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陸機傳》原文及翻譯

晉書

原文:

陸機,字士衡,吳郡人也。機身長七尺,其聲如鍾。少有異才,文章冠世,伏膺儒術,非禮不動。年二十而吳滅,退居舊里,閉門勤學,積有十年。以孫氏在吳,而祖遜父抗世為將相,有大勛於江表,深慨孫皓舉而棄之,乃論權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業,遂作《辯亡論》。
至太康末,與弟雲俱入洛,造太常張華。華素重其名,如舊相識,曰:“伐吳之役,利獲二俊。”張華薦之諸公,後太傅楊駿闢為祭酒。范陽盧志於眾中問機曰:“陸遜、陸抗於君近遠?”機曰:“如君於盧毓、盧廷 (盧毓、盧廷分別是盧志的祖父、父親)。”志默然。既起,雲謂機曰:“殊邦遐遠,容不相悉,何至於此!”機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寧不知邪!”議者以此定二陸之優劣。
時中國多難,顧榮、戴若思等鹹勸機還吳,機負其才望,而志匡世難,故不從。時成都王司馬穎推功不居,勞謙下士。機謂穎必能康隆晉室,遂委身焉。太安初,穎起兵討長沙王乂,假機後將軍、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將王粹、冠軍牽秀等諸軍二十餘萬人。機以三世為將道家所忌又羈旅入宦頓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牽秀等皆有怨心,固辭都督。穎不許。機鄉人孫惠亦勸機讓都督於粹,機曰:“人將謂吾避賊,適所以速禍也。”遂行。 
初,宦人孟玖弟超並為穎所嬖寵。超領萬人為小都督,未戰,縱兵大掠。機錄其主者。超將鐵騎百餘人,直入機麾下奪之,顧謂機曰:“貉奴能作督不!”孫拯等左右勸機殺之,機不能用。玖疑機殺之,遂譖機於穎,言其素有異志。穎大怒,使密收機,遂遇害於軍中,時年四十三。 
(節選自《晉書·列傳第二十四》,有刪改) 

譯文/翻譯:

陸機字士衡,吳郡人。陸機身長七尺,聲如洪鐘。年少時有奇才,文章蓋世,傾心儒家學術,非禮不動。二十歲時吳國滅亡,退居家鄉,閉門勤學,累積十餘年。由於孫氏在吳國,而他祖父陸遜父親陸抗為吳國將相,在江表有大功勳,深深感慨孫皓拋棄全部祖業,便評論孫權得天下、孫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親的功業,作了《辯亡論》。 
到太康末年,與弟弟陸雲一道入洛陽,走訪太常張華。張華一向重視他的名聲,如同舊相識,說:“進攻吳國的戰役,獲得兩個俊士。“張華向各位公卿推薦了他,後來太傅楊駿徵召他擔任祭酒。范陽的盧志當著眾人問陸機道:“陸遜、陸抗跟你關係怎么樣?”陸機道:“正如同你跟盧育、盧廷一樣。“盧志沉默不語。起身後陸雲對陸機說:“遠邦異域,理當不熟悉我們的祖輩,何至如此計較?”陸機說:“我們的父親、祖父名揚四海,哪有不知道的呢?”評論者以此評定二陸的優劣。 
當時中原多難,顧榮、戴若思等都勸陸機回吳,陸機仗著才能聲望,志在匡正世難,所以不從。當時成都王司馬穎推讓功勞不獨占,慰勞下士。陸機認為司馬穎必定能使晉室興隆,於是委身於他。太安初年,司馬穎起兵討伐長沙王司馬義,讓陸機代理後將軍、河北大都督,率領北中郎將王粹、冠軍牽秀等各軍共二十多萬人。陸機因為家中三代為將,為道家所忌諱,外加客居外地做官,位居群士之上,王粹、牽秀等都有怨恨之心,所以陸機堅決請求辭去都督之職。司馬穎不同意。孫惠等人也勸陸機把都督之職讓給王粹,陸機說:“別人將會說我是躲避災禍,這正好是招致禍患的原因啊。”於是任職。 
當初,宦官孟玖的弟弟孟超一併被司馬穎寵幸。孟超率領一萬人為小都督,還未交戰,就放縱士兵擄掠。陸機逮捕了主凶。孟超帶鐵騎百餘人,徑直到陸機麾下搶人,回頭對陸機說:“蠻奴能作都督嗎?“陸機的司馬孫拯勸陸機殺了他,陸機不同意。孟玖卻懷疑是陸機殺了他,於是向司馬穎進讒言,說陸機有異志。司馬穎大怒,讓牽秀秘密逮捕陸機。於是在軍中遇害,當時四十三歲。 
《晉書·陸機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晉書·陸機傳》原文及翻譯0
《晉書·陸機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