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國語詞典 >> 惕然在字典中的解釋

惕然

拼音:tì rán

惕然的解釋

(1).惶恐貌。《晏子春秋·雜上九》:“ 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 聞之,不待時而入見 景公 ,公汗出惕然。” 漢 劉向 《說苑·尊賢》:“諸侯舉兵以伐 齊 , 齊王 聞之,惕然而恐。”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謀議弗臧,職業不舉,惕然內訟,深媿初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馮相 見了洞門,知非人世,惕然不敢進步入洞。”

(2).憂慮貌。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六軍守衛於空宮,百吏宴安於私室,忝為臣子,誰不惕然。” 宋 陸游 《歲暮感懷詩:“長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義勸》:“你雖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將邁矣,君可惕然。”

(3).警覺省悟貌。《史記·龜策列傳》:“ 元王 惕然而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郭汾陽 治第,謂工人曰:‘好築此牆,勿令不牢。’築者釋錘而對曰:‘數十年來,京城達官家牆皆是□□築,今某死,某亡,某敗,某絶,人自改換,牆固無恙。’令公聞之,惕然動心即日請老。”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在坐諸友聞知,惕然皆有惺悟。”

詞語分解

  • 惕的解釋 惕 ì 戒懼,小心謹慎警惕。惕懼。惕惕。惕厲(心懷戒懼。亦作“惕礪”)。 疾速:“一日惕,一日留”。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然的解釋 然 á 對,是:然否。不然。不以為然。 以為對,答應,信守:然納(以為對而採納)。然諾(許諾,信守諾言)。 這樣,如此:當然然後。然則。 表示一種語氣(.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然”;.表比擬
惕然的意思_惕然的解釋_國語詞典評論
惕然的意思_惕然的解釋_國語詞典
惕然的意思_惕然的解釋_國語詞典糾錯

惕然的意思_惕然的解釋_國語詞典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