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二子說》原文及翻譯

原文:

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不及轍,是轍者,善處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宋·蘇洵《名二子說》) 

譯文/翻譯:

唐宋八大家,蘇家父子就占了三席,可見這戶人家的厲害。 
乃父蘇洵,為子取名,深有講究。大兒子名“軾”。他說:車輪、車輻、車蓋和車軫,也即車後的橫木,都是車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軾,只是車前用作搭手的橫木,沒有它,雖然賣相會難看一點,但畢竟不要緊。蘇東坡從小生性曠達,其父告誡他要像“軾”那樣放低身段,注意“外飾”,而不要自以為是,鋒芒畢露。 
天下的車莫不循轍而行,雖然論功勞,車轍是沒份的,但如果車翻馬斃,也怪不到轍的頭上。蘇洵的小兒子性格平和,他為其取名“轍”,覺得這樣很好,可以免禍。 
明智的父母,總希望子女首先要學會生存,然後再尋求發展。蘇軾後來也寫過一首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講的,實際上也是這個道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名二子說》原文及翻譯0
《名二子說》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