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高中生作文>> 高三作文>> 敘事作文>> 《變形記》的比較閱讀正文

《變形記》的比較閱讀

作者:不詳  (字數:2000字作文)

卡夫卡以荒誕、變形和寫實的藝術手法創作了《變形記》,揭示了現代人的生存困境。在教學過程中,我從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一、選文與原文的比較:如此節選破壞了作品的藝術整體性。

由於篇幅較長,課文刪去了以下一些內容:

第一部分:第6自然段後刪去了16個自然段——家人催格里高爾起床,態度溫和、懇切、焦急;他吃力地起床;秘主任上門催促,家人與他周鏇;大家預感不妙,他們聽不懂格里高爾的聲音,妹妹去叫鎖匠。

由於刪去了這些內容,所以課文第7段中秘書主任的出現就很突兀,格里高爾暗自思忖“看我沒用鎖匠吧”也讓人摸不著頭腦。更重要的是學生無從了解家人在得知格里高爾變形前的態度是如此地溫和、懇切,實在令人遺憾。

第二部分:第一自然段後刪去了10個自然段——格里高爾生活習性尤其是飲食的異化;僕人辭職,父母、妹妹生活的變化。此外課文第5段後刪去了兩段——格里高爾視力減退,妹妹的態度有了變化。第7段中刪去了母女倆在清理格里高爾房間時發生的爭論,以及格里高爾希望能不搬走家具:他還想恢復人的生活。

卡夫卡花了大量的筆墨寫格里高爾生活習性的變化,意在突出他的徹底異化。課文將這部分刪了,學生所看到的就只有外形的變化,大大削弱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也由於這些刪除,家人特別是妹妹的態度變化也讓人覺得突然。

第三部分:第3段後刪去了以下內容——父親做銀行雜役,家裡辭退了使女,雇了個老媽子;格里高爾回憶他的“朋友”,可沒有一個人來關心他;妹妹已無心照顧哥哥,老媽子罵格里高爾是“老屎蜣螂”;格里高爾的房間成了雜物間;家裡住了三個房客,他們聽妹妹彈琴時發現了格里高爾,要退房。

有了這些內容,第12段妹妹說“驅趕房客,顯然想占領整幢寓所”才有依據,尤其是一家人想“弄走他”才水到渠成。

這樣整段整段地刪除,全然不顧作品的前後照應,情節發展的起伏變化,破壞了作品的藝術整體性,實在難以讓人苟同。如考慮篇幅過長,可以將刪除部分編入《讀本》,或是加以概括縮寫,為何如此簡單從事呢?

二、《變形記》與《促織》的比較:中國傳統文學與西方現代文學的碰撞。

兩文都寫了人與物之間不正常的關係,人異化成了非人。但二者在藝術表達方式上又有明顯的差異。

1、從變形的趨向看,有偶然與必然的區別。格里高爾在現實生活中已是“非人”,他變成甲蟲有一定的偶然性,他可以變成其他蟲子,只要不成其為人;而成名之子只能變蟋蟀,惟其如此,才能使成名免去杖責之苦。

2、從表現手法看,蒲松齡重在構建完整的情節構和描繪具體的現實,層層推進,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卡夫卡則重在描寫人物細膩真實的內心體驗,尤其是格里高爾異化後的災難感和孤寂感。

3、從敘述筆調看,蒲松齡在文中滲透了強烈的情感,催人淚下,充滿了強烈的悲劇色彩;卡夫卡則以近乎冷漠的平靜語調敘述一個悽慘又令人觸目驚心的故事。他的不動聲色、不加議論、不動感情給人一種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感覺,更令人警醒:當可怕變得平庸時,平庸就成了更加可怕的現實。由此激發人們思索人的生存現狀以及改變這現狀的問題。

4、從作者意識看,蒲松齡是無意中涉足了“異化”的問題,所以我們看到的不是一隻痛苦的、憤怒的、帶著精神創傷的蟋蟀,而是一隻機靈、馴服、善於討好的蟋蟀。而卡夫卡則是有意識地以表現主義的藝術手法,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人的異化現象。

有人說,中國傳統色彩濃厚的小說,總是在“無愛”的人間給你找到愛的存在。比如趕考的書生貧困潦倒時有多情的小姐出現,慘遭冤獄的人盼來了清官……《促織》中成名的得救也正好詮釋了這個觀點。而西方現代色彩濃厚的小說中,總是在“有愛”的人間給你揭示那“無愛”的真相,《變形記》、《我的叔叔于勒》便是如此。直到“五四”以後,中國文學在與西方文學碰撞之後才接受了西方文學的觀點,中國現代文學長廊中才有了孔乙己、狂人、阿Q、祥林嫂等不朽的形象。

三、《變形記》與現實的比較:挖掘經典作品的當代內涵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人被異化的現象?我們怎樣才能不被異化?

卡夫卡在作品中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手法表達對社會、對人的思考,在荒誕的背後是並不荒誕的情感表達,寄寓的恰是卡夫卡對當時社會的深刻洞察和痛切思索——人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生存競爭的壓力下,漸漸喪失自我,以至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不都在一天天異化嗎?你說著言不由衷的話應付那沒完沒了的人際應酬,你逼迫著自己做自己不願做的事,你扭曲著自己去適應外在世界的遊戲規則……人際關係——師生關係、父子(母女)關係、朋友關係……也在一天天異化,面對強大的現實社會,我們怎樣才能不被異化呢/

這一層的比較閱讀的目的就在於“挖掘經典作品的當代內涵”(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趙憲章),也有助於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