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

作者:崔立之 朝代:唐代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

千官望長至,萬國拜含元。
隔仗爐光出,浮霜煙氣翻。
飄飄縈內殿,漠漠澹前軒。
聖日開如捧,卿雲近欲渾。
輪囷灑宮闕,蕭索散乾坤。
願倚天風便,披香奉至尊。

詩詞問答

問: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作者是誰?答:崔立之
問: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崔立之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書法欣賞

崔立之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書法作品欣賞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書法作品

注釋

全唐詩:卷347-8

詩詞推薦

  • 昭君怨四首

    曹勛宋代〕再拜升車望已過,卻教紅粉保山河。當時豈止毛延壽,對面欺君事更多。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 茶陵道中

    蕭立之宋代〕山深迷落日,一徑窅無涯。老屋茅生菌,飢年竹有花。西花無道路,南去亦塵沙。獨立蒼茫外,吾生何處家。
  • 挽吳茂新侍郎三首

    劉克莊宋代〕衰老歸休矣,公曾慫恿之。門無今雨客,笥有隔年詩。友課招魂些,兒徵積善碑。白頭哭同社,心折可勝悲。
  • 題李雲叟畫軸,兼寄江安楊簡卿明府二絕

    范成大宋代〕蒼煙枯木共荒寒,籬落堤灣洶漲湍。歸路宛然歸未得,閒將李叟畫圖看。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 夜雨述懷

    王十朋宋代〕夜深風雨撼庭芭,喚起新愁亂似麻。夢覺尚疑身似蝶,病蘇方悟影非蛇。澆腸竹葉頻生暈,照眼銀釭自結花。我在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 化度寺作

    吳文英宋代〕池上紅衣伴倚闌。棲鴉常帶夕陽還。殷雲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閒。鄉夢窄,水天寬。小窗愁黛澹秋山。吳鴻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 用峰山舊韻二首

    姚孝錫宋代〕春水上堤沙,春晴散望賒。衰年花近眼,久客夢還家。映日孤鴻沒,迎風雙燕斜。平生江海意,早晚送浮槎。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 奉贈苗員外

    李端唐代〕朱戶敞高扉,青槐礙落暉。八龍承慶重,三虎遞朝歸。坐竹人聲絕,橫琴鳥語稀。花慚潘岳貌,年稱老萊衣。葉暗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一百零四首

    釋紹曇宋代〕八月秋,何處熱,盡大地,一團鐵。衲僧家向南北東西,草鞋跟踏得裂,拄杖頭挑得折。驀劄相逢,德山棒,臨濟
  • 效阮公詩

    江淹南北朝〕夏後乘兩龍。高會在帝台。榮光河雒出。白雲蒼梧來。侍御多賢聖。升降有羣才。四時有變化。盛明不徘徊。高陽
  • 滄浪煙雨

    李翔宋代〕峰澗煙波翠靄濃,危亭飛聳到晴空。鴛來菡萏紅香里,人在琉璃翠影中。洗出嵐光全是雨,卷回秋暑卻因風。使君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丁卯生日)

    劉克莊宋代〕此翁幸自偏盲,那堪右目生微翳。羽流禳謝,緇郎懺悔,天乎無罪。客曰不然,也因口腹,也因瞻視。汝夜披黃卷
  • 題康濟泉

    顏度宋代〕三年官事渾無補,一片丹心徹底真。更有靈康是知己,新泉為我現津津。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 吳越吟二首

    邵雍宋代〕乙未闔廬凌楚歲,戊辰勾踐破吳時。正如當日乘虛事,三十四年人不知。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 荔子

    陳宓宋代〕不伴人間桃李群,炎曦與傅渥丹勻。南州幾歲供懷橘,北闕何年可獻芹。
  • 題惠山寺

    湯仲友宋代〕梁溪停短棹,帶月步西關。路盡忽逢寺,松多不見山。岩腰雲殿古,洞口石泉閒。到此正吟苦,秋聲滿樹間。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 趙通判請贊

    釋宗杲宋代〕謂汝是善人耶,嫉惡之太甚。謂汝是惡人耶,好賢而樂善。而於善惡兩塗之間了無遺恨。咦,好個自是漢,高談無
  • 武岡葉使君寄詩次韻二首

    劉克莊宋代〕北戌逢君歲建寅,豈知今作落南人。瘴來客病鄰山鬼,舶去鄉書托海神。目送飛鳶偏戀土,夢隨畫隼共行春。謝家
  • 寄永嘉崔道融

    司空圖唐代〕旅寓雖難定,乘閒是勝游。碧雲蕭寺霽,紅樹謝村秋。戍鼓和潮暗,船燈照島幽。詩家多滯此,風景似相留。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 醉吟二首

    白玉蟾宋代〕醉掬山先走,行呼月後隨。欲眠梧影下,又恐白雲知。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原文_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