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祝枝山書法>> 祝枝山百科介紹字帖

祝枝山百科介紹

生平經歷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世亦稱“祝枝山”、
祝允明楷書《燕喜亭等四記》卷(局部)

祝允明楷書《燕喜亭等四記》卷(局部)

“祝京兆”。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舉,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應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歸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歲。   
草書雲江記

草書雲江記

祝允明自幼就顯現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祝允明一一專攻書法,亦善詩文。其書,隸、楷、行、草諸體均工,尤以草書成就為最;其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其文多奇氣,瀟灑自如。傳世墨跡如小楷《出師表》、草書《自書詩》、《落花詩卷》、《洛神賦卷》、《前後赤壁賦卷》等均為其代表作。著有《懷星堂集》(三十卷)、《蘇材小纂》、《祝子罪知錄》、《讀書筆記》、《前聞記》等,撰有《興寧縣誌》。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祝允明《小楷前後出師表》

祝允明《小楷前後出師表》

我國明代中期蘇州一帶,工商業比較發達,文人薈萃。“吳中三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寵均生長在蘇州地區,其書法藝術成就比較突出,影響較大,是我國明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書法家,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祝、文、王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書法藝術成就,在於他們在繼承魏、晉、唐、宋、元優秀書法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獨具風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來“館閣體”對書壇的籠罩,一掃“靡靡之格”,開闢了書法藝術的新途徑,被譽為明代“書之中興”。在“吳中三家”中,祝允明的書法藝術成就就最為突出。明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評價道:“天下書法歸吾吳,祝京兆允明為最,文待詔征明、王貢士寵次之”。《明山藏》一書稱祝允明之書法“為國朝第一” 祝允明青年時代學書條件優越。他是明代著名書法家徐有貞的外孫、李應禎的的女婿。徐有貞擅長草書,取法唐代張旭和懷素。李應禎的篆、隸、楷、行、草均工。祝允明從師兩位長輩,耳濡目染,為其成為明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書法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徵明對此有如下概述:“早歲楷法精謹,實師婦翁,而草法奔放,出於外大父,蓋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  
祝允明《飯苓賦》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祝允明《飯苓賦》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祝允明成年之後,極為重視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學習和借鑑,直接從魏、晉、唐、宋、元諸家書法中汲取營養,古代名跡無所不窺。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稱:“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師、秘監、率眉山、豫章、襄陽靡不臨寫工絕”,“希哲學書精工,自急就以逮虞(世南)趙(孟頫),上下數千年罔不得其結構,名羲(王羲之)、獻(王獻之)真行,懷素狂草,尤臻妙筆”。祝允明在其《懷星集·寫體名書與顧司勛後集》中寫道:“今效諸家制,皆臨書以意構之爾”。這是祝允明對其書法藝術的實踐中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關係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祝允明能夠在觀察古人書跡,掌握各家用筆和法度的基礎上,認真領悟各家書法的性情和氣勢,默識其筆意和字型結構及章法布白,成功地融合各家法度、神韻於一爐,取精用弘,時出新意,揮灑自如。這種“以意取之”的學書方法及其藝術實踐,使他能夠獨步一時,名動海內,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書法家。  祝枝山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眾多的戲曲藝術作品中。  嘉靖二年(1523年)祝枝山因病致仕歸里,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六十七歲。祝允明死後葬於蘇州近郊橫山祝氏祖墳,但滄海桑田,墳已夷平。  
草書李白蜀道難

草書李白蜀道難

祝枝山比唐寅大十歲,但關係十分密切。當年唐寅躊躇滿志進京趕考卻被誣下獄,連妻子都棄他而去,而後心灰意冷,整日借酒消愁。正是祝允明的及時規勸,才促使唐寅重新發奮讀書,終於有所成就。然而,其實祝允明自己的一生也是悲劇性的,他32歲中舉,意氣風發,以為錄取高第易如反掌,不料此後竟七試禮部不成,仕途的失意和打擊使他的思想由積極入世的儒家觀念轉向了消極出世的老莊哲學。唐寅晚年自號六如居士,皈依佛門;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歸向道家。這不能不說是封建社會文人的遺憾。  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他為人豪爽,性格開朗,其無拘無束的氣度,表現在“狂草”中,雖偶有失筆,卻寫得舒展縱逸,氣韻生動,是值得後人研習的一位書家。

奇文逸事

  
小楷毛珵妻韓夫人墓志銘

小楷毛珵妻韓夫人墓志銘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雖為舉人,但無意於功名,心思全在書法上,草書尤其聞名。兩人性情相近,時常拎著酒壺,乘著漁船,一面飲酒賦詩,一面欣賞山水,頗有避世棄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後不久,祝枝山也辭了知縣,兩人更是結伴冶遊,放情詩酒,寄意名花。曾傳說兩人有一次抵揚州,發現所帶銀兩已用盡,聽說揚州的鹽政御史喜好風雅,便化身為化緣道士來到衙門。御史請他們以石為題,聯句成詩,於是兩人之作,御史極為滿意,便大賞銀子,兩人又因此多玩好幾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書,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畫技,更使得「唐畫祝字」遠近馳名。   張靈,字夢晉,自幼聰明過人,曾在童子試中得到狀元,但因父親早逝,漸漸疏狂不羈,嗜酒如命。祝枝山見他可惜,收他為徒,從此他便常和祝枝山、唐伯虎雲遊四海。有次,三人在酒店喝完酒才發現沒帶錢,於是唐伯虎找張白紙,幾筆勾勒,便成青山綠水,祝枝山接過筆,題了四句詩,更增色不少,最後夢晉在綠水旁添了個汲水小童,頓使畫面生氣盎然。此畫不但付了酒錢,更讓他們多喝了幾杯。〔夢晉天生喜好自然,不汲汲於官名,始終為唐伯虎他們的最佳摯友。〕

祝枝山寫春聯

  明代書畫家祝枝山嫉惡如仇,常用筆畫戲弄貪官污吏。  某年除夕,他應邀為一劉姓贓官題寫了兩副春聯: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傷  贓官看後惱羞成怒,即刻扭了祝枝山要問罪。  祝枝山抱拳一笑:“大人差矣!學生寫的全是吉慶之詞啊!”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傷  於是,祝枝山抑揚頓挫地重又當眾念了一遍。贓官和眾人聽得目瞪口呆,無言對答。好半天,方如夢初醒,再看那祝枝山,早已揚長而去。

小說人物

  祝枝山也是公孫宇小說《追命血刀》中的人物,窪里山莊的莊主,武林耆宿。窪里山莊在文中“一莊二幫四大派”的概念中是“一莊”(即窪里山莊)的莊主。

祝枝山詩謎評

  文從前有一個縣令,他有個兒子不學無術,整天吃喝玩樂。縣令讓他寫了一篇文章,又給了祝枝山看,硬要他題詞。祝枝山無奈,只得提筆一揮,寫了一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旁邊寫著:“打成語二。”看的人七嘴八舌地奉承道:“上一句是有聲有色,指公子文章精彩;下一句是青雲直上,指公子前途無量。”說得縣令樂不可支。祝枝山在一旁聽了笑了起來,說了謎底就在右下角,說完就揚長而去。縣令一看,氣得半晌說不出話來。   “一行白鷺上青天” 的意思是題目像白鷺一樣高飛,這應該是“離題萬里   “兩個黃鸝鳴翠柳” 是“不知所云”。 鳥兒“講”的是“鳥語”,當然人們聽不懂,不知它們說些什麼,所以是“不知所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