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羊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無羊原文

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爾羊來思,其角濈濈。爾牛來思,其耳濕濕。

或降於阿,或飲於池,或寢或訛。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餱。三十維物,爾牲則具。

爾牧來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爾羊來思,矜矜兢兢,不騫不崩。麾之以肱,畢來既升。

牧人乃夢,眾維魚矣,旐維旟矣,大人占之;眾維魚矣,實維豐年;旐維旟矣,室家溱溱。

詩詞問答

問:無羊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無羊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無羊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小雅·鴻雁之什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誰說你們沒有羊?一群就有三百隻。誰說你們沒有牛?七尺高的有九十。你的羊群到來時,只見羊角齊簇集。你的牛群到來時,只見牛耳擺動急。
有的奔跑下高丘,有的池邊把水喝,有的睡著有的醒。你到這裡來放牧,披戴蓑衣與斗笠,有時背著乾糧餅。牛羊毛色三十種,犧牲足夠祀神靈。
你到這裡來放牧,邊伐細柴與粗薪,邊獵雌雄天上禽。你的羊群到來時,羊兒小心緊隨行,不走失也不散群。只要輕輕一揮手,全都躍登滿坡頂。
牧人悠悠做個夢,夢裡蝗蟲化作魚,旗畫龜蛇變為鷹。請來太卜占此夢:蝗蟲化魚是吉兆,預示來年豐收慶;龜蛇變鷹是佳征,預示家庭添人丁。

注釋
爾:指放牧牛羊者。
三百:與下文“九十”均為虛指,形容牛羊眾多。維:為。
犉(rún):大牛,牛生七尺曰“犉”。
思:語助詞。
濈(jí)濈:一作“戢戢”,群角聚集貌。
濕濕:搖動的樣子。
阿(ē):丘陵。
訛(é):同“吪”,動,醒。
牧:放牧。
何:同“荷”,負,戴。蓑(suō):草制雨衣。
餱(hóu):乾糧。
物:毛色。
牲:犧牲,用以祭祀的牲畜。具:備。
以:取。薪:粗柴。蒸:細柴。
雌雄:“飛曰雌雄”,此句言獵取飛禽。
矜(jīn)矜:小心翼翼。兢(jīng)兢:謹慎緊隨貌,指羊怕失群。
騫(qiān):損失,此指走失。崩:散亂。
麾(huī):揮。肱(ɡōnɡ):手臂。
畢:全。既:盡。升:登。
眾:蝗蟲。古人以為蝗蟲可化為魚,旱則為蝗,風調雨順則化魚。
旐(zhào):畫有龜蛇的旗,人口少的郊縣所建。旟(yǔ):畫有鷹隼的旗,人口眾多的州所建。
大人:太卜之類官。占:占夢,解說夢之吉凶。
溱(zhēn)溱:同“蓁蓁”,眾盛貌。

詩文賞析

第一章描述所牧牛羊之眾多,開章劈空兩問,問得突兀。前人常指“爾”為“牛羊的所有者”,不妥:“所有者”既有牛羊,竟還會有“誰”疑其“無羊”,那是怪事。倘指為奴隸主放牧的奴隸,則問得不僅合理,還帶有了詼諧的調侃意味。奴隸只管放牧,牛羊原本就不屬於他。但詩人一眼看到那么多牛羊,就情不自禁高興地與牧人扯趣:“誰說你沒有羊哪?看看,這一群就是三百!”極為自然。劈空兩問,問得突兀,卻又詼諧有情,將詩人乍一見到眾多牛羊的驚奇、讚賞之情,表現得極為傳神。

許許多多牛羊集聚在一起,氣象很壯觀。倘若運用“羊來如雲”“牛聚如潮”來比擬,當也算得形象了。但此詩作者不滿足於此類平庸的比喻,他巧妙地選擇了牛羊身上最富特徵的耳、角,以“濈濈”“濕濕”稍一勾勒,那(羊)眾角簇立、(牛)群耳聳動的奇妙景象,便逼真地展現在了讀者眼前。這樣一種全不藉助比興,而能夠“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梅堯臣語)的直賦筆墨,確是很高超的。

第二、三章集中描摹放牧中牛羊的動靜之態和牧人的嫻熟技藝,堪稱全詩寫得最精工的篇章。“或降”四句寫散布四近的牛羊何其自得:有的在山坡緩緩“散步”,有的下水澗俯首飲水,有的躺臥草間似乎睡著了,但那耳朵的陡然聳動、嘴角的細咀慢嚼,說明它們正醒著。此刻的牧人正肩披蓑衣、頭頂斗笠,或砍伐著柴薪,或獵取著飛禽。一時間藍天、青樹、綠草、白雲,山上、池邊、羊牛、牧人,織成了一幅無比清麗的放牧圖景。圖景是色彩繽紛的,詩中用的卻純是白描,而且運筆變化無端:先分寫牛羊、牧人,節奏舒徐,輕筆點染,表現著一種悠長的抒情韻味。方玉潤《詩經原始》嘆其“人物並處,兩相習自不覺兩相忘”,正真切領略了詩境之幽靜和諧。待到“麾之以肱,畢來既升”兩句,筆走墨移間,披蓑戴笠的牧人和悠然在野的牛羊,霎時匯合在了一起。畫面由靜變動,節奏由緩而驟,牧人的臂肘一揮,滿野滿坡的牛羊,便全都爭先恐後奔聚身邊,緊隨著牧人升登高處。真是物隨人慾、揮斥自如,放牧者那嫻熟的牧技和畜群的訓習有素,只以“麾之”二語盡收筆底。

全詩至此,已將放牧中的詩情畫意寫盡,收尾就很難。若還是從牛羊身上落筆,則不見好處。此詩收尾之奇,正在於全然撇開牛羊,而為放牧者安排了一個出人意外的“夢”境:在眾多牛羊的“哞”“哶(即咩)”之中,牧人忽然夢見,數不清的蝗子,恍惚間全化作了歡蹦亂跳的魚群;而飄揚於遠處城頭的“龜蛇”之旗(“旐”旗),又轉眼間變成了“鳥隼”飛舞的“旟”旗——詩人寫夢,筆下正是這樣迷離恍惚,令人讀去,果真是個飄忽、斷續的“夢”。接著的“大人占之”幾句,讀者無妨將它讀作畫外音:“眾維魚矣,實維豐年;旐維旟矣,室家溱溱!”隨著占夢者欣喜的解說,充塞畫面的魚群和旟旗,即又幻化成漫山遍野的牛羊(這正是放牧者的“豐收”年景);村村落落,到處傳來嬰兒降生的呱呱喜訊(這正是“室家”添丁的興旺氣象)。詩境由實變虛、由近而遠,終於在占夢之語中淡出、定格,只留下牧人夢臥時仰對的空闊藍天,而引發讀者的無限遐想。這由實化虛的夢境收束,又正有梅堯臣所說“含不盡之意於言外”之妙。

綜觀全詩,可以看出:作詩不借比興而全用賦法,只要體物入微、逼真傳神,一樣能創造高妙的詩境。此詩不僅描摹精妙,而且筆底蘊情,在展現放牧牛羊的動人景象時,又強烈地透露著詩人的驚異、讚美之情,表現著美好的展望和祈願。一位美學家說:“使情趣與意象融化到恰到好處,便是達到最高理想的藝術。”不必說《小雅·無羊》就一定達到了這種“理想”境界,但也已與此境界相去不遠。

標籤:詩經

詩詞推薦

  • 考槃

    佚名先秦〕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考槃在陸,碩人之軸。
  • 佚名先秦〕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衣錦褧衣,裳錦褧裳。叔兮伯兮,駕
  • 桃夭

    佚名先秦〕 * ,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 ,其葉蓁蓁。
  • 墓門

    佚名先秦〕墓門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國人知之。知而不已,誰昔然矣。墓門有梅,有鴞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訊之。
  • 有狐

    佚名先秦〕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
  • 小雅·黃鳥

    佚名先秦〕黃鳥黃鳥,無集於穀,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歸,復我邦族。黃鳥黃鳥,無集於桑,無啄我粱。
  • 破斧

    佚名先秦〕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是吪。
  • 敝笱

    佚名先秦〕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敝笱在梁,其魚唯唯。
  • 丘中有麻

    佚名先秦〕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無羊原文_無羊的賞析_古詩文
  • 豐年

    佚名先秦〕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 我行其野

    佚名先秦〕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家。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爾宿。
  • 都人士

    佚名先秦〕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於周,萬民所望。彼都人士,台笠緇撮。彼君子女,綢直如發。
  • 四牡

    佚名先秦〕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四牡騑騑,嘽嘽駱馬。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 乾旄

    佚名先秦〕孑孑乾旄,在浚之郊。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乾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
  • 桑扈

    佚名先秦〕交交桑扈,有鶯其羽。君子樂胥,受天之祜。交交桑扈,有鶯其領。君子樂胥,萬邦之屏。之屏之翰,百闢為憲。
  • 褰裳

    佚名先秦〕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
  • 谷風

    佚名先秦〕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 * ?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 蘀兮

    佚名先秦〕蘀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蘀兮蘀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 綠衣

    佚名先秦〕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黃里 一作:黃裹)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 黃鳥

    佚名先秦〕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
    無羊原文_無羊的賞析_古詩文
無羊原文_無羊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