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酒”三題正文

“酒”三題

作者:■福州四中桔園洲中學 楊晨暉(老師)  (字數:1200字作文)

“天下何人不識”的酒是一種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飲品。不知從何時起,酒成了作家筆下的愛物。你聽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你看李清照的“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那么酒在作家的筆下會起什麼作用呢?

揭示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范愛農》中關於“酒”的描寫不僅揭示了范愛農的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的社會根源,而且批判了辛亥革命的妥協性和不徹底性。辛亥革命前,范愛農在鄉下教,“有時覺得氣悶”,便“進城喝酒”。很平常的兩句話交代了范愛農喝酒的原因——借酒澆愁,點明他與環境的格格不入以及封建勢力對他的排斥、迫害。他“愛喝酒”,“醉後常談些愚不可及的瘋話”,後來“景況更拮据了,然而還喝酒”,表明了范愛農受到輕蔑、排擠和迫害。辛亥革命後,他的監學職務被削,“他又成了革命前的愛農”,“他很困難”,但還“喝酒”,臨死時他還“醉著”。顯然,這時的愛農不再是借酒消愁,而是陷入絕望時的借酒麻醉。范愛農的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社會的悲劇。作者借“酒”這一細節描寫揭示了人物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的社會根源。在揭示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中,“酒”表現為一種“悶”的形態。

推動故事情節的逐步發展

在《智取生辰綱》中,作者圍繞一個“酒”字,設計了賣酒、買酒、喝酒、饒酒、奪酒等情節,把故事推向高潮。先是設計“酒誘”情節,賣酒漢子白勝挑酒裝成路過,故意不賣,以此來激化押送隊伍的內部矛盾並增強誘惑力量;接著把“酒誘”推向“誘酒”,販棗人買下一桶當面吃盡,以此來顯示酒中無藥,然後故意在另一桶饒酒,一人“揭開桶蓋兜上一瓢,拿上便吃”,來消除楊志的疑慮;當另一人再來舀酒時,被白勝“劈手奪住,望桶一頓,便蓋了桶蓋”賭氣不賣;後來由販棗人充當調解人,將這桶酒提與眾軍去吃。這時楊志的思想沒有反覆的餘地,終於開了禁。作品在對“酒”的詳盡鋪敘中,麻痹對手、引誘對手、迷惑對手、動搖對手、瓦解對手,把楊志一夥一步步引入圈套,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在推動故事情節的逐步發展里,“酒”表現為一種“智”的形態。

展示小說人物的內心世界

《阿Q正傳》中,阿Q的革命幻想曲就是酒力作用的結果。阿Q“飄飄然的飛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這天晚上,在他的頭腦里構想出一幅“阿Q式”的革命圖景:他想像“未莊的一夥鳥男女”對他下跪求饒,而他依然把他們統統除掉,“酒”在這裡成為阿Q精神解脫的途徑。他巴望從浮財到女人都歸他所有。儘管阿Q對革命的認識是十分糊塗、有限的,甚至還是錯誤的,但這種對剝削者的復仇心理,對財產再分配的強烈要求,表達了廣大農民的合理願望。在土谷祠中描繪阿Q對革命種種構想的文字,把阿Q的內心世界充分展現在讀者面前。試想憑阿Q的社會地位和所處的社會環境,他“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於是阿Q因酒而“神遊八極”,在想像的空間裡溝通了心理、現實與“理想”。在展示小說人物的內心世界時,“酒”則表現為一種“游”的形態。

在作家筆下,酒的表現形態何其神妙!酒在文學作品中的作用,值得我們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