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奕,黃門監懷慎之少子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盧奕,黃門監懷慎之少子也。與其兄奐齊名。謹愿寡慾,不尚輿馬,克己自勵。開元中,任京兆司錄參軍。天寶初,為鄠縣令、兵部郎中。所歷有聲,皆如奐之所治也。天寶八載,轉給事中。十一載,為御史中丞。始懷慎及奐並為中丞,父子三繼,清節不易,時人美之。奕留台東都,又分知東都武部選事。
十四載,安祿山犯東都,人吏奔散;奕在tai6*獨居,為賊所執,與李憕同見害。玄宗聞而愍之,贈兵部尚書。太常議謚,博士獨孤及議曰:盧奕剛毅朴忠,直方而清,勵精吏事,所居可紀。天寶十四載,洛陽陷沒。於時東京人士,狼狽鹿駭,猛虎磨牙而爭其肉,居位者皆欲保命而全妻子。或先策高足,爭脫羿彀;或不恥苟活,甘飲盜泉。奕獨正身守位義不去,以死全節誓不辱。勢窘力屈,以朝服就執,猶慷慨感憤,數賊梟獍之罪。觀者股慄,奕不變其色,而北面辭君,然後受害。雖古烈士,方之者鮮矣!
或曰:“洛陽之存亡,操兵者實任其咎,非執法吏所能抗。師敗將奔,去之可也,委身寇讎,以死誰懟?”及以為不然。勇者御而忠者守,必社稷是衛,則死生以之。危而去之,是智免也,於忠何有?昔荀息殺身於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於衛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伯姬待保姆而火死,先禮而後身也。彼四人者,死之日,皆於事無補,夫豈愛死而賈禍也!以為死輕於義,故蹈義而捐生。古史書之,使事君者勸。然則祿山之亂,大於里克、孔悝;奕廉察之任,切於玄冥之官。分命所系,不啻於保姆;逆黨兵威,甚於水火。於斯時也,奕能與執干戈者同其戮力,挽之不來,推之不去,豈不以師可虧,免不可苟,身可殺,節不可奪。故全其特操於bai6*刃之下,孰與夫懷安偷生者同其風哉!
謹按諡法,圖國忘身曰:“貞”,秉德遵業曰:“烈”。奕執憲戎馬之間,志藩王室,可謂圖國;國危不能拯,而繼之以死,可謂忘身;歷官十一任,言必正,事必果,而清節不撓,去之若始至,可謂秉德;先黃門以直道佐時,奕嗣之以忠純,可謂遵業。請謚曰:“貞烈”。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昔荀息殺身於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於衛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
B.昔荀息殺身於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於衛/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
C.昔荀息殺身於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於衛/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
D.昔荀息殺身於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於衛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
【答案】C【解析】昔荀息殺身於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於衛,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東都”即指洛陽。唐高祖即位後建都長安,又另設陪都東都洛陽和北都太原,此三者合稱為三都。
B. “謚”是指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加給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如《蘇武傳》中漢武帝的“武”就是西漢君主劉徹的諡號。
C. “博士”是學官名稱,而太常博士是古代掌管禮儀的行政機構太常寺的屬官,擬謚之事一般由其具體職掌,文中提到的獨孤及就是太常博士。
D. “北面”指面向北,有臣服於人之意。古代君主面北而坐,所以臣子朝見君主就稱為“北面”,本文中的“北面”即為此意。
【答案】D【解析】古代君主面南而坐。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盧奕父子三人相繼擔任御史中丞的職務,保持清正之美名,且治事可圈可點,由此可見他們忠君愛國,家風醇厚。
B.盧奕在洛陽淪陷時獨守御台,身著官服被捕,就義時慷慨陳詞,怒斥逆賊,從中可以看出他剛毅朴忠的性格品質。
C.獨孤及認為盧奕的表現超過了古書所記四人的蹈義赴死,更與那些貪圖安逸、苟且求生者不可同日而語。
D.盧奕先後做了十一年官,克己自勵,清廉正直,圖國忘身,敬業純忠,他人評價甚高,被朝廷賜諡號為“貞烈”。
【答案】D【解析】盧奕做官十一任,不是十一年。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豈不以師可虧,免不可苟,身可殺,節不可奪。(5分)
譯文:難道不是因為軍隊可以減損,但免除禍患不可以隨意;身體可以被殺戮,但氣節不可以改變。(“虧”“免”“苟”“身”“奪”各1分)
(2)師敗將奔,去之可也,委身寇讎,以死誰懟?(5分)
譯文:軍隊失敗將要逃跑,(盧奕)離開那裡就可以了,置身於敵人,因此而死又能埋怨誰呢?(“去之”“委身”“誰懟”各1分,文意2分。)
參考譯文
盧奕是黃門監盧懷慎的小兒子。和他的兄長盧奐齊名。誠實少欲,不喜歡乘車騎馬,自我克制,自我勉勵。開元年間,擔任京兆司錄參軍。天寶初年,擔任鄠縣令、兵部郎中。所任之職有好名聲,也都像盧奐一樣治理得好。天寶八年,調任給事中。天寶十一年,擔任御史中丞。當初盧懷慎和盧奐都擔任過中丞,父子先後都擔任了中丞,清正的節操不曾改變,人們都稱讚他們。盧奕任職洛陽御史台,又分管洛陽武部選事。
【參考譯文】天寶十四年,安祿山進犯東都洛陽,百姓官員紛紛逃散,盧奕獨自留守在御史台,被敵人抓捕,和李憕同時被害。玄宗聽說後很痛心,追封兵部尚書。太常討論諡號時,博士獨孤及建議說:“盧奕剛直勇敢,樸實忠誠,公正方端而清明,致力於公事,所做之事值得記載。天寶十四年,洛陽淪陷。當時在東京的人士艱難窘迫,驚惶紛擾,敵人如猛虎一般肆意搶劫殺戮,在位的官員都想保護自己的性命,保全妻兒。有的人行事占先一步,奮力擺脫危機;有的人不以苟且生活為恥辱,以飲盜泉之水為甘甜。唯獨盧奕正直不阿堅守本位道義而不離去,用生命保全節操發誓不使(名節)受辱。他勢力窘迫力量用盡,身著朝服而被捕,還情緒激昂憤慨,列舉敵人的忘恩負義之罪狀。圍觀的人兩腿戰慄,而盧奕面不改色,向北行禮辭別君王,這樣以後才被害。即使是古之視死如歸的人,能跟他相提並論的人也很少!
有的人說:“洛陽的滅亡,持兵器的人應當承擔這個過失,洛陽不是執法的官員能捍衛的。軍隊失敗將要逃跑,官吏離開就可以了。置身於敵仇之間,因此而死又能埋怨誰呢?”獨孤及認為這樣看不對。勇敢的人抵禦忠誠的人堅守,如果是保衛國家,那么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願。遇危險就離開,這是用智慧免除災禍,與忠誠有什麼關係?過去荀息以死盡忠於晉國,不違背自己的諾言;子路在衛大夫家從容就死,食人俸祿,(就要**),在人家遇難時不逃避;玄冥(治水官)勤勤懇懇為官而死於水中,這是堅守本位而忘記身體;伯姬等待保姆前來才肯出宮卻死於火海,這是以堅守禮教為先而以自身為後。那四個人,死的時候都對於事情沒有什麼幫助。那哪裡是吝惜死亡而招致了禍患。他們認為死比義輕,所以踐行義而獻出生命。古**錄這個,是為了讓侍奉君主的人受到鼓勵。既然這樣,那么安祿山叛亂比里克、孔悝反叛的規模更大;盧奕工作的廉潔清明比玄冥的工作更深切。命令所關涉到的,不止於保姆;叛黨軍隊威勢比水火更嚴重。在這時,盧奕能和拿兵器的人同心合力,拉他不來,推他不去,難道不是因為軍隊可以減損,但免除禍患不可以隨意;身體可以被殺戮,但氣節不可以改變。所以在敵人刀劍下能保全他獨特的操守,哪裡會與那些貪圖安逸,苟且求生的人有相同的風範!
慎重依據諡號規則:計議國事,忘記自身叫:“貞”,堅持美德,遵守世業叫:“烈”,盧奕在戰亂中堅持法令,志在保衛王室,可以說是計議國事;國家處於危難中無法拯救,接著以死報國,可以說是忘記自身;先後擔任十一任官職,言論一定充滿正氣,行事一定要完成,而保持清節不屈服,離開這裡時就像當初來時一樣,這可以說是堅持美德;他父親用正道輔佐時政,盧奕用忠誠純樸繼承,可以說是遵守世業。請求賜諡號:“貞烈”。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盧奕,黃門監懷慎之少子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盧奕,黃門監懷慎之少子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