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聲迴蕩

有時感動不需要理由。

——寫這篇文章時想到的第一句話

周六我和爸媽打算去買幾本練習,一起走在大街上。

買完書後,就去逛街了。

在大街的轉角處,我看到有一位拿著古琴的老人,眼睛顯然是失明了,只在那裡守候著誰來聽琴。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學的課文《阿炳在1950》中的阿炳。阿炳也是個瞎子,也是在街頭賣唱,卻能彈奏出如此美妙的絕唱《二泉映月》。

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有個奇怪的想法――我也想去聽眼前這位老 * 琴。

可是爸媽都已經走在很前面了,我趕上去,想叫住他們,可我不知怎么開口,支支吾吾的。他們也都沒發覺什麼,可能是沒聽見吧。

於是我就對他們說我要買鋼筆,在剛才經過的商店裡,他們也答應了,便往回走。

走回到老人那裡時,我對爸爸說,我能聽一下那個老 * 琴嗎?爸爸愣了一下,拿給我一元錢說,你去吧,我在這裡等你。

我走近老人,說:“您能彈一下琴嗎?”老人輕輕地應了一聲“哎”,就慢慢豎起古琴,開始彈了起來。

我聽到了輕微的弦聲,都是一個音。我原以為這只是開始彈曲的音調。沒想到後面全是“發,發,發……”與其說這是古琴的聲音,還不如說是只有一根弦發出的聲音。可是在我靜靜地聽時,卻想起了很多辛酸的往事,那弦聲沒有魔力,卻讓我有莫名的傷感。

媽媽在旁邊聽著,說,這騙人的東西。我聽不下去,媽,你別說話!

弦聲漸漸停止了,我拿出錢放到了老人的手裡,說了聲謝謝,向站在前面等我的爸爸走去。

爸爸問我,好聽嗎?

好聽。

錢給那個老人了嗎?

給了。

媽媽又說:“這些專門是騙人施捨的。”爸爸說:“不會的,我家風兒會施捨愛心了。”“他能施捨所有的人嗎?”“至少能給其中的一個或幾個。”“那誰在乎啊。”“被施捨的人在乎!”“他們這些人只會裝殘疾騙錢騙同情。”“殘疾也能裝的嗎?”“當然能,有的只是把手或腳縮近衣服里了。”“難道腳也能縮進去的?”……

爸媽一邊爭論一邊上車,我只是靜靜聽著,我自己坐到了車的後面。

停了一會兒,媽媽說:“‘五一’我去旅遊,導遊就對我們說,不要給錢在路邊乞討的孩子,他們總是一群群的,給了一個,就會有二三十個都來向你要。”爸爸說:“上次我也去了,每個孩子我都給了錢!”“你被騙了。”“可我認為我在行善。”“你錢多你就給吧。”“雖然我給的錢也只是五六百元,但是我的愛心無價。是吧,風兒?”爸爸問我。

“當然!”我非常肯定地說。媽媽向我說:“你真傻。”我不服,頂了一句,“你才傻呢!”

爸爸說:“不就是一元錢么,你別這樣說風兒。”“我這樣說不對嗎?我是在教他為人處事,以後長大了才不吃虧!”“你這樣教她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充滿愛心。”

“可是現在的社會不是他所想的那樣……”

爸媽又爭論起來了,也只是靜靜地聽著,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給了那位老人五十元錢,那是我平時的零用錢,老人一定比我更需要它。我不會告訴媽媽,怕她又“教育”個沒完沒了。

那弦聲還在我耳邊迴蕩,我偷偷拿出一張紙,不停地擦拭著眼睛。

 

弦聲迴蕩_弦聲迴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