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僕死而葬於城北之金家橋”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郭老僕死而葬於城北之金家橋,其主人為志其墓而銘之,曰:老僕名尚。十八歲事予祖太常公。方司徒公之少而應秀才試,以及舉孝廉,登進士第,老僕皆身從之。司徒公仕,而西抵秦涼之塞,南按黔方,北盡黃花、居庸邊鎮上,老僕又皆從。司徒公嘗道經華山,攀崖懸洞而陟其巔,老僕則手挽鐵索從焉。華山老道士,年百八十歲矣,謂司徒公日:“公,貴人也。然生平豐於功業嗇於福用當腰圍玉而陪天子飯此後一月作難凡有五大難,過此可耄耋。此仆,當濟公於難者也,幸善視之!”然老僕不事事。司徒公嘗遣視南商之墅,久之,所司皆荒失。命人跡之,則老僕自攜琵琶,與一婦人飲於鹿邑之城門樓。司徒公怒,斥之,不使近。戊辰,赴官京師,老僕固請從,至艇暑酣飲於城隍市;司徒公朝所命,老僕暮歸,醉而盡忘之。司徒公怒而罵,老則倚壁而鼾,鼾聲與司徒公之罵聲更相間也。積二歲余,以為常。司徒公為烏丞棚所構,下獄,顧謂諸仆曰:“爾皆衣食我,今誰當從乎?”老僕涕泣拜於堂下。司徒公熟視曰:“嘻,爾豈其人邪?”’老僕前曰:‘‘主人盛時,安所事老僕;老僕亦酣醉耳。今老僕且先犬馬死.主人又患難,豈尚不盡心力?主人不憶老道士言乎?”自此不飲酒,不與其家相通,從司徒公於獄者七年。初,燕女有姚氏者,數嫁不終,饒於財。每曰:“我當嫁官人耳。”老僕乃偽為官人,娶之。日取其財易酒食,交歡諸緹校者,故得始終不及於難。後姚氏察知其為.大哭,罵老僕,以手提其耳,齧其面,面上痕常滿。及司徒公出視師,乃以老僕為軍官,冠將軍冠,服將軍服,以見姚氏,姚氏則大喜。老僕入謝司徒公日:“老僕嗜飲適,今七年不飲酒,此後願日夜倍飲酒以償之。”久之,飲酒積病,遂以死,年五十七。老僕有四子,其次嘗犯軍法,當死,諸大帥從善等,羅拜司徒公日:“非願公絀法,乃軍中欲請之以勸忠義也。”當是時,郭老僕之名播雨河雲。銘曰:汝,士大夫師,而乃居於奴!奴乎奴乎,奴尚則有,士大夫卒無。
10.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然生平豐於功業\嗇於福\用當腰圍玉而陪天子\飯此後一月作難凡有五大難\
B.然生平豐於功\業嗇於福用\當腰圍玉而陪天子\飯此後一月作難凡有五大難\
C.然生平豐於功業\嗇於福用\當腰圍玉而陪天子飯\此後一月作難凡有五大難\
D.然生平豐於功\業嗇於福\用當腰圍玉而陪天子飯\此後一月作難凡有五大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以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後代“孝廉”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
B.“耄”指的是七八十歲的年紀,“耋”指ba6*九十歲的年紀。文中的“耄耋”是高齡、高壽的意思。
C.古人常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來紀年,乾支紀年每六十年一個循環。文中的“戊辰年”,是乾支紀年。
D.古代的墓成銘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逝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郭老僕忠於主人。陪同司徒公參加科舉和各處任職;司徒公入獄後,郭老僕一直陪伴並戒酒長達七年之久直至司徒公出獄。
B.郭老僕非常好酒,看管南輔這墅,自帶琵琶,同婦人在鹿邑的城門樓下飲酒;跟隨司徒公在京師時,天天在城隍市喝酒;五十七歲去世也跟他嗜酒有莫大關係。
C.郭老僕為救主人,謊稱官人,迎娶富婆。為營救司徒公出獄,他謊稱自已是官人,娶了富有的燕女姚氏,並用姚氏的錢去結交那些“緹校”,終於從獄中救出了司徒公。
D.郭老僕雖為奴僕,他的“忠義”之名遠播。他的二兒子曾觸犯軍法被判死刑,但為勸勉眾人忠義之故,許多將領都替他求情。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此仆,當濟公於難者也,幸善視之!(5分)
(2)司徒公為烏丞棚所構,下獄,顧謂諸仆曰:“爾皆衣食我,今誰當從乎?(5分)
參考答案
10.C 採用排除法,“豐於功業”和“嗇於福用”句式相同,“此後”不能和“飯”放在一起。
11.B“耄”指ba6*九十歲的年紀,“耋”指七八十歲的年紀。
12.C“終於從獄中救出司徒公”有誤。文中只是說郭老僕用酒食討好那些緹校,使司徒公“始終不及於難”。
13.(1)這個僕人將在你患難時幫助你,希望你好好對待他!(“濟”“幸”“視”各1分,句意2分)
(2)司徒公被烏丞相陷害,要關在監獄,他看著僕人們對他們說:“你們的衣服飲食都是我供給的,現在誰肯跟從我呢?”(爾輩皆衣食我“譯為”你們都吃我的喝我的”也可以)(“構”“顧”“爾輩”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郭老僕死後葬在城北的金家橋,他的主人替他做了篇墓志銘道:老僕名叫尚。十八歲,就來服侍我祖父太常公。在(我父親)司徒公少年時,考秀才,考中孝廉,一直到考取進士,老僕都跟著。司徒公做官,西面到甘肅的邊地,南面到貴州,北到黃花鎮、居庸關邊鎮上,老僕也一直跟著。
司徒公曾經去過華山,攀山穿洞爬到山頂上去,那時老僕也手裡挽著鐵索跟著。華山上有個老道士,年紀已一百八十歲了.對司徒公說;“你是個貴人。一生功績很大,而所享的福用卻很少。將來要圍了玉帶陪天子一同吃飯。可是一月後便有災難要發生。一生共有五個大難,過了這些難關,便可活到八十九十歲。這個僕人能在患難時幫助你的,望你好好地對待他!”
可是老僕很不做事。司徒公曾經派他去看守南園的別墅.隔了好久,所管的事都荒廢了。司徒公派人去撂察他做些什麼事,卻看見他拿了琵琶,同一個婦人在鹿邑的城門樓下飲酒。司徒公大怒,罵了他一頓,不許他立在旁邊。戊辰年,到京師去做官,老僕堅決請求跟著。到了京師,卻天天在城隍市喝酒,喝得爛醉。司徒公早晨吩咐他的話,在晚上喝醉回來後已完全忘記了。司徒公怒極了罵他,老僕卻靠住牆壁鼾鼾地睡著了。打鼾聲同司徒公的罵聲互相間隔著。一直二年多總是這一副態度
後來司徒公被烏丞相(溫體仁)所陷害,要關在監獄,他對僕人們說:“你們的衣服飲食都是我供給的,現在誰肯服侍我呢?”老僕流著淚跪在堂前,司徒公對他望了半天說:“嘻,你倒是這種人嗎!”老僕向前道:“在主人盛達的時候,我老僕有什麼事好做坭,只有喝得爛醉罷了。現在我已年老,快要比犬馬先死了,而主人又碰到患難,難道再不盡心盡力的報答!主人不是還記得老道士的話嗎?”從此不再飲酒。也不再問及家中的事。跟司徒公在獄裡總計七年。
當烏丞相和韓丞相(薛國觀)先後執政的時候,都很苛刻嚴厲,叫捕快們細細地查察過去的事。所以一般士大夫親朋奴僕都暗暗地逃避了。老僕卻穿了破衣,早晚進出監獄,服侍司徒公。以前.有一個河北姓姚的女子,嫁了幾次,丈夫都死了,有很多的財產。常常說:“我想嫁給做官的人。”老僕便假裝是做官的,娶了她。於是天天把她的錢去抉酒食,同捕快們聯絡著,所以司徒公始終沒有遭害。後來姚氏打聽出老僕是假裝的,大哭,罵老僕,把手提他的耳朵,咬他的面孔,所以面上的爪痕常滿。後來等到司徒公出去督師,便派老僕做軍官,戴了將軍的帽子,穿了將軍的服裝,去給姚氏看,姚氏便大大地歡喜
老僕謝司徒公道:“我是歡喜酒的,現在七年不喝了,今後願連日連夜加倍地飲酒,來補償著。”好久以後,喝酒太多,生了病便死了,年紀五十七歲。
老僕有四個兒子,第二個兒子曾經犯了軍法,論罪當死,許多將領如卜從善等,環列著拜司徒公,說:“不是要您改變國法,是軍中請求著要藉此激勸忠義的人呀!”在這時候,老僕的名字傳播河南、河北啦。
銘道:“你是士大夫的模範,卻屈居在奴僕的地位!奴僕呀,真的是奴僕嗎?奴僕倒有這樣的義氣,士大夫卻沒有!”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郭老僕死而葬於城北之金家橋”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郭老僕死而葬於城北之金家橋”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