恇撓

拼音:kuāng náo

恇撓的解釋

亦作“ 恇橈 ”。膽小怕事。《宋書·劉鍾傳》:“計其人情恇撓,必不久安。”《宋書·蔡興宗傳》:“ 義恭 素性恇橈,阿順 法興 ,常慮失旨,聞 興忠 言,輒戰懼無計。”《南史》作“恇撓”。 唐 陸龜蒙 《野廟碑》:“一旦有大夫之憂,當報國之日,則恇撓脆怯,顛頓竄踣,乞為囚虜之不暇。”

詞語分解

  • 恇的解釋 恇 ā 驚恐;懼怕:“時國無嗣主,內外恇懼。” 怯弱,虛弱:“尺虛者,行步恇然。” 料到:“則打的一拳,不恇就打殺了。”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撓的解釋 撓 (撓) á 攪,攪動:“使水濁者,魚撓之”。 擾亂,阻止:撓亂。阻撓。 彎曲(喻屈服):撓曲(?)。撓折。撓志(屈節從人)。百折不撓。 搔,輕輕抓:撓癢。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