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原文及翻譯

1、【原文】莊暴見孟子,(1)曰:“暴見於王,(2)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2)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4)
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3)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1)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千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8)舉疾首蹩領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10)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於此,(11)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鹿之美,(12)舉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國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注釋】(1)莊暴:齊國大臣。(2)見於王:被齊王召見或朝見齊王。(3)好樂何如:這句話也是莊暴所說的。(4)庶幾:差不多。(5)變乎色:改變了臉色。 (6)直:不過、僅僅。(7)獨樂樂:獨自一人娛樂的快樂。前一個“樂”作動詞用(音yào 藥),以下幾句類似的句子同。(8)管龠(yuè月):管,笙;龠,蕭。 (9)舉:皆、都。疾首蹙額(cùè促遏):優愁的樣子,趙注云:“疾首,頭痛也;蹙額,愁貌。”王夫之《四書稗疏》云:“疾首者蓬頭不理,低垂喪氣,若病之容耳。”􏫳就是鼻樑,蹩額即皺起鼻樑來。(10)極:朱熹《集注》云:“窮也。”(11)田獵:在野外打獵。在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一項帶有軍事訓練性質的活動。由於它要發動百姓驅趕野獸,各級地方官員都要準備物資和親自參與,所以古人主張應該在農閒時候有節制地舉行,以免擾亂正常的主產秩序。(12)羽旄:旗幟。
【譯文】莊暴進見孟子,說:“我朝見大王,大王和我談論喜好音樂的事,我沒有話應答。”接著問道:“喜好音樂怎么樣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很不錯了!”
幾天后,孟子在進見宣王時問道:“大王曾經和莊暴談論過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宣王臉色變得不好意思他說:
“我並不是喜好先王的音樂,只不過喜好世俗的音樂罷了。”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很不錯了!在這件事上,現在的音樂與古代的音樂差不多。”宜王說:“能讓我知道是什麼道理嗎?”
孟子說:“獨自一人娛樂,與和他人一起娛樂,哪個更快樂?”宣王說:“不如與他人一起娛樂更快樂。”
孟子說:“和少數人一起娛樂,與和多數人一起娛樂,哪個更快樂?”
宣王說:“不如與多數人一起娛樂更快樂。”
孟子說,“那就讓我來為大王講講娛樂吧!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chui6*蕭奏笛的音聲,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音樂,為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見到旗幟的華麗,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昔說:‘我們大王喜好圍獵,為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於不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chui6*蕭奏笛的音聲,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樂呢,’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見到旗幟的華麗,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圍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於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倘若大王與百姓一起娛樂,那么就會受到天下人的擁戴!”
【段意】此章主要闡明為政者必須與民眾同樂的道理。要能與民眾同樂,本質上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娛樂方式,而是統治者是否關心民生的問題。賢明君主與暴虐君主之所以引起不同的反響,關鍵在於前者能施惠於百姓,而後者使民眾窮困、父子妻兒流散。儒家認為,音樂是輔助教化的重要手段,孟子之所以說世俗的音樂與古代的雅樂差不多,是為了突出“與民同樂之意則無古今之異耳。若必欲以禮樂洽天下,當如孔子之言,必用《韶》舞必放鄭聲。蓋孔子之言,為邦之正道;孟子之言,救時之急務,所以不同”朱熹(《集注》引范氏說)。
2、【原文】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⑴:‘經始靈台⑵,經之營之。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經史勿亟⑸,庶民子來⑹。王在靈囿⑺,幽鹿攸伏⑻。幽鹿濯濯⑼,白鳥鶴鶴⑽。王在靈沼⑾,於軔⑿魚躍。’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曰:‘靈台’,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⒀曰:‘時日害喪⒁?予及女⒂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注釋】⑴《詩》云:下面所引的是《詩經.大雅.靈台》,全詩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兩章。 ⑵ 經始:開始規劃營造;靈台,台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 ⑶攻:建造。 ⑷不日:不幾天。 ⑸亟:急 ⑹庶民子來:老百姓像兒子似的來修建靈台。 ⑺囿:古代帝王畜養禽獸的園林。 ⑻幽鹿:母鹿;攸:同“所”。 ⑼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樣子。 ⑽鶴鶴:羽毛潔白的樣子。 ⑾靈沼:池名。 ⑿於(wu):讚嘆詞;軔(ren),滿。⒀《湯誓》:《尚書》中的一篇,記載商湯王討伐夏桀是的誓師詞。 ⒁時日害喪:這太陽什麼時候毀滅呢?時,這;日,太陽;害,何,何時;喪,毀滅。 ⒂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譯文】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上,一面顧盼著鴻雁麋鹿,等飛禽走獸,一面說:“賢人也以次為樂嗎?”
孟子回答說:“正因為是賢人才能夠以次為樂,不賢的人就算有這些東西,也不能夠快樂的。《詩經》說:‘開始規劃造靈台,仔細營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來乾,幾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來不著急,百姓起勁自動來,國王遊覽靈園中,母鹿伏在深草叢。母鹿肥大毛色潤,白鳥潔淨羽毛豐。國王遊覽到靈沼,滿池魚兒歡跳躍。’周文王雖然用了老百姓的勞力來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興,把那個台叫做‘靈台’,把那個池叫做‘靈沼’,以那裡面有麋鹿魚鱉等珍禽異獸為快樂。古代的君王與民同樂,所以能真正快樂。相反,《湯誓》說:‘你這太陽啊,什麽時候毀滅呢?我寧肯與你一起毀滅!’老百姓恨不得與你同歸於盡,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異獸,難道能獨自享受快樂嗎?”
3、【原文】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齊景公④問於晏子⑤曰:‘吾欲觀於轉附、朝舞⑥,遵海而南,放於琅邪⑦。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⑧,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飢者弗食,勞者弗息。睊睊胥讒⑨,民乃作慝⑩。方命⑾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悅,大戒⑿於國,出舍於郊。於是始興發補不足。召大師⒀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徴招》、《角招》⒁是也。其詩曰:‘畜君何尤⒂?’畜君者,好君也。”
【注釋】①雪宮:齊宣王的離宮(古代帝王在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相當於當今的別墅之類)。 ②非:動詞,認為......非,即非難,埋怨。 ③非:不對,錯誤。 ④齊景公:春秋時代齊國國君,公元前547年至前490年在位。 ⑤晏子:春秋時齊國賢相,名嬰,《晏子春秋》一書記載了他的事跡和學說。 ⑥轉附、朝舞 :均為山名 ⑦琅邪:山名,在今山東省諸城東南。 ⑧豫:義同“游”。⑨睊睊:因憤恨側目而視的樣子;⑩胥:皆,都;讒:毀謗,說壞話。 慝:惡。 ⑾方命:違反命令。方,反,違反。 ⑿大戒:充分的準備。 ⒀大師:讀為“太師”,古代的樂官。 ⒁《徴招》、《角招》: 與角是古代五音(宮、商、角、徴、羽)中的兩個,招同“韶”,樂曲名。 ⒂蓄(xu):愛好,喜愛。尤:錯誤,過失。【譯文】齊宣王在別墅雪宮裡接見孟子。宣王說:“賢人也有在這樣的別墅里居住遊玩的快樂嗎?” 
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國君。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國君是不對的;可是作為老百姓的領導人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國君以老百姓的憂愁為憂愁,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有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 
“從前齊景公問晏子說:‘我想到轉附、朝舞兩座山去觀光遊覽,然後沿著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我該怎樣做才能夠和古代聖賢君王的巡遊相比呢?’ 
“晏子回答說:‘問得好呀!天子到諸侯國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視各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諸侯去朝見天子叫述職。述職就是報告在他職責內的工作的意思。沒有不和工作有關係的。春天裡巡視耕種情況,對糧食不夠吃的給予補助;秋天裡巡視收穫情況,對歉收的給予補助。夏朝的諺語說:“我王不出來遊歷,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來巡視,我怎么能得到賞賜?一遊歷一巡視,足以作為諸侯的法度。”現在可不是這樣了,國君一出遊就興師動眾,索取糧食。飢餓的人得不到糧食補助,勞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側目而視,怨聲載道,違法亂記的事情也就做出來了。這種出遊違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樣浪費。真是流連荒亡,連諸侯們都為此而憂慮。什麼叫流連荒亡呢?從上游向下游的遊玩樂而忘返叫做流;從下游向上游的遊玩樂而忘返叫做連;打獵不知厭倦叫做荒;嗜酒不加節制叫做亡。古代聖賢君王既無流連的享樂,也無荒亡的行為。至於大王您的行為,只有您自己選擇了。’
“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話非常高興,先在都城內作了充分的準備,然後駐紮在郊外,打開倉庫賑濟貧困的人。又召集樂官說:‘給我創作一些君臣同樂的樂曲!’這就是《徴招》、《角招》。其中的歌詞說:‘畜君有什麼不對呢?’‘畜君’,就是熱愛國君的意思。”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原文及翻譯0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