曾布為相,調和新舊兩黨。章惇則以罪貶逐於外,至崇寧四年卒。   章惇為人多謀善斷,對政治特別敏銳,知人善任,同時具備較高的軍事才能,文武兼備。如果宋朝能夠接受他的建議不選端王,那么就不會有宋徽宗。

人物特點

  章惇為人陰險狡詐 ,整治政敵毫不手軟甚至提出掘開司馬光的墳墓,暴骨鞭屍;後來又因與蘇軾政見不合,對蘇軾也大下辣手把蘇軾貶到偏遠的惠州。蘇軾在惠州以苦為樂寫詩道: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詩傳到京城,章惇睡不著覺了,他妒忌蘇軾在逆境中也能這么逍遙就把他貶到更偏遠的海南,在宋朝,貶到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級的處罰。由此可見章惇之狠。

章惇與蘇軾

  章惇,1035年生人。《宋史》說章惇“豪俊,博學善文”。中進士之後,初任縣官,以歐陽修推薦,入朝,後被彈劾,復出任縣官。宋神宗朝,王安石秉政時賞識章惇,提拔重用,協助推行新法。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臨朝聽政,司馬光主政,盡罷新法,章惇力爭,被黜出外郡。宋哲宗親政,復行新法,起用章惇為相,於是對元祐年間支持罷法的大臣開展報復,活著的大肆流放,死了的繼續貶官,禍及後人。宋
蘇軾

蘇軾

徽宗即位,記恨章惇曾反對其嗣立,貶章惇至嶺南雷州。   蘇軾小章惇一歲,是在很年輕的時候結識章惇的。有一次兩人一起旅行,到了黑水谷,那裡有一條深澗。深澗兩側絕壁萬仞,道路斷絕,下邊湍流翻滾,只有一條橫木為橋。章惇膽子大,要蘇軾走過去,到那邊的懸崖上題詞。蘇軾兩腿發軟,不敢過,章惇卻無動於衷地走過去,從容在石壁上寫下:“章惇蘇軾來游”,完了又走回來。蘇軾拍章惇的肩膀說:“子厚(章惇字)必能殺人!”章惇問為什麼?蘇軾說:“連身家性命都不顧的人,還怕殺人嗎?”   1069年,王安石變法,蘇軾是反對王安石的激進改革的。從這個時候起,蘇軾和章惇這兩個朋友便劃分成了兩個陣營。蘇軾這個人性子直,肚子裡裝不住事兒,遇到不平,不是諫就是寫,這樣肯定得罪許多人。1079年寫諷刺詩案件之後,蘇軾給貶到黃州,只有虛職。此時章惇已經乾到了副相的位子,還經常寫信規勸東坡,蘇軾回函中有這樣的句子,“平時惟子厚與子由(蘇轍字)極口見戒,反覆甚苦。”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新皇帝九歲,皇太后臨朝,重用蘇軾,八個月之內,連升三次,為翰林學士,知制誥。這個職位很重要,幫皇帝起草國書的。而此時,蘇轍在京為右司諫,把和王安石一派的政客全部降職,章惇亦在其列。章惇是剛愎之人,他沒有蘇軾那么好的修養,定會記恨在心。當官的都是華山一條道,向上走高興,給人踩下來定要報復。   1093年,宣仁皇太后崩。蘇軾的大靠山沒了,哲宗十八歲,性好女色,驕逸暴躁,不願意學習。元祐大臣們老進諫,讓小皇帝好好學習,遠離女色,小皇帝對這些人都懷恨在心,看來誰擋了欲望之路,誰就要遭殃。哲宗聽從改革派的建議,重新搞新政,啟用了章惇。報復的機會這下可來了,章惇把昔日的改革派全部召還至京都,委以重用。章惇的報復先從司馬光開始,司馬光都死了,卻不但剝奪其爵位和榮銜,還想要皇帝下詔掘墓鞭屍,但皇帝聽從其他官員的意見,沒同意。朝廷差人把司馬光的牌坊拆了,皇太后賜的碑文也磨平了。   章惇仇恨之心如此之重,恨不得將元祐大臣全部消滅。1094年,章惇為相,便開始收拾蘇軾了,貶其到嶺南。嶺南彼時為蠻荒之地,瘴氣盛行,語言殊異,尚無人給貶到這么遠,此時蘇軾已經57歲。蘇軾在惠州,曾做詩“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這首詩傳到首都,章惇一看,這蘇軾活得挺舒服啊,就特不高興,再貶蘇軾到海南。   有宋一代,別說當官的不願意去海南,就連大陸的老百姓都不願意去,過海峽,遇黎人,都不太好弄。蘇軾字子瞻,謫儋州,以瞻與儋字相近;蘇轍字子由,謫雷州,以雷字下有田字;黃庭堅字魯直,謫宜州,以宜字與直字相類。據說這些都是章惇的主意,拿這些有文化的人開涮,讓他們受心理上的奇恥大辱。不過蘇東坡這人倒是道行深厚,在海南住茅屋,還寫下了這樣的詩,“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生活中失敗了,但還是登上心理的制高點,誰拿他也沒招兒。   哲宗24歲時就死了,新皇太后攝政,又開始赦免元祐大臣,蘇軾被批准返回大陸。蘇軾原以為可能就死在海南了,真沒想到還有平反的這天。很快,宋徽宗即位,章惇又失勢了,這回也給貶到雷州。蘇軾北歸,一路受到熱情的款待,有人是他朋友,有人慕其文名,路經靖江的時候,許多文人朋友都來拜見他,章惇的兒子章援沒來。當年蘇東坡作主考官,親自第一名錄取章援,按照當時的傳統,章援當為蘇軾之門生。章援感覺到蘇軾可能會再次當政,就怕蘇軾以其父之道報復,於是給蘇東坡寫了一封信,很委婉,意思是說輔佐君王的人,一言之微,足以決定他人之命運。   蘇軾給章援回信了,這樣寫的: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以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書至此,困憊放筆,太息而已。(1101年)六月十四日。   同年蘇軾病故。1105年章惇卒。

兩宋風雲

  宋徽宗能當上皇帝,第一個原因就是他的皇兄哲宗死後無子。哲宗和徽宗就是北宋的第七、第八代皇帝,是兄弟倆。他們的父親,是北宋的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神宗一共有十四個兒子,但是從老大到老五,及老七、老八、老十這八個兒子全都夭折了,只留下六個長成年的皇子,哲宗 是第六子,徽宗是第十一子。   哲宗歸天,又沒有兒子,那么到底由五個弟弟裡面的哪個來承繼大統 呢?當時的太后,也就是神宗的皇后向氏,就召集百官來商量這事。向氏在徽宗承繼大統這件事上,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向太后本人並沒有親生的兒子,哲宗也不是她生的,所以哲宗下面這五個弟弟誰來繼統,在她眼裡是無所謂的。向太后隔著帘子問大臣:“大行皇帝歸天,沒有子嗣,諸位愛卿,你們看誰來繼統?”這個時候,給宋徽宗幫忙的人出現了,他就 是宰相章惇。當然,這並不是章惇的本意,可是他的話卻陰差陽錯幫了宋徽宗大忙。   章惇這個人,年輕的時候跟大文豪蘇東坡關係很好。有一次,兩個人出去遊玩,到了一條水流很急的溪邊,溪上有一座獨木橋,對面是一座峭壁。章惇就對蘇軾說,老蘇,咱倆過去在峭壁上題詩怎么樣?蘇東坡一看太危險了,說我不去。章惇卻若無其事地沿著獨木橋走到溪流對面,把長袍往腰帶上一掖,拽著老藤就盪到峭壁跟前,提 起筆來寫上“蘇軾章惇游此”,就是到此一游的意思。章惇回來後,蘇軾看了他一眼說,你要是掌了權,肯定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傢伙,會有千百萬人頭落地。章惇問為什麼,蘇軾說,你連自己的命都不當回事,能拿別人的命當回事嗎?果然,章惇做了宰相之後,將黨同伐異、驅逐異己的手段用到了極致,就連當年塊題詩的老朋友蘇軾,都沒逃過被流放的厄運。  向太后問眾位大臣誰能繼統,章惇作為宰相,當然應該第一個發言。 他張嘴就說:“母以子貴,如果繼統的話,應立先帝同母弟簡王。”也就是說,應該立跟先帝同一個媽生的第十三子簡王。他這句話一說完,太后的臉色馬上就變了。雖然隔著帘子章惇可能看不到,但是他也馬上明白這話說得太魯莽了。果然,太后隔簾就發問:“宰相你說的這叫什麼話,什麼叫同母弟啊,這六個皇子難道不都是哀家的兒子嗎?”這下宰相就傻了。
《兩宋風雲》主講人:袁騰飛

《兩宋風雲》主講人:袁騰飛

因為哲宗皇帝本身就是庶出,不是向太后親生,而是朱太妃所生。現在如果再立朱太妃所生的簡王,那朱太妃就有兩個兒子先後為帝。太后雖然是正位中宮,有這個位份,但是倘若朱太妃的兩個兒子都當皇帝了,那太后和朱太妃的關係就不好處了。因此,太后勃然變色,章惇的這個提議也就作廢了。   既然立簡王不行,章惇於是又提了一個人。他說:“按照長幼之序,當立九子申王。”因為皇子前十位里就剩老九了,所以應該立老九申王。 他一說完,滿朝文武,包括太后都樂了。為什麼?因為申王有目疾,是個盲人。甭說中國歷史,就是世界歷史上,好像也沒有盲人做皇帝的。太后心想,你說立申王,他連奏章都看不了,你這不是成心的嗎?所以章惇一說,大家一樂就完了,根本就不再討論了。   再往下數,就該十一子端王了。章惇心中暗說,不好不好,實在不好!因為他知道,這個端王整天就是踢球、賞花、寫字、畫畫,跟名妓勾勾搭搭,這種人怎么可以君天下?別看章惇是個奸臣,但是他確實有識君之才。果然,太后在帘子後面說:“那這樣一來,下邊就該端王了吧。”章惇一聽,腦子就亂了,也不顧君臣禮儀,大喊一聲:“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這一句,可就為他後面的悽慘人生埋下了伏筆。我們想一下,他敢說端王輕佻,那一旦端王當了皇帝,他能有好下場嗎?所以,章惇一代權奸,最後淒悽慘慘,被貶死在了外地。   太后聽了章惇的這句話很生氣,心想,你說立誰就立誰,我立的你就給否了,而且連君臣禮儀都不顧,這還得了?這個時候,同僚們也開始落井下石了。當時的樞密使曾布,覬覦宰相的位置已久,他想,先帝在位十年,章惇當了六年宰相,如果再讓章惇看中的人做了皇帝,那還有我當宰 相的時候嗎?所以,曾布這個時候就跳出來指責章惇,說他“所發議論,令人驚駭,不知居心何在”。這樣的大帽子一扣,給了章惇一個承受不了的罪名,他就沒法再說話了。這時,太后發言:“先帝嘗言,端王有福 壽,且仁孝,不同於諸王。”說這個孩子有福壽,而且非常孝順,不同於 其他的皇子。最後太后拍板,說就立端王。隨即召端王入宮,在大行皇帝 靈柩前繼位,這就是宋徽宗。   在皇兄早亡,又無子嗣,宰相失言,太后力挺,且群臣相嫉的因緣際會之下,在章惇一句“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的大喝聲中,宋徽宗承繼大統,當上了皇帝,拉開了北宋王朝最後一場戲的帷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