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樾《乞人張氏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乞人張氏傳
清·劉大樾
楚之南,天地之氣,不鍾於人而鍾於石;流沙之西,天地之氣,不鍾於人而鍾於鴻雁;近世以來,天地之氣,不鍾於士大夫,而鍾於窮餓行乞之人。
合肥張美之,家在域北八十里之元潭。有女年十五,而同邑馬彥章來贅。張氏年二十八,而父母皆已死,生二女亦死。其舅馬青芝妻早死,有三子、二女。三子彥章為長,彥章年四十餘又死。彥章死而青芝之二子皆幼,賴張氏以養;其二女賴張氏以嫁。其後,合肥歲連不登。張氏奉其舅青芝及二叔南走池州乞食,而二叔又皆死。張氏復奉其舅自池州之桐城,依左氏之廡下,乞食、挑野菜以養。當是時,桐之民有欲娶張氏者,而張氏以其舅老窮無歸,相依至死,不忍去,青芝死,而張氏年早已六十餘,猶間至余家行乞也。
古者婦事舅姑①,雞初鳴而盥漱,其禮曠千載不行矣。然吾以為民秉之彝②,不盡絕於人心。縉紳大夫之家必有隆禮守義善事其舅姑,與孝子之事父母無異者,而往往求之不可得。夫縉紳者,衣食奉養之物備具也;然勃谿詬誶③,禁之而不止.窮餓至於行乞,苟可以依人而得食,不能禁其改適也;然至死不去,而養其舅以終身,豈非其天性之篤摯有過人哉?惜乎,其為女子且窮而行乞也!設使斯人為丈夫而登於朝堂,則其於君父人倫之間,出其至性,必有建樹非常者。
夫天地之氣不能無所鍾也。明之亡也,金陵之乞人聞之而赴水以死。丈夫不能,而女子能之;富貴者不能,而乞人能之,亦可慨也夫!
(選自《明清八大家文選》,有刪改)
【注】①舅姑:公婆。②彝:法度,規則。③勃谿詬誶:爭吵、辱罵。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鍾於人而鍾於石 鍾:聚集 
B.合肥歲連不登登:豐收
C.猶間至余家行乞也 間:斷晰續續
D.不能禁其改適也適:適當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依左氏之廡下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桐之民有欲娶張氏者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C.不盡絕於人心 乃設九賓禮於庭
D.則其於君父人倫之間 則或咎其欲出者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篇以一組排比句,由天地靈秀之氣,引出人間浩然之氣,從而點出文章主旨.。
B.張氏在桐城漂泊乞食時,有人想娶她,但公公反對,張氏放棄改嫁機會,奉養公公終生。
C.作者以質樸的文字,簡練真切地記敘了張氏歷盡坎坷的人生際遇,讚美她的美好心靈。
D.文章用“縉紳大夫之家”的表現作為反襯,突顯張氏的為人品格,深化文章的主題、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然至死不去,而養其舅以終身,豈非其天性之篤摯有過人哉?(5分)
(2)設使斯人為丈夫而登於朝堂,則其於君父人倫之間,出其至性,必有建樹非常者。(5分)
參考答案:
4.(3分)D適:出嫁
5.(3分)C解析:C項,均為介詞,在。A項,助詞,相當於“的”;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助詞,表示判斷。D項,第三人稱代詞,她;指示代詞,那。
6.(3分)B解析:“因公公的反對,張氏放棄改嫁機會”錯誤,原文是“張氏以其舅老窮無歸,相依至死,不忍去”。
7.(10分)(l)但是張氏就是到公公死也沒有離開,給公公養老送終,難道不是她的天性的真誠超過了別人嗎?(“去”、“篤摯”、“過”、反問句式及句意各1分,共5分)
(2)假如這個人能為男子並且登上朝堂,那么她對待天子、人倫關係時,因為她高尚的品格,一定會有不同尋常的建樹。(“設使”、“斯”、“丈夫”、“非常”及句意各1分,共5分)
參考譯文:
楚地的南面,天地沒有把自然界的靈秀之氣集聚於人而集聚于山石;流沙的西面,天地沒有把自然界的靈秀之氣聚集於人而集聚於鴻雁;近代以來,天地沒有把浩然正氣聚集於士大夫之流,而聚集於困窘飢餓的乞討之人。
合肥有個叫張美之的人,家住在城北八十里的元潭。他有個女兒十五歲,同鎮的一個叫馬彥章的人來入贅。張氏二十八歲時,她的父母都死了,所生的兩個女兒也死了。張氏的公公馬青芝的妻子早死,馬青芝有三個兒子、兩個士兒。三個兒子中,馬彥章是老大,馬彥章四十多歲的時候也死了。馬彥章死的時候,馬青芝的另外兩個兒子還很年幼,都依靠張氏養活;馬青芝的兩個女兒也要依靠張氏才能出嫁。這以後,合肥連年歉收。張氏侍奉著公公馬青芝,帶著兩個弟弟向南到池州行乞。不久,兩個弟弟又死去。張氏侍奉著公公從池州到桐城,住在左家的屋檐下,靠乞討、挖野菜來養活公公。當時,桐城有個人想娶張氏,但張氏因為公公年老、困窘沒有歸宿,她要與公公相依為命,直到公公老死,不忍心離開。等到馬青芝去世時,張氏已經六十多歲了,還不時到有錢的人家乞討。
古代,兒媳婦侍奉公公婆婆,是雞開始鳴叫就洗漱,(然後去侍奉公婆,)但這種禮儀已經有一千年不能實行了。但我認為,人堅持道理,不應該在心中完全忘掉,迭官貴人的家庭—定有尊崇禮儀、堅守道義,很好地侍奉公婆,和孝順的兒子侍奉父母沒有區別的兒媳婦,但這樣的人往往是找不不到的。達官貴人,衣服、食物等奉養的東西十分充足;但家庭的爭吵、辱罵卻禁止不了。窮困、飢餓到行乞的狀態,如果可以依靠別人得到食物,誰也不能禁止張氏致嫁;但是張氏就是到公公死也沒有離開,給公公養老送終,難道不是她的天性的真誠超過了別人嗎?可惜啊,她作為女子十分貧窮還要行乞!假如這個人能為男子並且登上朝堂,那么她對待天子、人倫關係時,因為她高尚的品格,一定會有不同尋常的建樹。
天地之間的正氣不能沒有集聚的地方。明朝滅亡時,金陵的乞討者聽說後就投水自盡。大丈夫不能做到的但一個弱女子能夠做到,富貴的人不能做到的但乞討的人能夠做到,這不使人十分感慨嗎?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劉大樾《乞人張氏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劉大樾《乞人張氏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