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秦王掃六合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回?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詩詞問答

問:古風·秦王掃六合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古風·秦王掃六合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古風·秦王掃六合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秦王嬴政以虎視龍捲之威勢,掃蕩、統一了戰亂的中原六國。
天子之劍一揮舞,漫天浮雲消逝,各國的富貴諸侯盡數遷徙到鹹陽。
所謂大命天與,宏圖大略駕御群雄。
天下兵器鑄為十二金人,函谷關的大門向東面大開,國內太平。
會稽嶺刻石記下豐功偉績,馳騁琅琊台瞭望大海,何處是仙島蓬萊?
用了七十萬刑徒在驪山下修建陵墓,勞民傷財!
盼望著神仙賜長生不老之藥來,徒然心哀!
派大海船入海,用連發的弓箭射殺山一樣大的鯨魚,是為了清除所謂的妖怪。
喔,那鯨魚多么大啊,額頭就有山丘大,呼吸時揚起的波浪勢如雲聲如雷。
魚刺一張開,青天看不見,有他們在海里,怎能到蓬萊?
徐芾用樓船載三千童男童女去尋仙藥,至今沒有回來!
看看驪山腳下的深土裡,金棺盛的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

注釋
崔嵬:高大貌。
鬈鬣:魚脊和魚頜上的羽狀部分。

詩文賞析


( 揮一作飛 )
 此詩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規諷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內容而言並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見卓識,但就其動盪開合的氣勢、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而言,實堪稱獨步。全詩大體可分前後兩段,前段為賓,後段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揚,忽翕忽張,最後蓋棺論定。
  前段從篇首至“騁望琅邪台”,頌揚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統一業績。頭四句極力渲染秦始皇消滅六國平定天下的威風。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掃”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張揚了秦王之赫赫聲威。再用“虎視”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覺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勢”。緊接著寫統一天下的具體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雲”象徵當時天下混亂陰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劍一揮,則寰區大定,一人“決”字,顯得何其果斷,有快刀斬亂麻之感。於是乎天下諸侯皆西來臣屬於秦了。由於字字擲地有力,句句語氣飽滿,不待下兩句讚揚,讚揚之意已溢於言表。“明斷”句一作“雄圖發英斷”,但不管“明斷”、“英斷”也好,“雄圖”、“天啟”、“大略”也好,總算把對政治家的最高讚詞都用上了。詩篇至此,一揚再揚,預為後段的轉折蓄勢。緊接“收兵”二句寫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所採取的鞏固政權兩大措施,亦是張揚氣派。一是收集天下民間兵器,熔鑄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於是秦和東方交通的咽喉函谷關便可敞開了。二是於琅邪台、會稽山等處刻石頌秦功德,為維護統一作輿論宣傳。“會稽嶺”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數千里,詩人緊接寫來,有如信步戶庭之間。“騁望“二字形象生動地展示出秦王當時志盈意滿的氣概。秦之統一措施甚多,擇其要者,則綱舉目張,敘得簡勁豪邁。對秦王的歌頌至此臻極,然而物極必反,這猶如《過秦論》的開篇,直是轟轟烈烈,使後來的反跌之筆更見有力。
  後段十二句,根據歷史事實進行生動藝術描寫,諷刺了秦王驕奢淫侈及妄想長生的荒唐行為。先揭發其驪山修墓奢靡之事。秦始皇即位第三十五年,發宮刑罪犯七十多萬人建阿房宮和驪山墓,揮霍恣肆,窮極民力。再揭發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舉。始皇二十八年,齊人徐市說海上有蓬萊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藥,於是始皇遣徐市帶童男女數千人入海追求,數年無結果。此即“采不死藥”事。“茫然使心哀”是擔心貪慾未必能滿足的恐懼和空虛。這四句對於前段,筆鋒陡轉,真如駿馬注坡。寫始皇既期不死又築高陵,揭示出其自私、矛盾、慾令智昏的內心世界。但詩人並沒有就此草草終篇,在寫其求仙最終破產之前,又掀起一個波瀾。據史載徐市詐稱求藥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魚阻礙之故,於是始皇派人運著連續發射的強弩沿海射魚,在今山東煙臺附近海面射死一條鯨。此節文字運用浪漫想像與高度誇張手法,把獵鯨場面寫得光怪陸離,有聲有色,驚險奇幻:赫然浮現海面上的長鯨,驟然看來好似一尊山嶽,它噴射水柱時水波激揚,雲霧瀰漫,聲如雷霆,它鬐鬣張開時竟遮蔽了青天……。詩人這樣寫,不但使詩篇增添了一種驚險奇幻的神秘色彩,也是製造希望的假象,為篇終致命的一跌作勢。長鯨征服了,不死之藥總可求到吧。結果不然,此後不久,始皇就在巡行途中病死。“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這是最後的反跌之筆,使九霄雲上的秦王跌到地底,真是驚心動魄,以此二句收束築陵、求仙事,筆力陡健,而口吻冷雋。想當初那樣“明斷”的英主,竟會一再被方士欺騙,仙人沒做成,只留下一堆寒冷的骨灰,而“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讓方士大討其便宜。歷史的嘲弄是多么無情啊。
  此詩雖屬詠史,但並不僅僅為秦始皇而發。唐玄宗和秦始皇就頗相類似:兩人都曾勵精圖治,而後來又變得驕侈無度,最後迷信方士妄求長生。據《資治通鑑》載:“(玄宗)尊道教,慕長生,故所在爭言符瑞,群臣表賀無虛月。”這種蠢舉,結果必然是貽害於國家。可見李白此詩是有感而發的。全詩史實與誇張、想像結合,敘事與議論、抒情結合,欲抑故揚,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現實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風》中的力作。
(胡國瑞)

標籤:抒情

詩詞推薦

  • 鸚鵡洲

    李白唐代〕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夢江南·昏鴉盡

    納蘭性德清代〕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思佳客 賦半面女髑髏

    吳文英宋代〕釵燕攏雲睡起時。隔牆折得杏花枝。青春半面妝如畫,細雨三更花又飛。輕愛別,舊相知。斷腸青冢幾斜暉。斷紅
  • 出塞

    王昌齡唐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眼兒媚·中元夜有感

    納蘭性德清代〕手寫香台金字經,惟願結來生。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鑒微誠。欲知奉倩神傷極,憑訴與秋擎。西風不管,一池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天涯

    李商隱唐代〕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踏莎美人·清明

    納蘭性德清代〕拾翠歸遲,踏春期近,香箋小迭鄰姬訊。櫻桃花謝已清明, 何事綠鬟斜嚲、寶釵橫。淺黛雙彎,柔腸幾寸,不堪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并州

    黃庭堅宋代〕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認青袍。心隨汝水春波動,興與並門夜月高。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臯。酒船
  • 秋夜

    朱淑真宋代〕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

    蔣氏女宋代〕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關情

    納蘭性德清代〕蜀弦秦柱不關情,盡日掩雲屏。已惜輕翎退粉,更嫌弱絮為萍。東風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盡一簾紅雨,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酒泉子·羅帶惹香

    溫庭筠唐代〕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淚痕新,金縷舊,斷離腸。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綠陰濃,芳草歇,柳花狂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

    蘇軾宋代〕濕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乾。夜深花正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憶秦娥

    何夢桂宋代〕傷離別。江南雁斷音書絕。音書絕。兩行珠淚,寸腸千結。傷心長記中秋節。今年還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度荊門望楚

    陳子昂唐代〕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台。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城分蒼野外,樹斷白雲隈。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 魯連台

    屈大均清代〕一笑無秦帝,飄然向海東。誰能排大難?不屑計奇功。古戍三秋雁,高台萬木風。從來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寄淮南友人

    李白唐代〕紅顏悲舊國,青歲歇芳洲。不待金門詔,空持寶劍游。海雲迷驛道,江月隱鄉樓。復作淮南客,因逢桂樹留。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黃鶴樓聞笛

    李白唐代〕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殘花

    李清照宋代〕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花謝為花開,花飛為花悲。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
  • 防有鵲巢

    佚名先秦〕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
古風·秦王掃六合原文_古風·秦王掃六合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