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令史

令史

官名。戰國秦置。縣府屬吏。一般低級官吏亦稱令史漢朝蘭台尚書台、三公府及大將軍等府皆置,位在諸曹掾下。據《後漢書 ·百官志》,太尉府令史及御屬二十三人。又有記室令史、門令史、閣下令史之稱。三國、晉皆沿置。晉以來,除尚書台、蘭台置令史外,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府屬諸曹亦置。所主除文書,又有主圖、主譜令史等。實已成為各機關皆設的一種低級辦事員吏。然尚書諸曹之令史頗有實權。梁、陳沿之。北魏亦同。北齊則諸省台府寺等官寺皆置,均有品秩。兩晉南北朝又分為正令史、書令史等級別。尚書省置都令史,職權甚重。隋、唐、五代中央部分官署吏職亦稱令史。尚書省六部諸司、諸台省、東宮詹事府、左右春坊及其下各局署皆隨曹閒劇而置,掌文書案牘(其餘九寺諸監衛則置府史),亦常差充他職,如捉錢令史、甲庫令史等,為流外官。隋朝令史得官者甚少,唐初官吏不充,遂優其升遷敘次,令史兩考署職,故六、七年有升至本司主事及上縣尉者。一般則限八考以上入流; 若能通倉頡、史籀篇者,併入流為職事官。宋朝三省及在京官署亦置,主文案,選限滿可以出官。遼中書省所置由進士充任。文官及武官均設,朝廷中書機構之令史參與朝廷冊封等大典。金代令史有女真、漢人、進士、宰執子弟、吏員轉補等區別,出仕之制各異。元朝省、部、台、院均有此職,多從下一級衙門令史中選充。武宗至大元年(1308)規定,半數由在職官員充任。


官名,戰國時秦置,為縣令縣長的屬吏,一般的低級吏員也稱令史。漢朝三公府、大將軍府、蘭台、尚書台皆置令史,位在諸曹掾下,俸百石至六百石。閤下令史掌閤下威儀事;記室令史掌上章表報書記;蘭台令史掌上奏及印工文書;門令史掌府門;其餘令史掌本曹文書。見《後漢書·百官志》。令史限滿可補郎、丞、尉。三國魏晉沿置。晉以來,除尚書台、蘭台置令史外,諸公府及位從公者之府也置。除掌文書之令史外,還有掌圖掌譜等令史。除尚書諸曹令史很有實權外,其餘令史實已成為普通的辦事人員。梁陳北魏沿置。北齊各省台府寺等皆置令史,都有品秩。隋唐五代尚書省六部各司、各台省、東宮詹事府、左右春坊及其下局署隨曹事多少急緩而置,掌文書案牘。捉錢令史、甲庫令史等為流外官。隋朝置令史,能升遷者甚少。唐朝官吏不足,六七年內能升本司主事或縣尉,能入流。宋朝三省及京官之署也置,掌文案。遼代中書省的令史由進士充任,參與朝封等大典。金也置。元朝省部台院令史多由下級衙門令史中選拔。詳各朝官志。

令史字典分解

令史的解釋 (1).官名。 漢 代蘭台尚書屬官,居郎之下,掌文書事務,歷代因之。 隋 唐 以後,成為三省、六部及御史台低級事務員之稱,位卑秩下,不參官品。至 明 代遂廢。

令的解釋 令 líng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lǐng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lìng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

史的解釋 史 shǐ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亦指記述、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科:歷史。通史。斷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學史。史詩。史部(古代圖書分類的一大部類,包括各類

順便了解:令狐邵【歷史人物】

字孔叔,太原(今屬山西)人。初被曹操召署軍謀掾,後為弘農太守、羽林郎、虎賁中郎將。任職弘農期間,提倡讀經,蔚成風氣。三國魏太原人,字孔叔。漢獻帝建安初,依袁紹。建安九年,曹操破鄴,被執當斬,操釋之,署軍謀掾。後徙丞相主簿,出為弘農太守,政清善教,不好獄訟。是時郡無知經者,乃遣人就樂詳學經,粗明乃還,由是弘農學業轉興。魏文帝黃初初年,征拜羽林郎,遷虎賁中郎將。病卒。

令史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