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趙良弼傳》原文及翻譯

元史

原文:

趙良弼,字輔之,多智略,初舉進士,教授趙州。世祖在潛簿,召見,占對稱旨。會立邢州安撫司,擢良弼為幕長。邢久不得善吏,且當要衝,使者旁午,民多逃去。良弼區畫有方,事或掣制,則請諸簿邸。再閱歲,凡六往返,所請無不從。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參議元帥事。親執桴鼓,率先士卒,五戰皆捷。禁焚廬舍、殺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聞憲宗崩 ,世祖北還,良弼陳時務十二事,言皆有徵。庚申,良弼凡五上言勸進,曰:“今中外皆願大王早進正宸,以安天下,事勢如此,豈容中止,社稷安危,間不容髮。“世祖嘉之。既即位,立陝西四川宣撫司,以廉希憲、商挺為使、副,良弼為參議。良弼先行,謀諸斷事官八春,曰:“今渾都海日夜思北歸,紐璘遷延不即行,當先遣使奉上旨促紐璘入朝,劉太平速還京兆。”八春從其議。紐璘果移營將入涇,劉太平將趨六盤,聞命乃止。後渾都海果叛北歸,良弼與汪惟正、劉黑馬二宣撫決議,、劉黑馬二宣撫決議,執渾都海之黨元帥誅之。升參議陝西省事。蜀人費寅以私憾誣廉希憲、商挺在京兆有異志者九事以私憾誣廉希憲、商挺在京兆有異志者九事,以良弼為證。帝召良弼詰問,良弼泣曰:“二臣忠良,保無是心,願剖臣心以明之。”良,保無是心,願剖臣心以明之。”帝意不釋。初挺薦王文統可大用。後平李擅亂,得文統與擅交通書,益有疑二臣意。切責良弼,至欲斷其舌。良弼誓死不少變,帝意乃解,費寅卒以反誅。後帝將討日本,三問,乃解,費寅卒以反誅。後帝將討日本,三問,良弼言:“臣居日本歲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殺,不知有父子之親,上下之禮。其地多山水,不知有父子之親,上下之禮。其地多山水,無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況舟師渡海,海風無期,禍害莫測。是謂以舟師渡海,海風無期,禍害莫測。是謂以有用之民力,填無窮之巨壑也,臣謂勿擊便。”帝從之。二十三年卒,追封韓國公,諡文正。 
(選自《元史•趙良弼傳》,有刪減) 

譯文/翻譯:

趙良弼,字輔之,足智多謀,起初通過科舉考中進士,在趙州教授。世祖即位前就召 見過他,應對符合上意。正值設立邢州安撫司,升良弼為幕長。邢州很久沒有賢能的官吏, 並且處在交通要道之地,來往使臣很多,很多百姓逃亡離開。良弼規劃有方法.事情有時 受到牽制.就請示於王府。經過一年.去王府往返共六次,請示的事情沒有不被允許的。 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趙良弼參議元帥府事。他親自指揮戰鬥,五戰五捷;禁止士卒焚 燒百姓房屋、殺害降民,凡到一處便宣布朝廷恩德,人民全部安居無事o聽到憲宗駕崩, 世祖北還京師,良弼陳奏當前應辦政務十二事,件件都有依據。庚申年,良弼總共五次上 書勸世祖即皇帝位,說:“現如今朝廷內外都希望大王您早日登基即位,來安定天下,時 事形勢像這樣,怎么能夠容許猶豫不決呢,關係到國家安危,形勢緊迫。“世祖很讚許他。 世祖即位後,設立陝西四川宣撫司,讓廉希憲、商挺擔任正副宣撫使,趙良弼擔任參議。 良弼先去赴任,與斷事官八春商議,提出:“今渾都海日夜意圖北歸,紐璘拖延不立即起 程,當先派遣使臣奉朝廷聖旨敦促紐璘入朝,讓劉太平速回京兆。”八春聽從了他的建議。 紐璘果然要率軍入涇陽,劉太平準備前往六盤,聽到皇命後才停止行動。後來渾都海果然 反叛朝廷,引軍北歸。良弼與汪惟正、劉黑馬二宣撫使決議,逮捕渾都海的黨羽元帥並處 死。升良弼參議陝西省事。蜀人費寅因私人恩怨而誣告廉希憲、商挺在京兆有圖謀不軌的 九條罪狀,讓趙良弼來作證。世祖召問良弼,良弼含淚回答說:“二臣忠良,保證他們無 異心,臣願把心挖出來證明。“世祖的懷疑並未因此消除。當初商挺推薦王文統可以重用。 後來平定李瓊叛亂.(皇帝)得到王文統與李壇來往(暗中勾結)的書信.更加懷疑這二 人有二心.嚴厲譴責良弼.甚至要割他的舌頭。良弼誓死也不妄加評說.世祖的疑心才消 除,費寅終因謀反而被誅。後來世祖準備征討日本,多次徵詢良弼的意見,良弼說:“臣 居日本一年多,見其民俗勇猛好殺,不知道有父子間的親情、上下級的禮儀。其地多山水, 沒有五穀柔麻之利,得到那裡的人不能役使,得到那裡的土地也無利可獲。何況水軍渡海, 海風無定期,禍害不可預測。若征討,就是所說的以有用的民力填充無窮的大洞,臣以為 不征討的好。”世祖同意。二十三年去世,追封韓國公,諡號“文正”。 
《元史·趙良弼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元史·趙良弼傳》原文及翻譯0
《元史·趙良弼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