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正文

又見“芳華”

深得廣大觀眾喜愛的尹派優秀傳人王君安,將率領福建省芳華越劇團蒞臨廣州演出原創劇目《柳永》,角逐“梅”。訊息傳來,在我心中泛起陣陣漣漪。

“芳華”由越劇藝術大師尹桂芳先生於1946年創立於上海,1959年遷至福州,至今已近70載。尹先生雖於2000年故去,但她所開創的越劇尹派藝術依然薪火不滅,代代相傳,擁有大量的觀眾。

由於歷史的原因,尹先生巔峰時期的藝術未能留下點滴影像資料,這實在讓人扼腕痛惜,也確實是越劇史、戲曲史上的一大憾事。因此,觀眾對尹派傳人的關注和期望更加熱切。

王君安十一歲起便在“芳華”學戲,是尹先生親自看中並重點培養的苗子。她學的第一出大戲就是尹派名劇《盤妻索妻》,而另一出尹派名劇《紅樓夢》也成為她的成名之作。1986年,年僅16歲的王君安因飾演賈寶玉而蜚聲上海、香港,當時,尹先生拖著“文革”中致殘的身子帶領和陪同君安等演員一起謝幕,有一回竟謝了30餘次,雷鳴般的掌聲不讓師徒二人離開午台!許多觀眾喜極而泣,慶幸尹派“寶玉”後繼有人。自此,王君安亦與茅威濤、趙志剛、蕭雅成為尹派四大優秀傳人。此後,尹先生又邀著名電影導演黃祖謨先生和作曲家連波先生整理尹派劇目《玉蜻蜓》,在先生的調教和名導的指導下,君安以此劇獲得文華獎。1996年,她赴美留學,2006年回國,2008年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劇(尹派)傳承人稱號。雖然她出國多年,觀眾非但沒有忘記她,而且每次回國演出,眾多觀眾還舉著“君安盼君歸”的燈牌深情挽留。一時,“王君安現象”傳為美談。

越劇《柳永》是福建著名劇作家王仁傑先生為王君安度身創作的一齣戲。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越劇《柳永》擷取了柳永一生的幾個重要片斷,將柳永的《鳳棲梧》《鶴沖天》《霖鈴》《望海潮》《少年游》《八聲甘州》等詞融到劇情中,全劇凝鍊、雋永、典雅盡透宋詞風骨。

此劇的二度創作有不小的難度,作者弱化了戲劇的外部衝突,注重刻畫柳永的內心世界。唱詞極具文采,與越劇的通俗唱白有一定的距離。在導演的點撥下,君安艱難地走近角色、走進人物。作為原創劇目,她經歷了全省乃至全國巡演的磨鍊,表演漸入佳境,一代詞人的跌宕人生,終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王君安藝術生涯中邁出的堅實、重要的一步,尹派“藝術之林”又添新樹。

與君安一起行進在創作旅程中的,不僅有她在“芳華”台前幕後同甘共苦的合作夥伴,更有一批翹首以待的“君迷”們。他們做足功課,幾乎要與君安同步進入“創作狀態”,隨著劇的上演,他們已把柳詞、仁傑先生的唱詞、君安賦於尹派神韻的唱詞爛熟於心,這種演員與觀眾水 * 融的景象,令人嘖嘖稱讚!

我常為尹先生的表演而感動,也為尹先生的坎坷遭遇而悲慟。有時談及先生,我會哽咽不能自制。不過,我並不悲觀,因為尹先生創立的尹派藝術是豐碑、是寶庫。正等待著王君安等一批當代藝術家,進一步去挖掘、去汲取、去注入新的生命力!

來源:福州日報 2015-05-17 10:58:54
又見“芳華”_又見“芳華”作文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