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秦漢>> 西漢隸書《神烏傅》(2)正文

西漢隸書《神烏傅》(2)

作者:不詳 書體:隸書

西漢隸書《神烏傅》

西漢隸書《神烏傅》

【參考資料】

竹簡《神烏傅》作於西漢成帝永始年間(公元前16—前13年),1993年在江蘇省東海縣溫泉鎮尹灣村漢墓出土。《神烏傅》的書體為草隸,內容是一篇基本完整的文學作品,它用擬人的手法,講述了一個生動而悲壯的故事。《神烏傅》的出土,引起了考古界和書法界的極大興趣,它給我們展現了西漢晚期隸書的真實面貌。

《神烏傅》是一篇文學作品,在講述故事的同時,這位不知名的書家給我們留下了一篇極為精彩的書法作品,使我們越看越有味,百看不厭。它的篇名“神烏傅”三個字,是用楷隸寫成,和東漢碑刻上的隸書沒有什麼不同,它的內容文字用草隸寫成,裡面間有少量行隸。從這裡可以斷定,至少在西漢晚期,隸書已經是楷隸、行隸、草隸各體完備,完全成熟的字型系統了。

古代的篆書字型雖然很美,但難寫難識,使用起來並不方便。逐漸簡化、方便化是任何文字發展變化的規律,隸書就是這樣出現的。隸書(古隸)先是與篆書同時使用;然後形成了獨立的隸書字型,民間和官方簡牘上使用隸書,正式場合鐘鼎及刻石上使用篆書;最後隸書逐漸取代了篆書,形成了完整的隸書文字系統,簡牘上使用草隸、行隸,刻石上使用楷隸。

原來人們一直認為隸書的成熟在東漢時期,漢簡的大量出土,把這個時間提早到了西漢時期。西漢時隸書已被人們熟練掌握,並在長期使用中逐漸找到了隸書書法藝術美的表現方法。那時隸書藝術美是極其豐富多彩的,特別是草隸和行隸,它們那婀娜多姿的結字和用筆方法給人們以無限的美的聯想,其中許多美學思想也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觀念,這就是《神烏傅》會受到當代人關注的原因。

《神烏傅》的書體有人認為是章草,筆者認為它是比章草要早的草隸。雖然它裡面有些字和部首的草法和章草很相似,如“走之”、“口”等,但從整體上看,它的草法變化非常靈活,有的字有幾個不同的寫法,其用筆、結字和章法更是開合自由、不拘一格,遠沒有達到章草那種規範程度。章草是草隸高度規範化的產物,是在東漢時期才定型的。章草固然也有它的美,但章草的出現乃至推廣,也限制了草隸多樣化的發展。正因為《神烏傅》是早期的草隸,它呈現給我們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稚拙美。

《神烏傅》的書法很有特點,它雖然寫在寬度不足一厘米的小小竹簡上,但其用筆之精到使人嘆為觀止。那富有彈性的筆畫,雖細而不柔弱;橫畫捺畫的波勢帶有明顯的隸書特徵又富於變化;一些特意加粗的筆畫不但不嫌臃腫,反而表現出厚重的力度;一些豎畫立下的長筆及向斜下方的拖筆使章法疏密有了變化,整篇作品更加生動。這些特點,在臨寫時仔細揣摩,好好把握,一定會對我們隸書的創作以有益的啟迪。

《神烏傅》的臨寫可收可放,可大可小。如按原字大小或稍微大一些來臨,可以更接近漢簡的原貌,表現出它那精巧靈動的特點,從中體會到漢簡的氣息和古人用筆的技巧。如果放大來臨,也很流暢大氣,沒有絲毫侷促生硬的感覺,會給寫大字隸書注入新鮮的元素。

隸書在書法史上從漢代以降兩千年來,基本上是以隸楷書法為主,都是以漢碑刻石上的隸書為範本。人們也想在隸書創作上求新求變,但多少年來無大的超越。像《石門頌》那樣較為靈活一些的楷隸在一段時期受到書法界的青睞,就是這種求新求變思想的反映。近代以來,隨著漢代竹簡的大量出土,人們看到了漢代書法的更多的面貌,原來漢代還有這么多精彩的草隸和行隸,可以供我們欣賞、研究和臨摩。大量漢簡重見天日,走入我們的視野,必將帶給當代隸書創作創新以極大的促進。

現在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學習漢簡對隸書創作的促進作用,並已進行許多有益的實踐,給隸書面貌帶來清新的氣息。草隸、行隸不但可以以新的書體進行書法創作,還可以把它們的因素注入楷隸的創作中去,會使隸書整體面貌更加生動多姿,出現更加廣闊的前景。

(原載2009年6月10日《書法導報》)

首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尾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