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國中作文>> 中考滿分作文>> 作文速成之最4: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正文

作文速成之最4: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作者:不詳  (字數:3300字作文)

英國詩人雪萊說:想像是創造力。想像力是智力結構中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因素,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點。語文是一門想像時空極大的學科,在教學中更應抓住各種契機,採取各種手段,著力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

一、根據課文材料,運用描寫的方式,結合造句訓練,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選準能啟發學生想像的觸發點,組織學生進行描述性的造句訓練。2001年3月1日,筆者在教學調研中就聽到一節課,教學內容是《桃花源記》。在教學過程中,教者以課文第二小節中描寫桃花源環境的有關句子為觸發點,與學生一起,運用描寫的方式,按照這裡的________美,你看……這樣的句式,進行想像性造句訓練。訓練分三個環節:首先,教師進行示範性、啟發性指導:這裡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雜樹,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紅色的雲霞。花下是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蝴蝶也快樂地飛來飛去!地上芳草茵茵,在陽光下搖曳。春風拂來,花瓣兒紛紛飄落,像一隻只飛舞的粉蝶……

接著,老師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對文中的桃林、土地、屋舍、桑竹等景物進行創造性描寫;然後分學習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並推選出描寫得比較成功的學生參加全班交流。在整個創作和交流過程中,學生意興盎然,情緒高漲,學生的發言非常精彩。由此筆者強烈感受到:根據課文中的材料,進行描寫性的造句訓練,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順著作者的思路,運用續寫的方式,推想課文情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美國心理學家蓋茨爾斯和傑克遜根據吉爾福特的創造力更多地和發散性思維相聯繫的思想,設計了一套創造力測驗方法,其中第四種方法就是寓言解釋測驗法。具體做法是,給被試者幾個沒有結尾的寓言,要求他們對每個寓言都作出三種不同的結尾,然後根據其結尾的數目、恰當性和獨創性給分。這樣的測試,說到底,就是在測試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語文課上,如果我們對課內外那些結尾含蓄、耐人尋味的文章也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得到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將得到很好的培養。在這一方面,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老師就有很多成功的教例。例如在教學老舍的《小麻雀》一文過程中,於老師發現,這篇課文的結尾沒有明寫小麻雀的結局,而學生從上文了解小麻雀的悲慘遭遇後,感情上有所觸動,對小麻雀的關心和同情促使他們很想知道小麻雀的結局如何,於老師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要求學生開展想像,順著文路推想小麻雀的結局,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漲,紛紛張開了想像的翅膀。有的認為小麻雀最後死了,因為它身上有傷,頭掛得更低,而作者也不知道怎樣才好,無法拯救它;有的認為小麻雀最終還是活下來了,因為它確實是沒有受多大的傷,而且,原來捲成一團的身子也長出來一些,同時,它明白世上有侮辱損害它的壞人,也有關心同情它的好人。儘管學生對小麻雀的結局的想像各不相同,但他們的推想都有了一定的道理,正是在這樣的推想中,學生的想像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有些課文,雖然原來已經有了結尾,但仍然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調換結尾的訓練,尤其是課文中的那些寓言故事,因為這類故事的結尾本身就具有多樣性。這樣的訓練對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確實能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學調研中,筆者就聽到這樣一節課,老師在教完《愚公移山》一文後,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豐富的想像,給該則寓言改寫結尾,並且提出,結尾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結果發現,不少學生運用看過的一些神話傳說,將結尾演繹得豐富多彩。一位叫曹琳的同學這樣寫道:愚公和他的子孫就這樣挖呀鏟呀,連心如冰石的二郎神也被打動了,於是便派二郎神犬在夜間下凡,把這兩座大山給吞了。於是,一夜之間,這裡就消失了兩座山,變成了一片平地,不過地上還有一些小碎石,那是因為二郎神犬吞得太快而掉下來的殘渣。另一位叫許力虎的同學這樣寫道:話說唐僧師徒四人路過此地,正好看見愚公在挖山,孫悟空便走過去問:老頭,你在乾什麼?愚公見悟空,嚇了一大跳,迴轉身就想逃。孫悟空拉住他,叫他不必怕。愚公只得抖抖顫顫地說:我們在挖山。孫悟空傻笑起來,說:老頭,你挖到何年何月才能挖平呢?愚公像受到了什麼刺激似的,突然壯著膽反駁道:子孫是無窮的,而山卻不會增高,還怕挖不平?唐僧下馬道:悟空,出家人慈悲為懷,你就行行善,幫這位老人家把山搬走吧。孫悟空答應了,便使了個移山法,把山移到了別處,從此,這裡暢通無阻。愚公在這裡建了一座廟,裡面放上了唐僧、孫悟空的塑像,廟裡香火不斷,人們都十分感激他們。儘管這些結尾還顯得有些稚嫩,但都較好地體現出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潛在的創造力。

三、通過形式訓練,提高想像力

1.採用改寫的方式進行詩歌教學

改寫不僅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更好的體現出古典詩歌的無窮魅力。例如在教學《天淨沙?秋思》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具體描繪小令中所涉及到的人、景、物,著重對環境以及人物的神態和心理作描寫,儘可能充分體現出詩歌的意境。課堂上,學生的創作熱情非常高漲。令老師驚喜的是,一篇篇優秀的習作在學生豐富的想像中誕生了,其中黃錚同學的習作是這樣的:一輪暗紅的夕陽伏在天邊,發出微弱的紅光,天地間一片灰濛濛的暗黃。遠處走來一位急急趕路的遊子,漫長的路途加上凜冽的秋風,使得他的臉上充滿了疲勞與憔悴。長袍上的風塵與頭髮的蓬亂顯出了他路途的艱辛與急迫,而家卻還在千里之外啊。他緩慢地移動著沉重的腳步,手中牽著一匹無力的瘦馬,想必它已好久未飽餐一頓了。他們昏昏沉沉地走著……幾隻歸巢的烏鴉叫著從天空急忙掠過,這聲音聽來異常響亮,遊子微微抬頭用無神的目光望了一眼天空。他這才開始注意到周圍的一切:路邊一排大樹上零零散散飄下幾片枯黃的樹葉,從空中旋轉著飄落到遊子的眼前,再慢慢地飄回大樹的根邊。在那兒,黃葉已鋪滿了一層。不遠處,一座古樸的拱橋立在水面上,下面的河水匆匆流過,也許它們正在奔向大海吧!橋上稀稀疏疏的幾個人正急忙向遠處的幾座錯落有致的小屋趕去,此刻也許家中親人正圍著一桌豐盛的菜餚焦急等待著他們的歸來,因此他們的腳步越來越快……看到這一切,遊子的臉上又增添了一份寂寞與憂愁。兩年前為了躲避戰禍離開了家,如今不知家是否安在?年邁的母親賢惠的妻子,不知是否安康,她們是否已望眼欲穿?他牽著馬兒,帶著企盼和忐忑的心踏上了小路,踏上了這條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歸途……

在教學調研中,我們還發現:一位對話劇有所研究的語文老師,則採用集體改編的方式,把班上一些愛好文學的同學組織起來,集中大家的智慧,發揮眾人的想像,將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演繹成了課本劇。劇本編出以後,老師從班上挑選學生,進行認真的排練,並在班上作了精彩的表演。排練過程中,小演員又一次次展開豐富的想像,在劇情、台詞和導具等方面一次次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從而使演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轟動效果。

正如魯迅所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言語;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每個學生的頭腦里都有一個晶瑩璀璨的世界,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通過多種方式,打開通向這個世界的大門,讓學生蘊藏身上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