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理想

作者:不詳  (字數:1000字作文)

歷史車輪碾過,遠去了那星光燦爛,群英薈萃的歲月;遠去了那羽扇綸巾,運籌帷幄的氣魄;遠去了那虛實相生,經邦濟世的智慧;然而無法遠去的是一個堅毅執著又略顯枯槁的身影。

孔子,3歲喪父,家境貧寒,他克服了惡劣的客觀條件,勤奮好學。30歲時,他便精通禮、樂、射、御、、數六藝。他渴望通過為官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35歲,他離開魯國來到齊國,受到排擠;51歲,被任命為魯國中都宰,好景不長,又遭冷落。55歲,他又一次離開魯國,開始了14年周遊列國的漂泊生活。他遊說各國君主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但終未被採納。

縱觀孔子一生,他的仕途可謂是相當坎坷,飽含辛酸。細看他的政治主張;希望建立禮與仁相結合,既有差別又有溫情的社會。這與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方針是何等相似。只是孔子生不逢時,他的思想超越了那個時代。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多少冷落與嘲諷,多少妒嫉與排擠,都無法熄滅孔子積極入世的熱情。面對懷才不遇的境況,他並沒有過多地顧影自憐,發出類似杜牧的“東風不與周朗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感慨。一次次拒絕,一次次驅逐,都無法阻止孔子前行的腳步。14年,14年啊!他懷著最初的理想,屢戰屢敗卻還要屢敗屢戰。

孔子晚年回國後,放棄為官,專心從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獻。他是心灰意冷,消極避世了嗎?不,他是以另一種方式,追求最初的理想。他的政治主張在當時得不到實施,他便希望通過弟子,通過著作將思想一代代傳承下去,讓後世實現自己最初的理想。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提起孔子,大多數人只想到他“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士”的輝煌教育成果,卻沒有多少人細細品味孔子固守理想而經歷的艱辛坎坷。偉人之所以偉大,就在他們執著的信念和堅定的意志。

很多人在年少時,心中都會懷有一個理想,正是因為理想的存在,大部分人才能不斷奮爭,不斷前進。可是,當挫折與打擊接踵而來,生活被迫以最殘酷的面目出現時,又有多少人仍能堅持住當初的理想和希望?也許一年兩年可以,那么十年二十年的痛苦又能不能承受呢?從妥協、認命到習以為常、熟視無睹。人一旦放棄生命的原則,逆來順受的麻木就會吞噬人骨子裡尊嚴,人就會一輩子平庸下去。

孔子的一生,堅守理想的一生。只要你的信念是正確的,只要你的理想是值得追求的,堅持住,決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