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舍記》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學舍記曾鞏予幼則從先生受書。然是時,方樂與家人童子嬉戲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時,窺六經之言與古今文章,有過人者,知好之,則於是銳意欲與之並。而是時,家事亦滋出。自斯以來,西北則行陳、蔡、譙、苦、淮、汴、睢、泗,出於京師;東方則絕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並封、禺、會稽之山,出於東海上;南方則載大江,臨夏口而望洞庭,轉彭蠡,上庾嶺,由湞陽之瀧,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魚洶湧湍石之川,巔崖莽林貙虺①之聚,與夫雨暘寒燠、風波霧毒不測之危,此予之所單游遠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藥物,廬舍器用,箕筥②碎細之間,此予之所經營以養也。天傾地壞,殊州獨哭,數千里之遠,抱喪而南,積時之勞,乃畢大事,此予之所構禍而憂艱也。太夫人所志,與夫弟婚妹嫁,四時之祠,屬人外親之問,王事之輸,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於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蓋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閒時,挾書以學,於夫為身治人,世用之損益,考觀講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專力盡思,琢雕文章,以載私心難見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為並,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視而嗟也。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擾多事故益甚,予之力無以為,乃休於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學。或疾其卑,或議其隘者,予顧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勞心困形以役於事者,有以為之矣。予之卑巷窮廬,冗衣礱飯,芑莧之羹,隱約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則有之可以進於道者學之有不至至於文章平生之所好慕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堅木好高大之觀固世之聰明豪雋挾長而有恃者所得為若予之拙豈能易而志彼哉?”遂歷道其少長出處,與夫好慕之心,以為學舍記。【注】①貙(chū)虺(huǐ):貙是獸名,像狸,這裡泛指猛獸。虺是毒蛇。②筥(jǔ):圓形的竹筐。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則於是銳意欲與之並 銳意:下定決心B.東方則絕江舟漕河之渠  絕: 橫渡,渡過 C.此予之所構禍而憂艱也  憂艱:指居父母之喪D.屬人外親之問 問 :詢問,質問10.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 予幼則從先生受書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B. 出於京師  於夫為身治人C. 言之所序,蓋其一二之粗也  遂歷道其少長出處D. 以為學舍記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命曰琵琶行1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此予之所單游遠寓而冒犯以勤也這便是我離開家鄉,到遠方遊玩,種種冒險經歷使我更加勤奮B. 天傾地壞,殊州獨哭(父親忽然故去)仿佛一下子天傾地裂,我在他鄉獨自痛哭C. 故不得專力盡思,琢雕文章,以載私心難見之情因此不能專心致志地思考,琢磨文章,用以表達個人心中難於表現的情志D. 予之勞心困形以役於事者,有以為之矣我(多年)心神操勞、身體睏乏,而為家事役使奔走,是想有所作為12.請為下列語段斷句。(5分)予之疾則有之可以進於道者學之有不至至於文章平生之所好慕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堅木好高大之觀固世之聰明豪雋挾長而有恃者所得為若予之拙豈能易而志彼哉13.作者早年經歷了許多艱辛,請用四字詞語加以概括,仿照表格中的樣式填寫。(5分)涉世奔走走南闖北,奔走四方單游遠寓經營以養父親去世,千里歸喪皇皇不足家務王事,疲於應付14. 曾鞏在《學舍記》中寫到:“隱約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他對“志”的態度與王安石有何異同?請結合文本和連結材料簡要分析。(6分)連結材料:“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參考答案
9.D(問:問候,慰問)
10.D(為:動詞,寫作;A則:連詞,便;連詞,卻;B於:介詞,表處所;介詞,表對象;C其:代詞,其中的;代詞,自己)
11.A(正確的理解是:這便是我隻身漂泊,寄居遠方,遇到的各種艱難困苦)
12.(5分)(斷對2處得1分,斷對9處得滿分;斷錯2處扣1分,扣完為止)
予之疾則有之/可以進於道者/學之有不至/至於文章/平生之所好慕/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堅木好高大之觀/固世之聰明豪雋挾長而有恃者所得為/若予之拙/豈能易而志彼哉
13.(5分)
涉世奔走 走南闖北,奔走四方
單游遠寓 隻身漂泊,歷經艱險(2分)
經營以養 操辦家用,養家餬口(2分)
構禍憂艱(1分) 父親去世,千里歸喪
皇皇不足 家務王事,疲於應付
14.(6分)(意思對即可)
同:都認為人要有志向(2分)
異:曾鞏認為,為了心中之志,要勤奮學習,百折不撓,無論處在怎樣的困境,都要矢志不渝,以達成所願。而王安石則認為志的實現取決於主客觀(志、力、物、不隨以怠)兩方面因素,只要盡了最大努力,無論結果如何都無怨無悔。(4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我年幼時便跟隨老師讀書,然而這時候,正以與家人小孩們打打鬧鬧、四處玩耍為樂,對書還不懂得愛好。十六七歲時,看出六經中的話與古今作家的文章,有超過常人的見解,才懂得讀書,從此下定決心希望將來能與古今作家並駕齊驅。
然而這時候,家中不幸的事也就連續發生了。從那以來,西北方我到過陳州、蔡州、譙縣、苦縣,睢水、汴水、淮水、泗水流域,到達京師開封。東方我渡過大江,放舟運河,越過五湖,沿著封山、禺山、會稽山,到達東海邊。南方我乘船沿長江而上,抵達夏口,遠望洞庭湖,再轉向彭蠡澤,登上大庾嶺,由湞陽到瀧水,直達南海之濱。這便是我進入社會而奔走四方的情形。那蛟魚伏藏、波濤洶湧、激流轉石的大河,那高峻的山岩、莽莽的林野,以及猛獸毒蛇聚居之地,加上雨淋日曬,嚴寒酷暑,江河中的風波和濃霧瘴毒,到處是難以預料的危機,這便是我隻身漂泊,寄居遠方,遇到的各種艱難困苦。家中的衣食藥物,房屋用具,以及簸箕篾筐之類瑣碎的用品,都是我必須操辦而用以養親活口的。(父親忽然病故)仿佛一下子天傾地裂,我在他鄉獨自痛哭;從數千里之外,運著父親的靈柩南歸,又經過多時的操勞,才完成安葬的大事,這就是我遭遇家禍居父母之喪期間的情形。母親生前的遺願,以及弟弟結婚,妹妹出嫁,四季的祭祀,內外親屬的問候慶弔,向官府繳租納稅,這些就是我終日忙忙碌碌還辦不到的。我因此被弄得精疲力盡,加上又多病,能用言語敘述的,只不過是其中一兩點粗略的情況。得到一點空閒時間,便拿起書本學習,對於如何立身治民,對社會現存的一切何者當增、何者當損,在好些方面我都未能加以考究觀察、討論分析。因此不能專心致志地思考,琢磨文章,用以表達個人心中難於表現的情志,從而追趕古今的作家,取得可與他們相比的成績,以滿足我的愛好和嚮往之情,這就是我回顧自己而深為嘆息的。
當今皇帝至和初年,我所受到的干擾和事故之多更加嚴重,我的力量實在無法應付,於是只得在家休息,而到宅旁的草屋裡讀書。有人嫌這屋子太低矮,也有人說它太窄小,我回頭笑著說:“這對我來說是很適合的了。我(多年)心神操勞、身體睏乏,而為家事役使奔走,是想有所作為。我居住小巷陋室,破衣粗食,吃野菜湯,雖窮困而仍然安心,自然是想實現自己的志向而等待著機會。我所遺憾的倒也是有的,那就是本可掌握聖賢們的大道,可是學問還達不到。至於文章,是我平生的愛好和嚮往,我常常寫作而沒有空閒過。至於那建築堅固、木材美好、高大壯觀的房舍,本是世上那些聰明豪俊、有優越條件和強大勢力可以依靠的人才能修得起的,像我這樣愚拙的人,怎么能改換了自己的志趣,轉而去追求那些呢?”於是我一一敘述了自己從少小到成年的經歷,以及個人的愛好和嚮往之心,因此寫成這篇《學舍記》。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學舍記》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學舍記》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