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東關

東關

①在今安徽含山縣西南六十里東關鎮西北,裕溪河東岸濡須山上。三國吳諸葛恪築,隔濡須水與七寶山上的西關相對。《三國志·魏書·齊王芳傳》:嘉平四年(252),征南大將軍王昶等征吳,“吳大將軍諸葛恪拒戰,大破眾軍於東關”。即此。

②即義陽三關之一的武陽關。在今河南信陽縣南,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因位置偏東,故名東關。《魏書·中山王英傳》:永平二年(509)進取三關。英曰:“東關易攻,宜先取之。”乃“身督諸軍向東關”。即此。

③在今湖北崇陽縣南。《方輿紀要》卷76崇陽縣:東關在“縣南六十里。其相近者曰高視山,接江西寧州界。寇盜充斥,此為扼要之所,向設官兵戍守”。

④在今湖北省荊門市北。《方輿紀要》卷77荊門州:東關在“州北一里。宋末設以禦敵”。

⑤在今湖南綏寧縣西南。《方輿紀要》卷82綏寧縣:東關“在城(今寨市鎮)東。城西又有西關”。

⑥在今廣西桂林市東。《方輿紀要》卷107臨桂縣:東關“在府城東江門外。又有南北兩關及府西南文昌門外之中關,皆近郊之捍衛也”。

⑦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方輿紀要》卷104廉州府合浦縣:東關“在府東北,明初置,久廢。嘉靖十五年重修,改曰條風關”。

⑧明置,在今廣西宜州市東。《方輿紀要》卷109宜山縣:東關“在府城東。成化三年,壘石為垣,以護民居,亦曰迎恩關”。


(1)在今安徽省含山縣西南濡須山上。三國吳諸葛恪築,隔濡須水與七寶山上的西關相對。北控巢湖,南扼長江,為吳、魏兩國兵爭要地。嘉平四年(252年)魏徵南大將軍王昶等征吳,“吳大將軍諸葛恪拒戰,大破眾軍於東關”,即此。南北朝仍為軍事重地。(2)又名武陽關。隋、唐時亦名禮山關,宋時又名大塞嶺。在今河南省羅山縣南。

東關字典分解

東關的解釋 (1).關隘名。 三國 吳 諸葛恪 築。為 魏 、 晉 、 南北朝 時的要衝。故址在今 安徽省 含山縣 西南 濡須山 上。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曹景

東的解釋 東 (東) dōng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

關的解釋 關 (關) guān 閉,合攏:關門。關閉。關張。關停並轉(zh僴 )。 拘禁:關押。關禁。 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守衛處所:關口。關隘。關卡(qi?)。關

不妨一看:東江塘【歷史地名】

即今廣西河池市東環江西之東江鎮。清光緒《廣西輿地全圖》宜山縣圖:西北有東江塘墟。

東關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