蟕蠵

拼音:zuī xī

蟕蠵的解釋

亦作“ 蟕蛦 ”。一種大龜。 晉 孫綽 《望海賦》:“瑇瑁熠爍以泳游,蟕蠵煥爛以映漲。”《南齊書·張融傳》:“蟕蠵瑁蛑,綺貝繡螺。”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蟕蠵者,俗謂之茲夷,乃山龜之巨者。人立其背上,可負而行。產 潮 循 山中,鄉人採之,取殻以貨。” 唐 李商隱 《碧瓦》詩:“ 吳 市蟕蛦甲, 巴 賨翡翠翹。”一本作“ 蠀蛦 ”。 朱鶴齡 箋註:“蟕蛦,大龜。其甲即瑇瑁之類,故 吳 市有之。”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一·蠵龜》

詞語分解

  • 蟕的解釋 蟕 ī 〔蟕蠵( ?)〕古書上說的一種大龜。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蠵的解釋 蠵 ī 〔蠵龜〕海產的大龜,身體長約一米,四肢呈槳狀,吃魚蝦等,卵可食,龜甲可以入藥。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