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 集部三十三

○別集類存目七
△《太古堂集》·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高宏圖撰。宏圖字子猶,號硜齋,膠州人。萬曆庚戌進士,官至南京戶
部尚書。福王時,為東閣大學士,南京破後,不食死。事跡具《明史》本傳。其
詩文經兵燹之後,多散佚不存。是集詩一卷,文一卷,為其同里法坤厚及族孫敬
業所蒐輯,蓋僅存其什一矣。
△《泊水齋文鈔》·三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明張慎言撰。慎言字金銘,號藐山,《千頃堂書目》作號藐姑,疑其自號
“藐姑山人”,而稱者各省其文也。陽城人,萬曆庚戌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事跡具《明史》本傳。初慎言官御史時,以論“三案”謫戍肅州,撰《悔草》;
後官刑部侍郎時,讞獄失旨,罷官家居,著《泊水詩文集》。皆已散落。此集僅
存奏疏三首,餘皆序記及雜著。卷首有康熙庚辰陳廷敬《序》,謂慎言在其鄉,
有興起文學之功雲。
△《妙遠堂集》·四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馬之駿撰。之駿字仲良,新野人。萬曆庚戌進士,官戶部主事。是集凡詩
十四卷,文二十六卷。萬曆季年,文體漸變,竟陵鍾惺、譚元春,倡尖新幽冷之
派,以《詩歸》一編,易天下之耳目。之駿於鍾惺為同年,亦與王稚登之子留造
作新聲,務以鮮警秀異相倡和,均別派也。鍾、譚之名最盛,後來受詬亦至深;
之駿與留,名不甚盛,故所作亦如花香草媚,不久而自萎,談藝者遂不復抨擊,
此集蓋偶爾得存耳。
△《東極篇》·(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文翔鳳撰。翔鳳有《太微經》,已著錄。是集皆官萊陽令時所作。嘗自製
五嶽冠,並以“五嶽”為號,“東極”亦其號也,故以之名篇。是集不分卷數,
詩總目曰《海雲集》,文總目曰《日門稿》。其中子目,有所謂《蓬萊詩》者,
以登州之蓬萊閣也;《日華詩》者,以聽訟之日華堂也;《九青詩》者,以游大
澤山,遂易大澤為九青也;《入院詩》者,奉檄入棘闈前後題詠也。詩文率多怪
僻。《紀夢詩》無非自為誇詡,尤狂而近於誕矣。
△《文太青文集》·二卷(陝西巡撫采進本)
明文翔鳳撰。此本為其七代孫三捷所手鈔。上卷為《講章》,下卷為《詩賦
雜作》,乃偶然選錄之本,非完帙也。
△《慧閣詩》·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翼飛撰。翼飛字元明,平河人。萬曆庚戌進士,官宜興縣知縣。所著有
《慧閣》、《長梧》二集,己未、庚申、辛酉、壬戌行卷,此特其中一種。大抵
墨守七子流派,音節宏壯而切響甚稀,間附以四六序,尚頗工整。
△《漆園卮言》·二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莊起元撰。起元字仲孺,武進人。萬曆庚戌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是集
大抵應酬之作,下至吏牘公移、告示,靡不匯錄;且多編次叢脞,目中列目,如
啟類之中分宰執、翰林諸門,已可不必,乃又列交際、通用一門,殆近類書。
《昭明文選》之分類,與杜詩、蘇詩之分類,均無是也。
△《銅馬編》·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楊德周撰。德周有《澹圃芋記》,已著錄。是集乃其崇禎中為古田知縣入
覲京師,往返記程之作。上卷冠以《北征記》,次以《北行諸詩》;下卷冠以
《南征記》,次以《南旋諸詩》。文格頗歷落自喜,詩則庸音也。
△《許靈長集》·(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許光祚撰。光祚字靈長,陝西人。是集刻於萬曆壬子。詩格平易,罕逢警
策。刊本不分卷數,而各體之首,必題曰《初集》,蓋猶未竟之本也。
△《無欲齋詩鈔》·一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鹿善繼撰。善繼有《四書說約》,已著錄。此乃所作詩稿,稱《成雲洞定
本》。詩後間有評語,不知何人所選輯也。案李光地有《成雲洞詩韻》,或光地
所評歟?善繼成仁取義,大節凜然,詩筆亦有遒勁之氣,而不耐苦吟,未免失之
觕率。
△《明德堂文集》·二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呂維祺撰。維祺有《四禮約言》,已著錄。維祺晚殉闖難,以節義顯。其
生平蓋主於篤實踐履,而不求以文章名世,然所論建多樸實,亦異乎空談經濟之
流。集為崇禎庚辰吳偉業所編,一名《慎獨堂集》。凡文十七卷,詩三卷,《會
約》二卷,《語錄》四卷,後載《制藝》三首;又張鼎延所作《全城定變記》一
篇,紀崇禎庚辰維祺家居平土寇王之典事,則康熙二年維祺子兆璜刻集時,所附
入也。
△《逸園新詩》·一卷,《詠懷詩》·一卷(陝西巡撫采進本)
明耿志煒撰。志煒字明夫,逸園其別處也,武功人。萬曆癸丑進士,官至提
督四譯館少卿。是編乃志煒歸田後所作,於詩境未能深造,至於《詠懷詩》一卷,
追和步兵,且一一次其原韻,尤為攻所必不能勝矣。
△《文敏遺集》·三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李國<木普>撰。國<木普>字元冶,號績溪,高陽人。萬曆癸丑進士,官至中極
殿大學士。事跡附見《明史·李標傳》。國<木普>遺文,明季佚於兵燹。國朝順治
己亥,其子大學士霨掇拾殘闕,緝為一編;康熙丁未,始獲其刻本於同里張
亦純,刪除重複,得文二十二篇、詩一百一十四首。辛酉纂修《明史》,復於書
局得其奏疏十三篇,因重編為三卷,而以《志銘》、《墓表》、《碑》附焉,即
此本也。其詩文多館閣酬應之作,蓋霨所得於亦純者,本其官翰林時課稿,
故所存止是雲。
△《豐麓集》·七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吳兆璧撰。兆璧字文煥,一字子穀,豐麓其別號也,金谿人。萬曆乙卯辛
酉兩中副榜,卒不第,以廩貢生官連州學正。是集皆所著雜文,末附壙志,而
以門人周懋文所作《家傳》,冠於卷端。
△《博望山人稿》·二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曹履吉撰。履吉字元甫,當塗人。萬曆丙辰進士,官至河南提學僉事。是
集詩六卷,文十一卷,尺牘三卷,刻於崇禎戊辰,乃履吉歸田以後所自編。卷首
別載書目一葉,稱未刻者有《漁山堂稿》、《攜謝閣稿》、《青在閣稿》、《辰
文閣稿》,則此猶非其全集矣。
△《蘧園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顧簡撰。簡字默孫,自號“蘧園居士”,歸安人。萬曆戊午舉人,不樂仕
進,年僅五十而卒。其婿錢鴻裒錄遺稿,編為是集。凡詩五卷,文五卷。
△《白下集》·十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黃姬水撰。姬水(字淳父)有《貧士傳》,已著錄。是集詩六卷,賦一卷,
文四卷。姬水自吳門徙居金陵所作,故以“白下”為名。王世貞《序》,謂姬水
始務以清麗宏博自喜。中年游白下,稍趨澹辭雅調,晚節益自喜為工語,東南諸
詩人,不能先淳父而指屈也,其文則不復置論。然觀姬水《自序》,似所編實止
各體詩,其餘數卷,為其子後來增入也。姬水本五嶽山人省曾子,而世貞《序》
謂省曾為姬水之“王父”,同時之人不應有誤,殆刊本衍一“王”字歟。
△《高素齋集》·二十九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黃姬水撰。是集凡賦一卷,詩十二卷,雜文十六卷。王世貞《藝苑卮言》,
稱其詩如“北里名姬作酒糾”,時出俊語,褒中寓貶,已足見其一斑矣。
△《黃淳父集》·二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黃姬水撰。是編乃萬曆乙酉,其婿顧大思裒《白下》、《高素齋》二集及
所未刊者並梓之,凡賦頌讚詩十六卷,雜文八卷。
△《元蓋副草》·二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吳稼竳撰。稼竳字翁晉,孝豐人。官南京光祿寺典簿,累遷雲南
通判。稼竳素與吳應暘、臧懋循游,故是集之《序》,應暘撰而懋循書之。
其稱《元蓋副草》者,應暘《序》謂“元蓋”,天目山別名。其藏書有在,姑謂
之副。蓋誇大之詞,謂尚非其名山之正本耳。稼竳少年,以詩見稱於王世貞,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亦稱其樂府如“健兒騎駿馬,左右馳突,靡不如意”。
近體頗合西崑,然摹古終太有痕也。
△《皆非集》·二卷、附《一枝軒吟草》·二卷(浙江鄭大節家藏本)
明萬達甫撰。達甫字仲章,號純初,鄞縣人。都督僉事表之子,少襲世職,
官至廣東海防參將。表雖將家子,而篤好詞翰,達甫承其淵源,亦善吟詠,此集
其詩稿也。末附《一枝軒吟草》,乃其子邦孚所作,僅五十餘首。邦孚亦以世蔭
官至福建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僉事。
△《瞿冏卿集》·十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瞿汝稷撰。汝稷字元立,常熟人。禮部侍郎景淳子,用父蔭,官主事,仕
至太僕寺少卿。事跡附見《明史·景淳傳》。是集為眉州張養正所編,凡詩五卷,
文九卷。前有葉向高所作《墓志銘》,稱汝稷最不喜溫陵李贄,以為得罪名教,
其識實出明季士大夫上,其詩文則未能凌跨流輩也。
△《梅顛稿選》·二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周履靖撰。履靖有《夷門廣牘》,已著錄。所著有《閒雲稿》、《泛泖吟》、
《詠物詩》、《螺冠子詩餘》、《茹草編》諸集。陳繼儒匯而選之,以成此編,
蓋二人氣類相近也。
△《雅尚齋詩草二集》·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高濂撰。濂字深甫,號瑞南,仁和人。其詩先有《初集》,今未之見。此
其二集也。前有萬曆辛巳《自序》,大旨主於得乎自然,以悅性情,故往往稱心
而出,無復鍛鍊之功,其時山人、墨客多此派也。
△《甬東山人稿》·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呂時撰。時一名時臣,字仲父,鄞縣人。游衡王、沈王諸邸,亦當時所謂
山人者也。時年六十,即治生壙於句章之夕陽里,自撰《墓銘》,述所著有“詩
文集”及“樂府”等稿。此集刻於萬曆辛巳,皆詩無文。陳子龍《明詩選》,稱
其頗有高、岑遺調。蓋萬曆以後,gong6*安、竟陵交煽偽體,麼弦側調,無復正聲,
時詩在淫哇嘈囋之秋,尚為不墜風格。故子龍見近似者而喜也。
△《李山人詩》·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李生寅撰。生寅字賓父,鄞縣人。是集為其邑人楊承鯤所選。詩皆短章,
音節頗諧,而乏深警之思,亦頗窘於邊幅,蓋思清而才弱者也。前有萬曆壬午,
鄞縣知縣楊芳《序》,稱其名可得而聞,人不可得而見,則其品在當時山人上,
宜其詩之不俗矣。
△《復初集》·三十六卷(庶吉士戴震家藏本)
明方承訓撰。承訓號鄈邖,徽州人。是集乃承訓所自編,前有萬曆癸未
《自序》,稱家世役什一,不樂仕進,蓋賈人子。又稱間以玉獻,即被擯斥弗用。
蓋終於不遇之士也。集首冠以《原初漫談》七條,大抵揚、何、李之餘波,而變
本加厲。於唐以來詩文,如李、杜、韓、柳,無不排擊,然核其所作,乃了不異
人。
△《玩畫齋雜著編》·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姚翼撰。翼字翔卿,歸安人,由歲貢生官廣濟縣知縣。是集皆所著雜文,
編年排次。翼為茅坤婦弟,其文格亦略相近。第八卷內附以瞿九思評語。前有其
門人沈位《序》,作於隆慶丁卯,而所錄文至萬曆乙亥,蓋自三卷以下,皆作
《序》後所續刻也。
△《性靈稿》·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朱師孔撰。師孔字時行,徽州人,家於武昌。萬曆中歲貢生。是集名以
“性靈”,蓋欲抒寫襟抱,不落窠臼之意,然師孔為吳國倫弟子,究不能出七子
之軌轍。
△《石秀齋集》·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莫是龍撰。是龍有《畫說》,已著錄。是龍書畫皆有名,而為詩不屑深思。
《明詩綜》載有《莫廷韓遺稿》,不著卷數。此本前有“傳”一篇,於是龍平生
事跡不甚詳備,又無“序”、“跋”及目錄,其末卷亦有闕佚。然《明史·藝文
志》云:莫是龍《石秀齋集》十卷,與此本合。豈彝尊所見又別一本歟?
△《段黃甫詩稿》·(無卷數,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段黼撰。黼字黃甫,別號“景山樵客”,曹州人。萬曆中諸生。是集為其
友人王士龍所編。朱彝尊《明詩綜》稱:黼所著有《抱璞集》。未知為此稿之別
名。抑或別有一編也。
△《汪遺民詩》·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汪逸撰。逸字遺民,歙縣人。是集詩一卷,皆與馬時良、仲良兄弟倡和之
作。首載《友聲敘》一篇,為內黃司乃疆作。稱友聲兩卷,余得而展玩之,獨抒
如展綺縠,合奏如答笙簧。是其詩本編入《友聲集》中。此本乃錄出逸詩,別為
一卷耳。末附汪以俊詩二首,以俊字用章,亦與馬氏兄弟為詩友者也。
△《環翠堂坐隱集選》·四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汪廷訥撰。廷訥字無如,休寧人。是集古今體詩一卷,詞一卷,南北曲一
卷,隨錄一卷。蕭和中《序》稱,廷訥本有《環翠堂集》三十卷,與此本多重見。
蓋坐隱乃其園名,故別自摘選為此集,而仍以“環翠堂”冠之。集中酬唱,皆陳
繼儒、方於魯之流,又與李贄贈答,至稱其“著書皆了義,評古善誅心。”旨趣
如此,其漸於當時氣習者深矣。
△《笑拙墅稿》·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金建中撰。建中字仲立,海陽人,萬曆中國子監生。笑拙墅者,其別業名
也。是編前列諸人序記、傳贊,次為建中所作詩,多詠園中景物,後附其子麟祥
《跋》並《志感詩》。
△《古雪齋近稿》·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朱多熲撰。多熲字以昭,號斗齋,南昌人,寧藩裔也。在萬曆間,與李維
楨、曹學佺等倡和,其詩修飾風調,流易有餘,而短於精詣。
△《蓀堂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吳文奎撰。文奎字茂文,歙縣人。是集凡詩六卷,雜文四卷。文奎受業於
興國吳國倫,故所作全效國倫之體,李維楨《序》,亦稱其淵源如是雲。
△《江皋吟》·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劉師朱撰。師朱字仲文,號嵩潭,大名人,萬曆中由貢生官至廬州府同知。
是集原序稱作於廬州,故名曰:《江皋吟》。然集中有都門所作,有出塞所作,
有超然台所作,則亦不盡廬州詩,特刻於廬州耳。詩多淺語,原序亦稱其由兗州
閒曹改廬江劇任,有顧盼自喜之意雲。
△《潘象安詩集》·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潘緯撰。緯字仲文,一字象安,歙縣人,家於白岳之下。萬曆中,以貲官
武英殿中書舍人,歸田以後,有《養疴》、《游淮》、《園居》諸集,此其匯刻
之本也。五言古體多摹文選,七言古體,學初唐,近體亦頗有大曆諸人風調,然
音節暢而性情少,所謂得皮而未得髓者也。中間潁陽許國、嶺南區大相二人評語,
如批點時文之法,亦非古人體例。
△《白雲集》·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昂撰。昂字爾瞻,一字雲仲,莆田人,自號“白雲先生”。是集前有鍾
惺所作傳,稱集本十六卷,又《排律》一卷。昂沒後,散佚無存。萬曆戊午,其
同里宋珏重加裒集,僅得五言律詩七百首,七言律詩十二首。其詩頗學少陵、右
丞,得其形似。
△《黃元龍詩集》·八卷、附《尺牘》·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黃奐撰。奐有《元龍小品》,已著錄。其詩意主獨造,而失之生硬,集中
諸體皆備,獨無七言律詩,蓋流俗唱和,多以七言律詩,故奐薄而弗為。然詩之
雅俗在格韻,不在體裁,苟詞旨凡近,即四言亦屬庸音;苟興象深微,即七字亦
成高調。必禁此一體不作,是又山林畸士,矯枉過直之失也。
△《張太初集》·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張汝元撰。汝元字太初,江寧人。萬曆中諸生,以詩受知於學使陳文燭。
文燭為序而刊之,其七言短歌,間有作意,而陶冶未精,他體則更減色,文燭
《序》中多引二謝以下詩人擬之,蓋獎成後進之意,不必甚確也。
△《吾野詩集》·五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黃克晦撰。克晦字孔昭,號吾野,惠安人。少工繪事,《御定佩文齋書畫
譜》列之畫家傳中。其詩有《金陵游稿》、《匡廬集》、《北游草》、《金台詩》、
《宛城集》、《五羊草》、《西山唱和編》、《觀風錄》等,凡四十卷。其《金
陵稿》則張仲立刊之,《西山唱和編》則李於美刊之,《金台詩》則林登卿刊之。
歿後二年,同里黃克纘復刻其遺詩六卷於聊城,歲久皆散佚。此本乃康熙壬午其
五世孫象潛摭家藏遺帙,裒而重鋟,其編次頗多未善,如《小金山詩》本五言律
詩二首,而聯為一篇,列之五言古體中,殊為失檢。然克晦詩別無傳本,亦賴此
刻以傳。其詩亦出歷下、太倉之門戶,而漸染稍輕。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青
溪社集諸人,允當推克晦為祭酒,蓋以此也。
△《夢草堂稿》·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胡鎮撰。鎮字子重,歙縣人。萬曆中賈人,其詩以宮、商、角、徵、羽,
分五集,每卷又以《天時》、《園圃》等門分類,各有圈點評識,皆坊刻俗本之
體例,即詩可知矣。
△《程仲權詩集》·十卷、《文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程可中撰。可中字仲權,休寧人。是集每體為一卷,每卷不過數頁;其六
言律、七言排律,及賦、頌諸體,至以一首為一卷,編次殊為繁碎。其詩亦七子
末派也。
△《豐正元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豐越人撰。越人字正元,鄞縣人,坊之孫也。嘗自號“天放野人”故《千
頃堂書目》作《天放野人集》,所載卷數與此本相合,蓋即一書而異名也。後有
其子建《跋》,稱其遭逢骨肉之難,故往往有淒咽之音雲。
△《甜雪齋集》·二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單思恭撰。思恭字惠仍,揚州人。是編凡詩十卷,文十卷,氣格纖瑣,皆
無足取,前有思恭《自序》,大旨以竟陵為宗。
△《梅禹金集》·二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梅鼎祚撰。鼎祚有《才鬼記》,已著錄。是集乃其詩,凡分《庚辛草》四
卷,《與元草》八卷,《予寧草》八卷。鼎祚輯《八代詩乘》,又輯《古樂苑》,
於詩家正變源流,不為不審,而所作止此,則囿於風氣,委曲諧俗之過也。
△《牒草》·四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趙宧光撰。宧光有《說文長箋》,已著錄。此集皆其尺牘。有明中葉以後,
山人墨客,標榜成風,稍能書畫詩文者,下則廁食客之班,上則飾隱君之號。借
士大夫以為利,士大夫亦藉以為名。觀於是集,可以見當時風氣矣。此本標目參
差,前兩卷題曰《寒山藏》,而以《牒草》為子目;一卷題曰《附錄》,皆他人
之作,又一卷題曰《牒草》卷之八,則當不止此四卷。蓋隨時刊刻,以為贈遺之
具,故不得而畫一也。
△《益齋存稿》·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翁正春撰。正春初名允瑃,字克生,金華人。明季縱游江湖間,其詩頗
多哀厲之音。是集詩凡一百十三首,其子煊、煐錄之,附編宋翁卷《西岩集》
後,疑為卷之後裔也。
△《謝耳伯詩集》·八卷、《文集》·十六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謝兆申撰。兆申字伯元,號耳伯,邵武人。萬曆中貢生,兆申好深沉谿刻
之思,又多雜以奇字,其文蹇棘幽晦,至使人蜇口慘腹而不可句。其鄉人曹能始
《序》,謂為遠溯揚子太元之脈以為文;黃居中《序》,謂其平生喜交異人,購
異書,摭異聞異見,蓋好奇而過者也。詩稍可成誦,皆四言、五言古體,因不屑
唐以後語,故不為律詩。昔歐陽修柄文,斥劉幾為險怪,兆申險怪,殆甚於幾,
當時省闈、京兆,試輒報罷,宜矣。其詩題曰《全集》,文則題曰《初集》,當
尚有二集,今未之見也。
△《雪浪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釋洪恩撰。洪恩字三懷,上元人。居長乾寺,嘗說法雪浪山中,故以名集。
上卷為詩,下卷為偈語、雜著。朱彝尊《明詩綜》載其詩二首,然未離世法之僧,
不能語帶煙霞也。
△《空華集》·二卷、《飲河集》·二卷、《止啼集》·一卷、《石頭庵集》
·五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釋如愚撰。如愚字蘊璞,江夏人。祝髮後行腳四方,尋居金陵碧峰寺,從
詩僧洪恩學。周汝登、曹學佺、袁宗道兄弟,皆與之游。是集凡四種,初曰《空
華集》,詩二卷;次曰《飲河集》,詩二卷;次曰《止啼集》,文一卷;次曰
《石頭庵集》,詩三卷、文二卷。《明詩綜》但稱有《飲河》、《石頭》二集,
蓋未睹其全也。據《自序》,最後有《寶善堂集》,今亦未見。《序》言:文無
定質,詩不必有唐,文不必六經、秦、漢,自許甚高,然材地粗疏,徒好為大言
耳。
△《幻華集》·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釋斯學撰。斯學字悅支,號瘦山,海鹽慈會寺僧。是集為萬曆丁酉,斯學
歿後,屠隆裒其遺稿,與姚士粦同編。斯學天分絕高,故吐詞多自然秀拔,五言
古體多用排偶,欲摹三謝而力所不逮,遂落中唐,《燕山述懷》其最也;七言古
體如《贈錢參軍詩》,落落有氣;《敬亭山歌》,即散漫頹唐。樂府如《任俠行》
一篇,幾成笑具,更非所長。五言律詩,篇什頗多,中間如“空林人打栗,深樹
鳥驚蟬,客來黃葉雨,鬼嘯白楊風,山光詩句得,湖色酒杯開”之類,則多近四
靈。如“薄衾寒入夢,深雨遠沉鍾。一別春山淥,幾經秋葉黃。海門生片月,江
寺入殘陽。一片孤峰影,青浮水面來。風雨山中榻,兵戈海外村。檐花飛片雨,
庭草帶微霜。碧雲深夕院,黃葉隱寒燈。入門寒月出,掃石暝雲開。掃榻分寒雨,
然燈破暝煙”之類,則頗近九僧。其七言律詩及絕句,皆不能及,蓋所長在此體,
然首首格意略同,又多沾染gong6*安、竟陵習氣,故時有可采之句,而終不能自成一
家也。
△《嬾園漫稿》·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寰洽撰。寰洽字仁子,亳州人。年十五,餼於庠,九試不第。天啟元年,
以恩貢赴吏部試,擬授知縣,未補官而卒。此集詩二卷,文三卷,率多應酬之作,
詩以纖麗為工,文亦平弱。
△《檀雪齋集》·四十卷(內府藏本)
明胡敬辰撰。敬辰字直卿,餘姚人。天啟壬戌進士,官至江西驛傳道,終光
祿寺錄事。是集以所著詩賦、雜文及官縣令時讞牘,共為一編。其文故為澀體,
幾不可句讀,詩格亦gong6*安之末派。
△《白雪堂詩》·一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李嵩撰。嵩有《按晉疏草》,已著錄。是集乃其巡按湖廣時所刻,故以
“郢中白雪”為名。凡古律體詩一百餘首,有萊陽董嗣朴等四人評點,皆如時文
之式。
△《赭留集》·一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黃文煥撰。文煥有《詩經考》,已著錄。是集詩文共為一卷,乃其與黃道
周同下詔獄時所作,故以“赭留”為名。詞多感慨,而不能甚工,舊附刻《陶詩
析義》後,以所注陶詩,亦多藉以寄意,與此集若相發明也。然追步淵明,談何
容易,合為一帙,未免擬不於倫,故析之別著於錄焉。
△《岳歸堂集》·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譚元春撰。元春字友夏,天門人,天啟丁卯舉人。《明史·文苑傳》,附
見《袁宏道傳》中。隆、萬以後,gong6*安三袁始攻擊王、李詩派,以清巧為工,風
氣一變。天門鍾惺更標舉光新、幽冷之詞,與元春相倡和,評點詩歸,流布天下,
相率而趨纖仄,有明一代之詩,遂至是而極弊。論者比之詩妖,非過刻也。元春
之才較惺為劣,而詭僻如出一手,日久論定,徒為嗤點之資,觀其遺集,亦足為
好行小慧之戒矣。
△《譚友夏合集》·二十三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譚元春撰。是編乃明季蘇州張澤合元春詩文而刻之,一卷至五卷為《岳歸
堂新詩》,六卷至十四卷為《鵠灣文草》,十五卷至二十三卷為《岳歸堂已刻詩
選》。每篇各有批評,皆刻意摹仿元春語。
△《譚子詩歸》·十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譚元春撰。此集乃其選本,題曰卶庵訂定,不知何許人。前有《自序》,
並載諸稿自題之文,如《西陵草》、《秋尋草》、《客心草》之類,凡十餘種,
蓋其詩之別刻者尚多雲。
△《寸碧堂稿》·二卷(內府藏本)
明汪膺撰。膺字元御,號玉淙,長洲人。天啟丁卯舉人,童年即喜為詩,年
四十餘而卒。所存遺稿無多,康熙中其子琬始為編次,刻於所作《鈍翁類稿》之
首,名之曰《汪氏家傳集》雲。
△《此觀堂集》·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羅萬藻撰。萬藻有《十三經類語》,已著錄。萬藻與同邑章世純、陳際泰、
東鄉艾南英,並以制義名一時,號江西四家。《明史》以是收之《文苑傳》中。
此集制義之《序》居三分之一,蓋其平生精力所萃也。四家之中,南英最好立門
戶,近與南城張自烈互詬,遠與華亭陳子龍相爭;又最袒護嚴嵩,務與公論相反。
以是終南英之身,無日不叫囂跳踉,呶呶然與天下辯,雖世純、際泰,後亦隙末。
惟萬藻日與南英游,而泊然一無所與,蓋其天性靜穆,不以聲氣為名高,故其文
氣焰不及南英,而恬雅則勝之雲。
△《編篷集》·十卷、《後集》·十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唐汝詢撰。汝詢字仲言,華亭人。五歲而瞽,父兄抱膝上,授以三百篇及
唐詩,無不成誦;旁通經史,嘗撰《唐詩解》、《唐詩十集》等書,援據賅博,
當時目為異人。惟其兄汝諤,篤嗜王、李之學,故汝詢所作,亦演七子流派,開
卷即擬古十九首,次以擬古百篇,感懷四十六首,皆沿襲窠臼,貌似而神非,後
集附雜文數十篇,其三五七言、四六八言、一字至十字諸雜體,尤傷纖巧也。
△《國門集》·一卷、《國門乙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凌濛初撰。濛初有《聖門傳詩嫡冢》,已著錄。是集以皆入國門以後所作,
故謂之《國門》。再入再刻,故有《乙集》也。二集並於詩末附雜文數篇,蓋屢
躓場屋之時,故頗多抑鬱無聊之作雲。
△《貞元子詩草》·(無卷數,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項穆撰。穆有《書法雅言》,已著錄。穆生於博古賞鑒之家,藉文雅交遊
之盛,耳濡目染,都無俗事。故其詩皆楚楚有清致。所謂謝家子弟,雖復不端正
者,亦自有一種風氣也,惟偶然寄意,不似書法之精耳。
△《綺詠》·一卷、《綺詠續集》·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汪汝謙撰。汝謙字然明,歙縣人。《江南通志》稱其移居武林,招集勝流,
為湖山詩酒之會,故是集大抵徵歌選妓之作。然其前集陳繼儒《序》之,後集又
繼儒所選定。濡染薰蒸,久而與化。朱彝尊《明詩綜》不錄一字,蓋有由矣。
△《棲老堂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殷仲春撰。仲春字方叔,秀水人。嘗慕王績為人,自號東皋子。隱居教授,
又精於醫,得錢輒入市買斷爛書讀之。集首載賦騷,次古今體詩,次引辭贊疏,
僅二十餘葉。末有順治丁酉其孫觀國《跋》,稱原集詩千餘首,此本僅存什一,
今核所作,不出明季山人之派,故其《墓誌》,亦陳繼儒作也。
△《上生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秦燢撰。燢字日上,一字廣齋,無錫人,萬曆中諸生,上生其號
也。是集乃崇禎初,其子堈、坊所刊,前四卷為詩,後四卷為文,前有小傳,
稱其長齋繡佛,趺坐焚修,蓋耽於禪悅之士。故所作韻語,多近偈頌,文集自壽
序、祭文外,亦募緣疏引為多。
△《自娛齋詩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黃應徵撰。應徵字君求,江都人。天啟中諸生,偃蹇不第以卒。其子裒其
遺詩,為此集。前有冒愈昌《序》,稱取數未多,為體差備,浸假中年亡恙,而
晚不苦於無年,所篹結何以加焉,蓋頗有微詞矣。
△《天啟宮中詞》·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悰撰。悰字次杜,常熟人。是集前有悰《自序》。其詩仿王建“宮詞”,
雜詠天啟軼事,凡一百首,自注亦極詳悉,頗足以廣異聞。朱彝尊嘗錄入《明詩
綜》。其《靜志居詩話》述徐昂發之言,以為本秦徵蘭撰,悰攘而有之。徵蘭字
楚芳,亦常熟人也。
△《曲澗遺稿》·十五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孫奎撰。奎字啟文,南城人。生平以講學為事,故詩文多雜理語,蓋非所
長。至溺信堪輿之說,反覆辨明,不一而足。其《風水評》一篇,援引營洛卜兆
事,及駁朱彥修語,尤為未允矣。
△《齎志齋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泰交撰。泰交有《尚書注考》,已著錄。是集中有《自述》一篇,言初
字穉孚,更字同倩,號鰈海,少時名元侃,字三緘,其後三緘稱獨著,遂以
為號。是集為其子鋐所刻,凡詩一篇,雜文九卷。泰交嘗與修《秀水志》,志
文多載集中。詩文俱無以異人。至《優童志》一篇,尤過於放誕風流矣。
△《玩梅亭詩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柴惟道撰。惟道字允中,號白岩山人,嚴州人。是集前有原序,而此本闕
其末頁,遂不知誰作。《序》自稱山人,以才不遇,而所抱有以自樂,游公卿間,
泊然無所求,乃稱其高,然其詩則未成家也。
△《叢桂堂全集》·四卷、《詩集》·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顏廷榘撰。廷榘字范卿,永春人。官岷府右長史,其詩文揮灑千言,頗多
率易,其稿亦多散佚,蓋不甚經意於是也。國初,其孫堯揆、曾孫鐮始搜輯遺篇,
編為此集。
△《蕪園詩集》·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葛徵奇撰。徵奇字無奇,號介龕,海寧人。崇禎戊辰進士,官至光祿寺少
卿,告歸遨遊湖山間,故其詩頗有閒適之致。集中多及其家姬是庵。是庵者,徵
奇妾李因之字,善畫花草禽鳥,亦頗能吟詠,徵奇嘗與酬和,其頗傷纖弱,或以
此歟?
△《隴首集》·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王與允撰。與允字百斯,山東新城人。崇禎戊辰進士,官至湖廣道監察御
史,以劾總兵鄧玘,降補光祿寺署正,明亡,與妻于氏、子士和,同自經。是集
乃其巡視陝西茶馬時所作,故名《隴首》。其侄士禎編次之,僅詩四十二首,又
《劾鄧玘淫掠疏》一篇,自撰《墓誌》一篇,而以“傳”及“墓表”、“逸事狀”
附焉。
△《瑤光閣集》·十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黃端伯撰。端伯有《易疏》,已著錄。端伯生平好佛,嘗鐫私印曰“海岸
道人”,取《楞嚴經》引諸沈冥出於苦海之語,及晚年,磨去印文,改鐫“忠孝
廉節”四字,終以殉國流芳,可謂不負其志。是集古近體詩二卷,雜文十卷,為
僧作者居其大半,其措詞如偈、如疏、如禪家語錄,非欲以詞章名世者,甚至
“五經”、“四書”頌,亦以禪語闌入,如《春秋頌》云:“通身手、通身膽,
句中有眼定乾坤,識者須從聲外鑿”云云。蓋其性癖如是,其人足重,其學則不
可訓也。別附《外篇》一卷,李紱《序》謂:其當明季古文大壞之時,獨安雅無
迂怪之習,惟時時雜佛氏語,因別擇編為《外編》,以明其先迷後悟之旨,無使
世俗之人以佛溷先生,亦不令學佛者,借先生以張佛云云。亦委曲回護之言耳。
△《塗子一杯水》·五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塗伯昌撰。伯昌字子期,南昌人,崇禎庚午舉人。是集名《一杯水》者,
《自序》云:取澹然無味之義也。集中多雜釋、老之說,其《書唐武宗毀佛復僧
後》一篇,以三才三教並稱,其《格物述》及古本《大學》通序數篇,頗以朱子
為非,蓋江右之學,多從陸氏,自宋、元已然也,詩多染竟陵末派,惟五言律詩
間有可觀。
△《敬亭集》·十卷、《補遺》·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姜埰撰。埰字如農,萊陽人。崇禎辛未進士,授儀真縣知縣,擢授禮
科給事中,以建言,廷杖,謫戍宣州衛。國亡後,流寓蘇州,鐫私印曰“宣州老
兵”,臨歿遺命葬宣城,以明帝未有赦命,不敢歸也,事跡具《明史》本傳。
埰少以氣節著,自得罪流竄後,始學為詩。朱彝尊《靜志居詩話》,稱其風格
一本杜陵,今觀所作,大抵才本清剛,氣尤激壯,故詩文皆直抒胸臆,自能落落
不凡,然縱筆所如,不暇鍛鍊,故粗獷之語,亦時時錯雜其間,蓋性情用事居
多也。集本埰所自定,分《敬亭》、《餺飥》二集,其子安節等刊行,乃
併合為一,統名《敬亭集》。後有補遺一卷,又埰歿後,安節掇拾而成,其
《揚州諸子燕集次韻》一首,已見第四卷,乃更收入,殆偶然失檢歟?
△《更生吟》·(無卷數,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高名衡撰。名衡字平仲,號鷺磯,沂州人。崇禎辛未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以城守功,晉兵部左侍郎。崇禎壬午,大兵破沂州,名衡死之,事跡具《明史》
本傳,乾隆四十一年,賜謚忠節。是編乃名衡巡按河南時,值李自成攻開封,在
圍城中所作。自成凡三攻開封,此其初攻解去之時也,前有《自序》,末有其元
孫淑曾“跋”,稱其生平著述甚夥,屢經兵燹,拾之灰燼之餘者,類多殘闕,惟
此詩粗備首尾,因抄藏之云云。考《漢書·藝文志·詩賦類》,雖一二篇亦著錄,
而世傳張巡守睢陽作亦僅二篇,是編雖止七言律詩八首,不成卷帙,而忠義之氣,
凜然簡外。今聖朝大公至正,扶植綱常,凡勝國死節之臣,鹹邀褒祀,名衡亦在
其中,則此零章斷簡,實千古名教之所寄,謹特存其目,以昭表章之義焉。
△《章格庵遺書》·五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章正宸撰。正宸字羽侯,號格庵,晚號“偁東餓夫”,會稽人。崇禎辛未
進士,官至吏科給事中,事跡具《明史》本傳。正宸為劉宗周弟子,生平以氣節
自負,是書所載凡奏疏七十九篇,論著十八首,記傳九首,詩賦四十一首,又補
遺一首,則偁東餓夫自傳也。正宸於明亡之後,不知所終,遺稿亦多散佚。此本
蓋其族孫詗掇拾殘闕,補綴成帙雲。
△《鶴和篇》·三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閃仲侗撰。仲侗字士覺,永昌人。其仕履未詳,考明天啟乙丑進士有閃仲
儼,官至少詹事,亦永昌人,當即其兄弟。仲侗自稱崇禎辛未下第,則亦舉於鄉
矣,然《雲南通志·鄉舉》中不載其名,所未詳也。是集一卷為雜文,一卷為詩,
一卷為制義,皆明末儇佻之派,曰《鶴和篇》者,仲侗時侍其父游吳、越間,故
取中孚九二爻詞,以名所作也。
△《花王閣賸稿》·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明紀坤撰。坤字厚齋,獻縣人,崇禎中諸生。是集後有其孫容舒“跋”,稱
坤少有經世志,久而不遇,乃息意逃禪,晚榜所居曰“花王閣”,蓋自傷文章無
用,如牡丹之華而不實也。崇禎己卯,嘗自編其詩為六卷,歿後盡毀於兵燹,此
本為其子鈺所重編,蓋於敗簏中,得藉物殘紙,錄其可辨識者,僅得一百餘首,
非原帙矣。其詩大致學蘇軾,而戛戛自造,不循蹊徑,惟遭逢亂世,坎壈以終,
多感時傷俗之言,故刻露之語為多,含蓄之致較少焉。
△《雅似堂文·集》十卷、《詩集》·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文德翼撰。德翼有《宋史存》,已著錄。德翼人品清逸,而學問未能精邃,
所作《傭吹錄》之類,大抵以餖飣為工,故詩文亦未能超詣。
△《文嘻堂詩集》·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朱芾煌撰。芾煌字子衷,又字玉瑠,自號“濡須江漁”,無為州人。崇
禎甲戌進士,官至兵部武選司郎中。是集大都蒿目時艱,語多感慨,七言律詩中
如《秋懷》、《春愁》諸篇,紀明末朝政紛紜亂亡之象,亦可見其大概。末有其
孫端跋,稱芾煌嘗自題四語於詩稿卷首云:“詩須有為而作,文至無心乃傳”。
又云:“從前各夢事,見我篋中詩”。其生平作詩之旨,具見於是矣。
△《心遠堂集》·二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王永積撰。永積字穉實,無錫人。崇禎甲戌進士,官至兵部職方司員外
郎。是編文十四卷,詩六卷,末附詩餘四闋,前後無“序”、“跋”。永積在兵
部時,嘗以推舉遲延事,獲譴。今以集中自記觀之,蓋太監王之心,欲用其弟之
仁為浙江總兵官,永積持不肯從,而之心以是中之者也。
△《野獲園集》·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歐陽鉉撰。鉉字子玉,江西龍泉人。崇禎丁丑進士,官休寧縣知縣,其詩
意境頗淺,《自序》謂:“寧淡毋綴,寧潔毋蕪,安在今人不如古人”。蓋醞釀
未深而欲驟語平淡,故所就止此。題曰《野獲園》者,謂性耽野趣,其詩半於野
得之也。
△《文齋文集》·十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余祚徵撰。祚徵字元之,永豐人,文齋其號也。崇禎癸未會試副榜,授鳳
陽府推官。時唐王聿鍵錮高牆,祚徵待之有禮,及聿鍵自立,而祚徵已卒,因贈
應天府丞,謚曰忠貞。次子玠,後為僧,名洪瀚,蒐集其遺文刻之,凡雜文三卷,
詩六卷,書啟二卷,皆不見所長,惟《請誅劉良佐疏》,載其跋扈之跡極詳,為
史所不盡載雲。
△《雲樵文集》·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程士鯤撰。士鯤字天修,號“雲山樵叟”,永豐人。崇禎癸未副榜,官至
樂平府推官。是集雜文二百餘篇,所紀物產珍異之類,體或同於稗官,其編次體
例,亦頗無緒。
△《羅溪閣韻語》·(無卷數,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董養河撰。養河字叔會,閩縣人。崇禎中,黃道周以鉤黨下獄,所波累並
逮者,有黃文煥等七人,養河其一也。集中《在獄對簿》諸詩,頗有氣格,而粗
豪則所不免,又多狹斜贈答之作,蓋明季士大夫多以風流相尚,養河亦沿其習耳。
養河名載《福建通志》,此本卷首題名董卷阿,殆傳寫之誤。至羅溪乃閩中地名,
而《通志》乃作羅漢,則《志》誤也。中多闕落不可讀,亦未分卷,蓋殘稿僅存,
未及校正編次,故錯亂如是矣。
△《畫響》·(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李永昌撰。永昌字周生,自署曰黃海,蓋徽州人。林古度為之《序》,則
當明末也。其書皆自題所畫之作,分為四冊,俱五言絕句,而不著題,氣韻亦未
能瀟灑。
△《採菊雜詠》·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馬宏道撰。宏道字人伯,號退山,蘇州人。是編詩止一十五首,刻於群芳
清玩中,毛晉識其後云:五嶽山人制治菊月令,故吳下藝菊家頗得三昧,吾友人
伯發為詩歌,高平、京兆二譜,收拾錦囊尺幅中。今觀其詩,乃明季山人,刻為
投贄結社之具者耳。
△《射堂詩鈔》·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吳夢暘撰。夢暘字允兆,歸安布衣,射堂其所居室也。是集乃其曾孫自岩
所編。末附朱大復等輓詩。大復自註:稱夢暘年老氣衰,頗有文通之盡,歿後
友人檢其遺稿,大半散失云云。則知夢暘之詩,盡在此編,雖曰“詩鈔”,實即
其全集矣。胡應麟《甲乙賸言》極稱其《春草詩》十首。閔景賢集明布衣詩,稱
夢暘為明季布衣之冠,未免阿其所好。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與程嘉燧,政
則魯、衛,風同曹、檜,真二家之定論矣。
△《誠齋文集》·二卷、附《西銘問答》·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施璜撰。璜字虹玉,休寧人。是編乃所著雜文,皆講學之語,排斥陸、王,
不遺餘力,末附《西銘問答》,別為一卷。蓋自馬端臨《文獻通考·西銘注》,
已別著錄,故璜亦不編入文集中,見鄭重之意雲。
△《榴館初函集選》·十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楊思本撰。思本有《筆史》,已著錄。是集首為《釋道十箋》一卷,中佚
二篇,已非完本。其中如《形神篇》云:“君子靜對於無,動觀諸有,不勞形以
壞神之舍,不傷神以竭形之君”諸語,宗旨頗雜於二氏。次為《經國十書》一卷,
其《榮氣》、《集虛》、《尊神》諸篇,亦同清淨之旨。又《續經國十書》一卷,
其《化盜篇》言:“盜與民互相消長,有一定之民,而無一定之盜。”《鈞俗篇》
言:“奢侈之費甚於天菑”,皆切明季時事以立言。次為《古疑義》一卷,大抵
臆斷之語,至謂《西廂》一曲,實具一大公案,世誤認為淫詞,但觀西廂二字,
則知王實甫從聲色場中、轉da6*6*輪云云。尤不可為訓。次為《太平三策》,次為
文五卷,賦一卷,詩詞二卷,皆以藻繢為宗,世俗所謂才子之文也。
△《東江集鈔》·九卷、《別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沈謙撰。謙字去矜,仁和人。崇禎末,杭州有“西陵十子”之稱,謙其一
也。所著文集數十卷,晚年手自刪汰,僅存詩文八卷,雜說一卷,名曰《集鈔》。
末附填詞《南北曲》為別集一卷,大半皆香奩之作。其《雜記》末一條云:“彭
金粟在廣陵,見余小詞,及董文友《蓉渡集》,謂鄒程村曰:泥犁中皆若人,故
無俗物。(案此蓋指宋僧法秀戒黃庭堅,小詞誨淫,當入泥犁獄事。)夫韓偓、
秦觀、黃庭堅及楊慎輩,皆有鄭聲,既不足害諸公之品,悠悠冥報,有則共之”
云云。其放誕可見矣。
△《彈劍草》·(無卷數,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陳邦儀撰。邦儀字開甫,高安人。崇禎中諸生。是編分為二集,《前集》
刻於崇禎庚午,《續集》則崇禎壬午至甲申作也。邦儀生當亂世,奔竄於兵火之
間,故所作語多悲楚,然如《聞亂飲酒詩》所云:“今日也飲酒,明日也飲酒,
飲得醉時天地寬”云云,殊傷觕率也。
△《樂府》·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周道仁撰。道仁字以修,烏程人。所作擬漢、魏樂府凡一百三章,原附於
所刊孫一元《太白山人稿》後。《自序》謂,道不師孔、顏,學不則經史,性不
本忠孝,法不憲天王,豈伊無才,致譏寡識。其論甚正,其詩則仍摹擬形似而已。
蓋樂府音節,唐人已不能考矣。
△《王冠九文集》·(無卷數,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王業撰。業字蔚上,號冠九,其里貫未詳。明末嘗為諸生,尋棄去。吳楚
材《序》稱其所著有《五經釋義》、《性理約言》及《文集》八卷。是書僅雜文
數十首,不分卷數,其史論諸篇,大抵為明季秕政而發,而文多冗贅。
△《仁節遺稿》·(無卷數,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陶琬撰。琬字稚圭,號別峰,崑山人,崇禎末諸生,明亡,殉節死。是集
為其邑人柴源岷所編,其學以佛為宗,詩文多類禪偈,不出李贄、屠隆舊習,而
捐生殉國,節概凜然,其殆黃端伯之流歟。
△《七十二候詩》·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顧德基撰。德基字用晦,常熟人。是集以月令“七十二候”各為七言律詩
一首,詞旨凡鄙,殆不足觀,以古人從無此題,姑存以備一體耳。
△《繡佛齋草》·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馮元鼎妻陳氏撰。陳氏,天台人。年二十餘,夫亡,守節。其詩多幽怨之
音。國朝康熙初,其孫刑部侍郎甦為刊行之。
△《祝子遺書》·四卷、《附錄》·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祝淵撰。淵字開美,海寧人,崇禎癸酉舉人。初,崇禎壬午,劉宗周以劾
周延儒下獄,淵與宗周不相識,上書救之。逮治拷掠幾殆,卒抗詞不撓。既而延
儒敗,流寇逼京師,始有詔赦出,而城已陷。會吳麟徵殉節死,淵與相善,乃乘
間護其喪以歸。時馬士英亂政,又擬具疏劾之,未及上而南都破,乃函葬其母,
自經而死,事跡附見《明史·劉宗周傳》。柴紹炳《省軒集》載其始末甚詳,乾
隆乙未,賜謚忠節。是集為其友陳確,吳蕃昌所編。卷一為《問學錄》,卷二為
《傳習錄》,皆與宗周講學之語。蓋淵初上書時,尚未被罪,故得與宗周同舟南
歸,因而受業。後周延儒欲羅織吳麟徵,乃票嚴旨,遣緹騎追攝赴京。此皆其上
書以後,未逮以前所記也。三卷為奏疏書札,其《劾馬士英疏》,僅殘稿半篇,
以福王時已就擒,而輟筆未竟也。四卷為詩及所記吳麟徵殉節事實及祭文,而終
以《自警條規》十六條。附錄一卷,則劉宗周疏及所作別淵序、贈淵詩,而以談
遷等所作“小傳”綴其後焉。
△《徵古堂類稿》·十八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陳文濤撰。文濤字濤生,廣濟人。是集凡論六卷,《經解》二卷,《史議》
二卷,《子略》一卷,《書序》、《傳記》、《志林》各一卷,詩二卷。前有
《自序》及《徵古堂書目》,序列生平著述凡七十五卷,謂諸書編輯成帙,貲貧
務謬,不能悉以問世,僅梓其略云云。即四卷至十一卷是也。
△《黌中草》·一卷、《蜀中草》·一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董應揚撰。應揚字於廷,武進人,官翰林院待詔。《黌中草》乃其司鐸銅
陵時所作,《蜀中草》乃其蜀闈分校時所作。《自序》謂,五載署銅,一朝聘蜀
是也。其詩寄託頗淺,往往牽率成篇。
△《采芝堂集》·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周益祥撰。益祥字履吉,侯官人,崇禎末貢生。所著有《潛潁》、《鹿草》、
《摭星》、《錦囊》等集,此乃合編之本,中間《木鉞》一卷,雜記時事,意取
警世而頗失之俚;詩則有意奇放,縱筆揮灑,不復裁以古法也。
△《西溪百詠》·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釋大善撰。大善號虛聞道人,其始末未詳。以其詩考之,蓋崇禎初人也。
西溪在武林西北欽賢鄉,宋高宗欲都其地。後卜遷鳳凰山。在南渡時,梵剎甚盛,
宋人舊有《西溪百詠》,此復追詠古蹟,每題七律一首,凡百首,《拾遺》五首,
又附《福勝庵》八詠,《曲水庵》八詠,《梅花十絕》於末。
△《石屋山居詩》·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題曰石屋禪師撰,不著其名。《明史·藝文志》、《浙江通志》,亦不載其
目。詩中有“吾家住在霅溪西”之語,蓋明代湖州僧也。是集前為山居各體詩,
後附偈頌九十首,首署參學門人至柔編,新安吳明春校正。其詩不脫釋家語錄之
氣,不足以接跡吟壇。
卷一百八十  集部三十三_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原文_國學 其它0

猜你喜歡

卷一百八十  集部三十三_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原文_國學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