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辱觀之我見

有這樣的一句話“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面對著如今複雜繁瑣的社會,“榮辱觀”也許已難以在廣大的民眾心中發掘出來,否則,怎么會出現是非紊亂、美醜不分、榮辱不辨的現象呢?大至幹部的盛氣凌人,小至青少年的誤入歧途。何為榮、何為恥,是為榮、還是為恥,民眾心中有桿秤。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引導廣大幹部民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 主席所提出的“ * ”,正好實現了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偉大方針,把一條涇渭分明的是非界限、一把準確直觀的道德標尺擺在社會裡,也擺在民眾的心中。

道德,是人們關於善與惡、是與非、正義與非正義、光榮與恥辱、公正與偏私等觀念、原則和規範的總和; * ,正好把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全面系統、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時代性、民族性、針對性和實踐性。它是一面明亮的鏡子,讓人們從中看到自己所映照出的樣子;它是一位醫生,矯治人們在道德上的毛病,從而對症下藥;它是一束陽光,用正義的光芒照耀了人們的心扉;它是一面旗幟,指引著人們朝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它是中國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結合,是時代發展趨勢和人民意願的結合,它確立了在社會主義社會,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

不必說 * 在社會領導階層里發揮的重要作用,就針對我們中學生而言,我認為,現在中學生的價值觀出現偏離和迷茫,“ * ”的提出實在太及時,太有必要了。樹立 * ,既是培養一代“四有”新人和實現社會風氣根本好轉的需要,也是升華思想,淨化心靈的基礎工程,而 * 的根本就是明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拒為恥之行,如何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負責,對祖國人民有貢獻的人。從許多人們的背後,我們就能感受到“八榮”的意義:錢學森寧死也要回到祖國,為祖國作貢獻,體現了熱愛祖國之榮;任長霞終生都投入人民民眾的利益中去,體現了服務人民之榮;馬班郵路的鐵漢王順友堅守著平凡而孤獨的送郵工作,體現了辛勤勞動之榮;22歲的鄉村大姑娘周春為充實自己讀國小,體現了崇尚科學之榮;焦裕祿將災難中的蘭考人民緊緊團結起來,與風沙鹽鹼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體現了團結互助之榮;為救人而犧牲的安監員聶清文的遺言上欠款與借款的數據,體現了誠實守信之榮;邱少云為了大部隊的行動,堅守紀律,強忍著烈火燒身直到犧牲,體現了遵紀守法之榮;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的樸素生活,體現了艱苦奮鬥之榮。而“八恥”,帶來的是無窮的災難,是我們前途道路的荊棘,我們應把它們唾棄,踩在腳下。

榮辱觀古已有之,榮辱心人皆有之。恩格斯說,“每個社會集團都有他自己的榮辱觀。”時代需要正確的榮辱觀,構建良好的社會風氣和道德水準刻不容緩。“ * ”喚醒了人的良知,彰顯了道德自律的力量,倡導了社會主義榮辱觀。讓我們重鑄道德觀,樹立 * ,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好公民!

 

榮辱觀之我見_榮辱觀之我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