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樂齡”
在新加坡居住一段時間,感慨良多,這裡敬重老人蔚然成風,連“老齡”、“老年”都由“樂齡”這個詞替代。“樂齡之鄉”即老人俱樂部,“樂齡熱線”即老年諮詢熱線,“樂齡之聲”,則是一本研究老人社會學的刊名。
一般來說,一個人步入垂垂暮年,不免怕提一個“老”字,覺得“老齡、老年”這些詞意味著事業的終結、人生的末路。用“樂齡”一詞,似乎更為積極、合理。對此,我認為有他人認識和自我認識兩個方面——
先說說他人認識。後生小輩要正確認識和對待老年人,不要因為老年人反應遲鈍、思維退化、體力衰弱,就鄙夷甚至遺棄他們,視之為累贅。生老病死是一切生命的自然規律。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年人是強者,他們的智慧臻於豐富,經驗趨於成熟,若後生小輩和社會能熱情相待,他們就能在退出社會舞台後獲得更多的“樂”。譬如,做兒女的抽一個雙休日陪老人聊天出遊;父母生日送一束鮮花,敬一杯美酒;老人偶有小恙,主動上門探視或陪同求醫;過年時給年邁的父母一些“壓歲錢”;支持喪偶的老人再婚;等等。社會上也應當多建立一些“樂齡之鄉”之類的老年文體娛樂場所、看護服務場所,豐富和方便老年人的生活。
“樂齡”的意義,更在於老年人的自我認識。從人生的旅程來看,過了60歲,當是進入了最為快樂的人生階段。工作的重負已經卸去或減輕,子女也已立業,甚或成家;自己靠養老金度日,豈不“樂”哉?蕭伯納說得好:“60歲以後才是真正的人生。”林語堂則提倡,60歲以上的人要有一種“早秋精神”,因為那是一個“翠綠與黃金相混,悲傷與喜悅相雜,希望與回憶相間”的歲月。在這一歲月里,老年人要自我調適,自我發揮,精神上多一些慰藉,心理上多一些安撫,生活上多一些樂趣,瀟灑從容地走完暮色中的歸程,讓自己的晚年充滿歡聲笑語。
年屆“樂齡”,不亦樂乎?
來源:三明日報 2017-09-27 19:1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