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謠

作者:於鵠 朝代:唐代

巴女謠原文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詩詞問答

問:巴女謠的作者是誰?答:於鵠
問:巴女謠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巴女謠是什麼體裁?答:七古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一個巴地小女孩騎著牛兒,唱著竹枝詞,沿著處處盛開著荷花、鋪展菱葉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門,我知道我家門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籬笆。

注釋
巴:地名,今四川巴江一帶。
竹枝:竹枝詞,指巴渝(今重慶)一帶的民歌。
藕絲:這裡指荷葉、荷花。傍:靠近,鄰近。
還家錯:回家認錯路。
槿籬:用木槿做的籬笆。木槿是一種落葉灌木。

詩文賞析

詩人以平易清新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恬靜閒雅的巴女放牛圖。“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寫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煙靄四起,江上菱葉鋪展,隨波輕漾,一個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騎在牛背上面,亢聲唱著山歌,沿著江邊彎彎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迴轉家去。如此山鄉風味,極其清新動人。

下兩句:“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純然是小孩兒天真幼稚的說話口氣,像是騎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對於旁人的一段答話。這時天色漸漸晚了,可是這個頑皮的小傢伙還是一個勁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聽任牛兒不緊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會兒天黑下來,要找不到家門了!不料這個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為然地說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見伸出木槿籬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葉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開華,花有紅、白、紫等色,本是川江一帶農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當作辨認的標誌。小女孩這番自作聰明的回話,正像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經地告訴人們“我家爺爺是長鬍子的”一樣的引人發笑。詩中這一逗人啟顏的結句,對於描繪人物的言語神情,起了畫龍點睛的妙用。

古人說:“詩是有聲畫。”這首小詩就是如此。因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豐富的色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綠和竹篙上紫、白相間的槿花),而且還有姑娘清脆的歌聲。《竹枝詞》是流行在巴渝一帶的民歌,從詩人劉禹錫的仿作來看,謳歌天真純潔的愛情是它的基本內容。從此詩中可以想見,這位巴女正是在縱情歌唱著她青春的情懷,這從“藕絲菱葉”似乎也能得到一點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騎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著,像移動的電影鏡頭一般,慢慢地把讀者的視線引向空闊的遠方。“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使整首詩充滿樂觀開朗的氣息,給予讀者一種健康的美的享受。

這是於鵠採用民謠體裁寫的一篇詩作,詞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氣息,反映了川江農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靜生活的一個側面,讀來饒有雋永動人的天然情趣。

標籤:民謠兒童鄉村生活田園

詩詞推薦

  • 桃花源記

    陶淵明魏晉〕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 夏日田園雜興

    范成大宋代〕杞菊垂珠滴露紅,兩蛩相應語莎叢。蟲絲罥盡黃葵葉,寂歷高花側晚風。
  • 晚晴

    杜甫唐代〕村晚驚風度,庭幽過雨沾。夕陽薰細草,江色映疏簾。書亂誰能帙,懷乾可自添。時聞有餘論,未怪老夫潛。
    巴女謠原文_巴女謠的賞析_古詩文
  • 冬日田園雜興

    范成大宋代〕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藥繞江郊。霜風搗盡千林葉,閒倚筇枝數鸛巢。
    巴女謠原文_巴女謠的賞析_古詩文
  • 月出

    佚名先秦〕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 渭川田家

    王維唐代〕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
  • 招隱二首

    左思魏晉〕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岩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非必
  • 桑茶坑道中

    楊萬里宋代〕晴明風日雨乾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巴女謠原文_巴女謠的賞析_古詩文
  • 歸去來兮辭·並序

    陶淵明魏晉〕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 閒詠二絕

    黃圖安〔清代〕落花天氣半晴陰,好去尋芳傍碧林。是物含情知愛惜,鶯聲聲里喚春深。桃花水到報平渠,喜動新流見躍魚。一枕
    巴女謠原文_巴女謠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 盟鷗

    辛棄疾宋代〕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履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鳥,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
  • 浣溪沙·桃杏風香簾幕閒

    孫光憲五代〕桃杏風香簾幕閒,謝家門戶約花關,畫梁幽語燕初還。繡閣數行題了壁,曉屏一枕酒醒山,卻疑身是夢魂間!
    巴女謠原文_巴女謠的賞析_古詩文
  • 初夏即事

    王安石宋代〕石樑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 千秋歲·詠夏景

    謝逸宋代〕楝花飄砌。蔌蔌清香細。梅雨過,苹風起。情隨湘水遠,夢繞吳峰翠。琴書倦,鷓鴣喚起南窗睡。密意無人寄。幽
  • 風鳶圖詩

    徐渭明代〕柳條搓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巴女謠原文_巴女謠的賞析_古詩文
  • 南歌子·鳳髻金泥帶

    歐陽修宋代〕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閒妨了繡功夫,
    巴女謠原文_巴女謠的賞析_古詩文
  • 田園樂七首·其一

    王維唐代〕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
  • 阮郎歸 有懷北游

    張炎宋代〕鈿車驕馬錦相連。香塵逐管弦。瞥然飛過水鞦韆。清明寒食天。花貼貼,柳懸懸。鶯房幾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鵑。
    巴女謠原文_巴女謠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 思家

    鄭燮清代〕我夢揚州,便想到揚州夢我。第一是隋堤綠柳,不堪煙鎖。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紅橋火。更紅鮮冷淡不成圓
    巴女謠原文_巴女謠的賞析_古詩文
  • 婦病行

    佚名兩漢〕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飢且寒,有過慎
巴女謠原文_巴女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