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文學

作者:不詳  (字數:2600字作文)

文學走到今天已經不再神聖,但文學並未消亡。它今天不會消亡,明天仍會充滿勃勃的生機。隨著物質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精神需求也就越來越高,這使得文學的繼續存在成為可能。文學就是生命的一種需要。我很高興今天能在這裡同大家交流文學,換句話說,我們交流的是生命的一種必需品。

我們今天在這裡談論的是“文學”,而不是“應試作文”。我對學生的應試作文的要求十分明確:主題要鮮明、語言要流暢、結構要明朗,總之是要“戴著鐐銬跳舞”。但對文學創作,卻不能如此簡單粗暴地作出要求。我判斷一個學生的文學根底如何,主要看兩點:一是看你是否具有充滿個性的語言表達能力;二是看你是否具有出色的思維品質。我覺得這兩點很重要。在這次校園作文大賽的評選中,劉波老師將他初選出的好文章讓我再審讀,我就是基於以上兩點來看待大家的作品的。

因為大家的作品各有優缺點,我不好在這裡一一作出評點。我只能這樣說:大家的成功也就像“新概念”的許多成功者一樣,就是能夠以自由活潑的語言準確地“渲泄”出個人的情緒,並且能讓許多人產生共鳴。這是80年代後作家的長處,也是80年代後作家能夠走紅的重要原因。80年代後作家的作品,我斷斷續續地看了一些,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韓寒和張悅然。韓寒的雜文寫得十分出色。他給人的感覺是不喜歡正面看人,偏偏從側面去審視你,偷偷摸摸地記下你的缺點和弱點,然後再殺你個措手不及。張悅然的小說寫得十分好。在我的印象中,她是唯一一個被正統文學刊物接納的80年代後作家,從去年到今年,《上海文學》、《青年文學》、《人民文學》等刊物紛紛推出她的作品。從她精微的語言表現力和出色的想像力可以看出她是有著極大的天才。

但今天在這裡,我要提倡“我們的文學”,而不是“別人的文學”。“我們的文學”又是怎樣一種文學呢?這不是一種理論主張,而是一個認識問題,甚至僅僅只是一個常識問題。像“別人的文學”一樣,它也必須是一種“不拘格套,獨抒性靈”的文學。所謂“不拘格套”,就是要提倡自由,提倡天馬行空;所謂“獨抒性靈”,就是要提倡真實,提倡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的真實。總之,要用我手寫出真正傳達出我們的生命感受的文字。

但我們的校園文學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從我的閱讀感受包括對這次參賽作品的感受來看,我認為當前的校園文學主要存在以下兩種弊病:

一是模仿的情況十分嚴重。現在的青少年喜歡有個性,可不少人正是在對個性的追求上喪失了個性。很多人只知道像韓寒那樣寫作叫個性,卻不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按自己的感受寫作也叫個性。單說語言方面,我們很多同學喜歡像80年代後作家自由自在地玩弄詞語,但為什麼別人玩弄出的語言像朝陽下的露珠,自由自在地放射五彩的光芒,而我們不少人玩弄出的語言卻像滿地玻璃碎片雜亂地反光呢?因為我們模仿的只是形式!我們提倡自由,但我們寫作的語言只能忠實於作者本人,而不是摹仿的範本。語言問題是當前校園文學創作的一個突出問題。我只想對大家說:我們的文字應該是美的語言,是有著作者獨特感受的語言。我們的文學語言應該跳出模仿的牢籠,應該拒絕雜亂無章!

當前校園文學創作存在的第二大問題就是我們這些校園文學愛好者缺乏真正的現實感和歷史感。前面已經說過,當前校園文學的成功在於它做到了對我們這代人的情緒的痛快渲染。但情緒畢竟是一種表層的東西,能將它表達得淋漓盡致的人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寫手”,但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一個優秀的作家應該是對生活和生命敞開胸懷的人,有著強烈的現實感和歷史感的人。正因為如此,我喜歡陝西和山東作家,而中國當代最優秀的作家大多是生長在這兩片土地之上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親情”這個現實生活中處處存在的話題,有幾個人圍繞它寫出了好的作品呢?我當老師快一年,但我沒有讀到一篇關於這個話題的優秀之作!在這裡,我想提到我曾在南京的《青春》雜誌上發表的一篇寫親情的文章。凡是讀過我這篇文章的人都十分感動,我的一個朋友甚至緊緊握著我的手,好半天才說:“你的作品讓我看到了我的父親。”我的文章肯定沒有寫到他的父親,但正是作品中所具有的現實感讓他產生了深深的感觸。因為我在寫我父親時,始終把他和大地聯繫在一起,大地的痛苦也就是我父親的痛苦,是千千萬萬父親的痛苦。這樣,我父親的形象也就是千千萬萬父親的形象。也許正因為作品中的現實感所具有的感人力量,後來這篇文章被《中學生閱讀》轉載了。前些時日,我讀了文學大師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書中有這樣兩個人物:一個是為了賑濟窮人而成為殺人犯的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一個是為了養活全家而淪為妓女的索菲亞。拉斯柯爾尼科夫因為幫助索菲亞而與她結為好朋友。小說有這樣一個細節:有一次談心的時候,拉斯柯爾尼科夫突然跪在索菲亞腳下吻她的腳趾,索菲亞嚇得大叫起來:啊,你這是乾什麼?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拉斯柯爾尼科夫回答:我不是對你膜拜,我是對人類的一切痛苦膜拜!這個細節太感人啦,幾乎讓我睡不著覺!可是我從沒有在中國作家筆下讀到這樣動人心魄的細節。這是大師的筆法,更不可能出現80年代後作家的筆下。面對這樣的細節,80年代後作家編織的那些庸俗的愛情故事顯得多么蒼白多么虛假!80年代後作家還普通缺乏歷史感,他們以為憑藉自己的才氣巧妙地玩弄幾個詞語就能開創一個全新的文學時代。其實,人類的歷史何其漫長,誰能拋棄得了呢?我說這話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多讀前輩們的名著,而不拘泥於流行的文字。我們要從前輩的作品中領悟人類的智慧。還要多讀歷史書,培養開闊的眼光,不要老是陶醉於自我的情緒之中。我提倡“我們的文學”,著眼點不在於早點使我們出名,而是從根本上增強我們的文學素養。

文學是生命的一種需要。它從自由而真實的心靈出發,又指向自由而真實的心靈。它不僅能滿足作者本人的需要,更能滿足千千萬萬讀者的需要。自由而真實的心靈是拒絕模仿的,我們的義務就是要用一枝真誠的筆傳達出這種真實和自由。儘管這是一個物慾橫流、價值迷落的時代,但我依然想對所有文學愛好者說:文學依然神聖,而且永遠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