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正文

誰是我們的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這是魯迅贈瞿秋白先生的一副對聯,表達了魯迅結識瞿秋白這樣的思想家、作家、革命領導人的興奮、滿足的心情,可後人覺得此聯在表達人生的孤獨,知己難覓時更為恰切。

別說在現代社會,就是在人心淳樸、重情厚意的古代社會也是知己難覓。生命是一種體驗,感情是一種緣分,千金易得、知己難求,這是每一個有孤傲靈魂人的通感。遙想詩仙李白,緣何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名吟?再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如果身邊是高朋滿座,勝友如雲,就不會吟詠出這樣感嘆知己稀缺、知音難覓的詩句。

知己!是我們人生的稀世珍寶。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怎么就找不到幾個知己者呢?這其中必有“貓膩”。

老夫今天就做一回惡人,揭穿一下人性的醜陋,或許能助那些尋找知己艱難的人找到知己。

找不到知己,不要抱怨世上沒了鍾子期,撫琴從此無知音。而是我們自己就“活著一半,死了一半”,活著的這一半是給別人看的,這其中活著的一半,也是“半個真的自己”,“半個假的自己”。至於死去的那一半,是藏起來的,從不敢拿出來晾曬,有見光死的危險。我們天天說的話,自己都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我們天天做的事,自己也不知道那件有用,哪件沒用;我們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有時就是南轅北轍,你還想讓別人當你的知己,這不荒唐嗎?好多時候我們都不是自己的知己,別人“知你”比“知道鬼”都難。我們做人有面具,我們做事有假象,別說人家認識你難,就是認識了還噁心呢,憑什麼要當你的知己?

劉備聰明,一下子就能找到“三個知己”。那是人家實在,好歹劉備也是有著皇家血統的皇叔,卻能放下架子,與屠夫身世的張飛,“ * 在逃犯”背景的關羽,山野之人孔明,結交知己關係。這是因為他“拉桿子”、“立山頭”的想法從不隱瞞,他的野心在他結交知己時就不是個神秘的事兒,地球人都知道他要“匡扶漢室”,人人就都是他的“知己”了。

當然,這樣的“知己”應該叫“團伙知己”,知己在“團伙”時就是知己,不在“團伙”時,就不是知己。

別人不會輕易地成為你的知己,是你壓根兒就不想讓別人看清你自己,這就別怨我怎么就找不到知己了。

明朝作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卷一中寫道:“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我們多幾個“知心”、“知音”的朋友就算不錯了。

來源:福州晚報 2010-10-24 18:45:00
誰是我們的知己_誰是我們的知己作文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