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六國論
一、在括弧內寫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通假字。
1. 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2.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3.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4. 暴霜露
二、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古義。
1.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古義:______________
2.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
今義:父親的父親 古義:______________
3.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件事
古義:______________
4. 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今義:文學體裁的一種 古義:______________
5. 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今義: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古義:______________
6.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
今義:連詞,表示一件事情之後接著又發生另一件事情
古義:______________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多義詞。
1. 兵
非兵不利
而秦兵又至矣
2. 亡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
追亡逐北,伏屍百萬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並解釋。
1. 義不賂秦
2. 李牧連卻之
3.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4. 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5. 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6. 以地事秦
7.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8.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9. 始速禍焉
10. 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並翻譯。
1.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2. 洎牧以讒誅。
3. 是又在六國下矣。
4.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5. 斯用兵之效也。
參考答案
一、1. “厭”通“饜”,滿足;2. “當”通“倘”,如果;3. “無”通“毋”,不要;4. “暴”通“曝”,暴露。
二、1. 它的實際數量。2. 泛指祖輩、父輩。3. 表示由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下文的結果,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以至於”“以至”。4. 先例。5. 智謀與力量。6. 這樣以後。
三、1. 名詞,兵器、武器/名詞,軍隊;2. 失去的/滅亡/逃亡的人。
四、1. 名詞用作動詞,堅持正義。2. 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3. 名詞用作動詞,禮待。4. 名詞用作動詞,吞下。5. 名詞做狀語。日,每天;月,每月。6. 名詞用作動詞,侍奉。7. 形容詞用作動詞,堅持到底。8. 名詞用作狀語,按理來說。9. 形容詞用作動詞,招致。10. 形容詞用作名詞。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五、1. 被動句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脅迫啊!
2. 被動句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
3. 判斷句這是比六國還要差了。
4. 判斷句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
5. 判斷句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六國論》閱讀練習及答案0
《六國論》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