殽烝

拼音:yáo zhēng

殽烝的解釋

亦作“ 殽脀 ”。指將煮熟牲體節解,連肉帶骨放在俎上,以享賓客。《儀禮·特牲饋食禮》:“眾賓及眾兄弟、內賓宗婦、若有公有司私臣,皆殽脀。”左傳·宣公十六年》:“ 晉侯 使 士會 平王室, 定王 享之, 原襄公 相禮,殽烝。” 杜預 註:“烝,升也,升殽於俎。”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七:“‘享有體薦,宴有折俎’……折俎謂體解節折,升之於俎,物皆可食,所以示慈惠,亦謂之殽烝。”

詞語分解

  • 殽的解釋 殽 á 同“淆”。 殽 á 古同“餚”。 殽 à 古同“效”,效法。 筆畫數:; 部首:殳; 筆順編號:
  • 烝的解釋 烝 ē 眾多:烝民。 古代特指冬天的祭祀:“冬祭白烝”。 美。 進獻。 同“蒸”,熱氣上升。 古代指與母輩 * 。 筆畫數:; 部首:灬; 筆順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