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傳》試題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布傳
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於楚。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曰:“漢購將軍急,跡且至臣家,將軍能聽臣,臣敢獻計;即不能,願先自剄。”季布許之。乃髡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並與其家僮數十人,之魯朱家所賣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買而置之田。誡其子曰:“田事聽此奴,必與同食。”朱家乃乘軺車之洛陽,見汝陰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飲數日。因謂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數為項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視季布何如人也?”曰:“賢者也。”朱家曰:“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汝陰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俠,意季布匿其所,乃許曰:“諾”。待間,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引名聞當世。季布召見,謝,上拜為郎中。
1.對文段中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為氣任俠:意思是好逞意氣,以俠義自任。
B.必與同食:一定讓他跟你吃同樣的飯,意為吃飯不要虧待他。
C.如朱家指:意思是說你朱家指教的那樣去進言。
D.推剛為柔:變剛強為軟弱,意思是說季布能伸能屈。
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跟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高祖購求布千金
B.乃髡鉗季布,衣褐衣
C.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D.夫忌壯士以資故國
3.下列句子括弧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季布匿(於)濮陽周氏
B.置(之於)廣柳車中。
C.滕公留(於)朱家飲數日。
D.朱家亦以此名聞(於)當世。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於朱家俠義言行的一組是 ( )
①為氣任俠,有名於楚。 ②心知是季布,乃買而置之田。
③乘軺車之洛陽,見汝陰侯滕公。 ④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許曰:“諾”。 ⑥朱家亦以此名聞當世。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季布素以為人俠義著稱,又是一位忠勇、善戰的楚將。楚亡後,季布知漢王記恨前嫌,一度藏匿在濮陽同周家。
B.季布為表示自己得罪漢高祖是出於人臣之責、無意以漢朝廷為敵,才摧剛為柔,甘願到朱家處為奴。
C.朱家不顧罪及三族,窩藏季布這個朝廷要犯並設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要是出於俠義,也是為漢政權著想。
D.汝陰侯滕公向劉邦進言,是由於欽佩朱家的俠義,看重季布的賢能,更是為了維護朝廷的根本利益。
參考答案:
1.C(指、意旨,意思)
2.D(資,助。古今同,如“資敵”。)
3.C(“朱家”是人名,其前不能加“於”)
4.B(①⑤兩句說的不是朱家的事,第⑥句說的是朱家俠義言行的結果。)
5.B(說季布潛逃是為了“表示自己……”與文意不符。)
參考譯文
季布是楚人。好逞意氣,以俠義自任,在楚地有名聲。項籍讓他領兵,他多次使漢王陷於困境。等到項羽被滅,漢高祖以千金懸賞捉拿季布,有敢於窩藏季布的,治罪要株連三族。季布藏匿在濮陽周氏家裡,周氏說:“漢朝懸賞捉拿將軍您十分緊急,將要追蹤到我家,您如果能夠接受我的建議,我才敢出主意;如果不能,我願先自刎而死。”季布答應接受他的建議,於是周氏給季布剃掉頭髮,戴上鐵頸圈,穿上粗麻布衣服,放在廣柳車中,一併帶著他的家奴幾十人,到魯地朱家那裡販賣。朱家心裡知道這人是季布,就買下來安置在田莊。囑咐他的兒子:“田莊的事情聽任這個奴隸的,吃飯方面不要虧待他。”朱家就乘坐一匹馬拉的輕車去洛陽,見汝陰侯滕公。滕公留住朱家款待數日。朱家趁便對滕公說:“季布有什麼大罪,以至於皇上捉拿他這樣急迫?”滕公說:“季布多次替項羽弄得皇上受窘,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到他。”朱家說:“您看季布是怎樣的人?”滕公說:“他是賢人。”朱家說:“做臣子的各替自己的主子效勞,季布為項羽用命,是他的職責。項磔的臣子能夠全都殺掉嗎?如今皇上才得到天下,偏偏因自己的私怨捉拿一個人,為什麼要讓天下人看著自己這樣狹隘呢?況且由於季布賢能而漢朝追捕他又這么緊急,這樣,(他可能)不向北投奔匈奴,就向南投奔南越。忌恨壯士從而幫助了敵國,這就是伍子胥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屍的緣故啊。您為什麼不找個合適的機會對皇上進言呢?”汝陰侯滕公心中知道朱家是大俠,猜想季布藏在他那裡,就答應說:“好吧。”等到適當時機,果然按朱家的意思進言。皇上於是赦免了季布。這時候人們都稱讚季布能伸能屈,朱家也因此在當世聞名。季布接受召見,謝了罪,皇上授給他郎中的官職。[朱家,人名,秦末漢初魯地著名俠士,事跡在《史記·遊俠列傳》中有記載。]
季布傳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① ,有名於楚。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髡鉗季布,衣褐衣,之魯朱家所賣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陽見汝陰候滕公,因謂曰:“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俠,意季布匿其所,乃許曰:“諾。”待間,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為郎中。孝惠時,為中郎將。單于嘗為書嫚②呂后,呂后大怒,召諸將議之。上將軍樊噲曰:“臣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是時殿上皆恐,太后罷朝,遂不複議擊匈奴事。季布為河東守,孝文時,人有言其賢者,孝文召,欲以為御史大夫。復有言其勇,使酒難近。至,留邱一月,見罷。季布因進曰:“臣無協竊寵,待罪河東。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無所受事,罷去,此人必有以毀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窺陛下也。”上默然慚。楚人曹丘生,料士,事貴人趙同等,與竇長君善。季布聞之,寄書諫竇長君曰:“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及曹丘生歸,欲得書請季布。竇長君曰:“季將軍不悅是下,足下無往。”固請書,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間哉?且仆游揚足下之名於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悅,引入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
(節選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注]①為氣任俠:任性使而氣見義勇為。②嫚(màn):用言辭輕侮。
8.對下列句子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布匿濮陽周氏匿:隱瞞。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為郎中拜:授官。
D.諸將皆阿呂后意阿:抑合。
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季布“任性使氣”的一組是
①季布為項籍用,職耳。
②樊噲可斬也!
③高帝將兵四十餘萬眾,困於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
⑥季布乃大悅,引入為上客。
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③④ D.②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布本為項籍舊將,打仗時屢次陷漢王於困境。項羽滅後,漢高祖懸賞緝捕季布,魯人朱家通過汝陰候滕公勸說高祖,季布才最終得到赦免。
B.漢惠帝時,單于寫信侮辱呂后,呂后極為氣憤,樊噲表示要率軍痛擊匈奴。季布援引歷史故意,認為貿然出兵難以取勝,說服呂后收回成命。
C.漢文帝時,有人稱讚季布賢能,文帝想任命他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後,在住所滯留一個月,擬議卻未見實行;季布說起此事,文帝無言以對。
D.曹丘有口才,他聽說季布不喜歡自己,仍然堅持前往拜訪。見面時,他熱情地讚揚季布,盡力與之聯絡感情,終於使季布改變看法而善待自己。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窺陛下也。
(2)季布名所以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
答案為:
8.A9.D 10.B
8.解析:文言實詞“匿”是“隱藏、躲藏”之意。
9.解析:①是朱家敘述季布數窘高祖的原因,表現季布的盡職,③是季布駁斥樊噲的理由,表現季布的剛直,④是季布對皇上陳述之所以召他到京城的原因。表現季布敏銳的觀察力和敢於直言進諫。
10.解析:“認為貿然出兵難以取勝”錯誤,原文是說當年高帝率兵四十萬被匈奴困於平城,樊噲率兵十萬橫行匈奴是不可信的。
答案為:
(1)您國為一人的讚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誹謗而趕走我,我擔心天下有識之士聽說這事後,就能夠窺測出您的深淺啦。
(2)季布的名聲更加顯著的原因,是曹丘傳播了它呀。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季布傳》試題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季布傳》試題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