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2分硬幣

2004年10月7日下午,國慶長假的喧囂漸漸隱去,節日的氛圍淡淡退去,我獨自一人坐在客廳閒得發獃,看到客廳中零亂的籍遍地撒落,厚厚的灰塵滿屋皆是,一向不愛做家務的我這時在大腦中樞神經的指揮下,卻乖乖地拿起了掃帚和畚箕開始打掃清潔衛生。正當我滿頭大汗、兩腿發軟不想勞作時,一枚陳舊不堪、滿身是傷的2分硬幣在客廳茶几腳下卻突然跳進了我的眼帘,不知怎么回事,一向剛強的我此時卻突然頓生出些許酸楚和憐憫來,它一下讓我思緒萬千,浮想聯翩。2分硬幣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通常流行100大鈔的今天確實難以目睹一下它的真容,俗話說物以稀為貴,也許哪一天它還是一種珍貴的文物呢,我不禁暗自高興了起來。高興之餘我又倍感納悶,這枚硬幣雖不及過去熠熠生輝、光彩奪目,而它在中國的計畫經濟時代卻顯示出了它特殊的價值和作用,特別是我們這些由2分硬幣陪伴而走過來的人們,對它更是情有獨鍾,難以忘懷。現在為什麼許多人對它不屑一顧呢?它雖常孤獨寂寞,形影相弔,藏於一隅,但意義獨特,影響深遠,功不可沒。凡是從那個物質匱乏、經濟拮据、生活困難的時代中爬行過來的人們,我想只要不是記憶有障礙、神經有錯亂的人都會清晰記得2分錢的巨大作用吧!在我的記憶深處,上世紀70年代中期,2分錢可以買一盒火柴,可以照亮一個家庭,可以點燃一個希望。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孩童,每年農曆2―3月份,在川北農村是一個青黃不接、忍飢挨餓的季節,好多家庭許多時候是柴米油鹽全乾淨,吃了上頓找下頓。特別是我家上有80餘歲的婆婆,下有大大小小的6個兄弟姐妹,母親體弱多病,每年在生產隊掙的工分最少,補社(基本工分不夠就向生產隊繳錢)最多,僅靠在鄉中學教書的父親的一點微薄工資哪能解決全家人的基本生活。那時,好多日子我家只能吃上兩頓飯,每到傍晚看到別家房屋升起的裊裊炊煙,嗅到微風送來的陣陣香味時,一家人就象一群嗷嗷待哺的燕子一樣圍著自己的母親,總希望吃上一頓能不讓肚子咕咕直叫的晚飯。然而,這種“奢望”往往是水中月、鏡中,可望而不可及。母親多數時間是讓我們幾個孩子自己親自去看一下空無一物的柜子,然後無可耐何、悲苦嘆息地打開一個碩大的泡菜罈讓我們每人吃上兩匹泡青菜、喝上兩口涼水後就睡覺去。有一件事最讓我刻骨銘心,終生難忘。那就是有一次我家連續幾天沒有火柴,翻箱倒櫃找遍了每一個角落也未找到一分錢去把它買回來,母親叫我天天用草紙裹成的火褳到鄰居家去接火,這種辦法原始而頂用,頂用而麻煩,幾天之後我再也不想去了,為此母親惱羞成怒地把我痛打了一頓。也許是蒼天有眼,時來運轉吧。第二天我跟幾個小朋友玩杏核射擊遊戲時,我竟贏了許多杏核。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興高采烈地利用路邊的硬石塊把杏核搗碎取出杏仁,爾後把這些杏仁拿到供銷社去賣了,當時就用賣得的4分錢買了兩盒火柴回家,心想這下再也不得受皮肉之苦了。回到家中,母親看到兩盒嶄新的火柴,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她不斷地誇我聰明能幹、勤儉節約,長大後一定有出息、有抱負、有作為。母親當時的那種高興勁簡直不亞於現在有人中獎得了兩台大彩電。2分硬幣的稟性是誠實的、善良的、崇高的,它小巧而不卑微,剛毅而不脆弱,真實而不虛偽。在世間萬象、物慾橫流的今天,2分硬幣雖然成了當權者不看、有錢人不用的另類品,但它讓我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讓我嘗到了做人的艱辛,讓我看到了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讓我珍惜一切美好的生活。在那個風氣純正、人心純潔的社會裡,人人不以金錢的多少而疏遠,不以物質的寡眾而排斥,大家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生活恬淡安靜、從容自然。然而,時下一些人把大把大把的百元大鈔用來 * 、洗桑拿、搞豪賭,他們揮金如土,氣吞山河,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對於區區2分錢來說當然是九牛一毛,不足掛齒,可是他們當中有幾個人敢面向青天問心無愧地大吼一聲:我的錢是清白的。現在老百姓慶幸的是,新一屆黨中央、國務院正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正在構建反腐敗體系,正在逐步解決分配不公的問題......一個文明健康、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社會正在凸現。2分硬幣,你圓圓的臉龐、可親的笑容、誠懇的品德將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里。

 

孤獨的2分硬幣_孤獨的2分硬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