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讓

官制用語。朝廷高級官員在得到任命後,一般皆上表辭讓,以示謙遜。不讓者反成特例。東晉王述遷尚書令,不讓,“(其)子坦之諫,以為故事應讓”(《晉書·王湛傳》)。地位較低的官一般不須辭讓。《南齊書·謝朓傳》:“遷尚書吏部郎,朓上表三讓,中書疑朓官未及讓,以問祭酒沈約。”

讓字典分解

讓的解釋 讓 (讓) ràng 不爭,盡(j媙 )著旁人:讓步。讓位。謙讓。 請:讓茶。 許,使:不讓他來。 任憑:讓他鬧去。 被:讓雨淋了。 索取一定代價,把東西給人:

不妨一看:讓梨【歷史典故】

《後漢書.孔融傳》:“融幼有異才”李賢注引“融家傳”:“(融)年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按照道理和規矩的意思)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事又見《文士傳》)《南史.王泰傳》:“(泰)年數歲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於床,群兒競之,泰獨不取。問其故,對曰:‘不取自當得賜。’由是中表異之。”後以“讓梨”、“讓棗推梨”用為宣揚封建悌道的典故。《三字經》:“融四

讓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