欂櫨

拼音:bó lú

欂櫨的解釋

亦作“ 欂盧 ”。柱上承托棟樑的方形短木。即斗拱。《禮記·明堂位》“山節” 漢 鄭玄 註:“山節,刻欂盧為山也。” 唐 獨孤《馬退山茅亭記》:“冬十二月作新亭於 馬退山 之陽,因高邱之阻以面勢,無欂櫨節梲之華。” 明 楊慎 《和方思道毛塢之什》之三:“愔愔灶觚桐,采自樵人塢。徽軫不得薦,欂櫨亦何補。” 清 趙翼 《八月二日天寧寺旁巽宮樓火》詩:“十層瓴甓落遍地,萬株欂櫨飛滿空。”

詞語分解

  • 欂的解釋 欂 ó 椽子。 〔欂櫨〕柱頂上承托棟樑的方木。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櫨的解釋 櫨 (櫨) ú 落葉灌木,花黃綠色,秋天變成紅色,木材黃色,可制家具,亦可做染料。通稱“黃櫨”。 柱上方木,斗拱。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