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字伯溫,青田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基幼穎異,其師鄭復初謂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門矣。”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行省辟之,謝去。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儔也。
及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名,以幣聘,基未應。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陳時務十八策,太祖大喜。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基奮曰:“主降及奔者,可斬也。”太祖曰:“先生計安出?”基曰:“賊驕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誘友諒至,大破之,以克敵賞賞基,基辭。其龍興守胡美譴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後踏胡床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友諒兵復陷安慶,太祖欲自將討之,以問基。基力贊,遂出師攻安慶。
基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太祖方欲刑人,基請其故,太祖語之以夢。基曰:“此得土得眾之象,宜停刑以待。”後三日,海寧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縱之。尋拜御史中丞兼 太史令。太祖即皇帝位,累欲進基爵,基固辭不受。
初,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基言:“善長勛舊,能調和諸將。”太祖曰:“是數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頓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及善長罷,帝欲相楊憲。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帝問汪廣洋,曰:“此褊淺殆甚於憲。”又問胡惟庸,曰:“譬之駕,懼其僨轅也。”後憲、廣洋、惟庸皆敗。
三年授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明年賜歸老於鄉。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至是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篤,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節選自《明史·劉基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龍 興守胡美譴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後踏胡床/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
B.其龍興守胡美譴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後踏胡床/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
C.其龍興守胡美譴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後踏胡床/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
D.其龍興守胡美譴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後踏胡床/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至順:元寧宗的年號,帝王年號紀年法是中國古代常用的紀年法,國君改用新的年號稱為“改元”。
B.辟: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和前文中的“除”意義相同,均為“舉薦”的意思。
C.頓首:叩頭,頭叩地而拜。古代的九種禮拜形式之一。此處劉基為辭受丞相一職而拜。
D.卒:古代社會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稱謂,大夫死曰“卒”, 劉基屬於大夫階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基自幼就很聰明,他的老師鄭復初對他讚賞有加,認為他將來一定會光耀劉家門庭;後來又有西蜀的趙天澤十分推崇他,把他看成是諸葛亮一類的人。
B.劉基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深受太祖倚重。強敵陳友諒圖謀向東進發,氣焰非常囂張。將領們建議投降或退守,劉基力排眾議勸太祖採用了誘敵計策,結果大敗陳友諒。
C.劉基善於識人,正直敢言,多次替曾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長說情。明太祖打算讓楊憲做丞相,劉基卻認為好友楊憲不能勝任,認為他沒有丞相的器量。
D.劉基淡泊名利,大敗陳友諒後,太祖要獎賞劉基,劉基推辭了。後來還多次拒絕皇帝給他提高爵位。告老還鄉後,過著閒適的隱居山林的生活,從不提自己的功勞。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太祖方欲刑人,基請其故,太祖語之以夢 。(5分)
(2)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5分)
參考答案
4.A
5.B(除:任命、授職,辟:徵召)
6.C(誤解原文意思,應為“曾替多次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長說情”)
7.(1)太祖正要對人施用刑罰,劉基問為什麼,太祖把自己夢中的情景告訴他。(“刑”、“請”、“太祖語之以夢”句式各1分,整體通順2分)
(2)做宰相的人,處事須心平如水,把義理作為行使權力的標準,而自己的私見不參與其中,楊憲卻不是 這樣。(“權衡”、“與”、“然”各1分,整體通順2分)
參考譯文
劉基,字伯溫,是青田人。劉基小的時候很聰明,他的老師鄭復初對劉基的父親說:“您祖上德行深厚,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您家門庭。”元朝至順年間,劉基考中進士,被任命為高安縣縣丞,有清廉正直的名聲。行省徵召他,他推辭拒絕 。西蜀人趙天澤評論江東人物,第一個就推崇劉基,認為他是諸葛孔明一類的人。
等到明太祖攻下金華,平定了括蒼,聽說劉基的名氣,拿禮物來聘用他。劉基沒有答應。總制孫炎又寫信堅持邀請他,劉基才出山。到任後,獻上了“時務十八策”,明太祖非常高興。恰逢陳友諒攻陷了太平鎮,圖謀向東進發,局勢非常緊張,將領們有的建議投降,有的建議逃到鐘山據守,劉基瞪大眼睛不說話。明太祖召他入內,劉基憤激地說:“主張投降和逃跑的人,都應該斬首。”明太祖說:“先生有什麼計策?”劉基說:“敵人驕橫,等到他們深入我地,埋伏兵馬攔擊他們,很容易。”明太祖採用了他的計策,引誘陳友諒到來,把他打得大敗。太祖把打敗敵人的賞獎賞給劉基,劉基推辭了。駐守龍興的大將胡美派他的兒子表達誠心歸順的意願,請求不要遣散他的部屬。太祖感到為難。劉基從後踢太祖床榻,太祖突然明白過來,答應了他的請求。胡美投降後,江西諸郡縣隨後全部攻下。陳友諒的部隊又攻陷了安慶,明太祖打算親自去征討,拿它詢問劉基。劉基極力贊成,於是出師攻打安慶。
劉基請求定立法制,來阻止濫殺無辜。太祖正要對人施用刑罰,劉基問為什麼,太祖把自己夢中的情景告訴他。劉基說:“這是得到土地和人民的徵兆,應該停止刑罰來等待。”過了三天,海寧投降了。太祖高興,把囚犯全交給劉基放了。不久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登上皇帝位,接連幾次想要給劉基提高爵位,劉基堅決推辭不接受。
起初,太祖因為某事責怪丞相李善長,劉基說:“李善長是有功勳的老臣,能夠協調諸將的關係。”太祖說:“他多次要陷害你,你卻替他說話?我要讓你做丞相。”劉基叩首說:“換丞相就比如換柱子,必須用大木頭才行。如果捆束小木頭做柱子,房子馬上就會傾覆的。”等到李善長被罷免,太祖打算讓楊憲做丞相。楊憲一向和劉基交好,劉基卻極力說不行,他說:“楊憲有丞相的才能卻沒有丞相的器量。做宰相的人,處事須心平如水,把義理作為行使權力的標準,而自己的私見不參與其中,楊憲卻不是這樣。”皇帝又問汪廣洋如何,劉基說:“這個人大概比楊憲還要器量狹小淺薄。”皇帝又問胡惟庸如何,劉基回答說:“就譬如駕車,我擔心他會把車轅給毀壞。”後來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出事被殺。
洪武三年任命劉基為弘文館學士。封爵為誠意伯。第二年賜他告老還鄉。劉基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到此時回到山林隱居,只是喝酒下棋,從不提自己的功勳。八年,劉基病重,過了一個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歲。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