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的追尋

綠是古人的。只有王安石才會為“春風又綠江南岸”的一個綠字而反覆斟酌,百般推瞧。只有李清照才會為欞外的海棠無限傷感;“知否?知否?因是紅肥綠瘦。”綠是古人吟詩作賦的根,也只有古人對綠反覆吟唱。

綠是前人的。只有朱自清才會為眼前攝人心魄的綠油然產生“拘你入口”的願望。

綠是今人的?我不清楚。

我只記得小時後,常在爺爺家田壟上坐坐,看看對面的青山,綠綠的田野和青青的小草媽媽說,綠能消除疲勞,綠成了我的鐘愛。可惜那時沒讀過《綠》,對唐詩宋詞只有搖頭換腦方反覆吟唱,卻不懂欣賞品味。

今日的雲南,雖然綠樹成陰,異常繁茂。但它遠遠不能與20年前。30年前的雲南攀比,那時的雲南,綠得讓人心醉。但10幾年前愚蠢的“木材大開發”,山林中的樹木幾乎被洗劫一空。禿禿的峰點,懦弱的樹苗,異常悲涼。雖然由於良好的自然環境的以恢復,但仍渺渺無幾。近年來,由於“退耕還林”。成立“天保公司”,對縱火嚴加控制,綠逐漸在恢復。

可惜的是待讀到了《綠》,卻為眼前的綠悲哀。面對一些環保意識過於薄弱的人,我們只能望“人”興嘆。口上大聲誦著朱自清先生的《綠》,那種感覺,真像是啼哭不止的孩子被狠狠的緊按著,大人向他那張開的小灌著一勺勺苦藥水,有時真感到愧對朱先生。

但我想,綠不會死去。綠是生命,它可以繁衍。發展。延伸。只是,人們應儘早放下“綠淋淋”的屠刀,讓綠的傷口漸漸痊癒,讓人們心靈的綠洲漸漸得到滋潤。

人類,只有成為高素質的環保者,才能在這樂土上永存。

我們一起去追尋綠吧,讓綠不僅只存於記憶。讓心變綠,讓綠變新。綠應該屬於今人,也應該屬於後代。

 

精彩推薦:


綠的追尋_綠的追尋作文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