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樓吟·淳熙丙午冬

作者:姜夔 朝代:宋代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鸚鵡洲者,聞小姬歌此詞,問之,頗能道其事,還吳為余言之;興懷昔游,且傷今之離索也。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檐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詩詞問答

問: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作者是誰?答:姜夔
問: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姜夔的名句有哪些?答:姜夔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淳熙丙午年冬,武昌安遠樓建成。我和劉去非等幾位朋友去參加落成典禮。因此創作此首詞。我離開武昌 十年,有老朋友在鸚鵡洲泊舟住宿,聽到年輕的歌女演唱這首詞。我向她詢問,她還能詳細地講述舊事。友人回到吳地,向我講述了這件事。我聽後懷念起昔日曾經同游的好友,更加為今日的孤單而感傷。

明月的冷光映照著邊塞的風沙,圍護城保四周的竹籬一片寂靜。今年朝廷開始賞賜塵民飲酒歡聚。彈奏起塞北新曲,聽到元帥的軍帳歌聲清越。安遠樓聳立入雲霄,看它那紅色欄桿縈繞樓檐,飛展一片翠碧。那位佳人美麗動人,從她身體上飄散一股幽香,寒夜裡風兒輕輕地吹。
就在此地,正該有瀟灑的詞友,像仙人一樣,同登樓觀蟾的朋友盡興遊戲。我一個人登上高樓久久地凝神望遠,卻只見芳草萋萋,綿綿不盡。飄泊天涯的遊子,心中的孤苦有何人知道,只好借酒消愁,借著賞花忘記豪情。此刻西山之外,黃昏時又捲起,一簾秋雨過後的晴麗。

注釋
翠樓吟:詞牌名,姜夔自度“雙調”曲。
安遠樓:即武昌南樓,在黃鶴樓上。
劉去非:作者友人,生平未詳。
鸚鵡洲:在今湖北漢陽西南長江中,東漢末,黃祖為江夏(今武昌)太守,祖長子射,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禰衡作《白鸚鵡賦》洲因此得名。
小姬:指年輕女子。
興懷:引起感觸。
離索:離群索居。
龍沙:後世泛指塞外之地為龍沙。
虎落:遮護城堡或營寨的竹籬。
漢酺(pú)初賜:漢律,三人以上無故不得聚飲,違者罰金四兩。朝廷有慶祝之事,特許臣民會聚歡飲,稱賜酺。酺:合聚飲食。此處所指事見題解。
胡部曲:一種以琵琶為主的音樂。此處泛指異族音樂。
氈幕:指用毛氈製作的帳篷。
元戎:主將,軍事長官。
高峙:高高聳立。
人姝麗:容貌美麗指漂亮的人。
素云:指白雲樓。
玉梯:指玉樓。
祓(fú):原指古代為除災去邪而舉行儀式的習俗。此處指消除。
霽(jì):雨後天晴。

詩文賞析

此詞為新樓落成而作,前五句就“安遠”字面著想,虛構了一番境界,也客觀地顯示了築樓的時代背景。“龍沙”語出《後漢書·班超傳贊》:“坦步蔥嶺,咫尺龍沙”,後世用來泛指塞外,這裡則指金邦。“虎落”為護城笆籬。宋朝南渡時,武昌是抵抗金人的戰略要地,和議達成,形勢安定下來,遂出現了“月冷龍沙,塵清虎落”的和平局面,這便是“安遠”的意指了。漢制禁民聚飲,有慶典時則例外,稱為“賜酺”。“今年漢酺初賜”是借古典以言近事。據《宋史》軍共一百六十萬緡,軍中載歌載舞,一片歡樂景象。故接云:“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胡部本是唐代西涼地方樂曲。《新唐書·禮樂志》:“開元二十四年,升胡部於堂上。……後又詔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由此邊地胡曲進入殿堂。又據《新唐書》“琵琶、笙、橫笛、短笛、拍板,皆八;大小箜篥,皆四。工七十二人,分四列,屬舞筵之隅,以導歌詠。”它在盛唐時本是“新聲”,今又“新翻”之,用此盛大樂隊以為帥府中歌舞伴奏,頗具氣象。以邊地之曲歸為中原之用,亦寓“安遠”之意。

以下正面寫樓的景觀。先寫樓的整體形勢,然後作細部刻畫,從局部反映建築的壯麗:紅漆欄乾曲折環繞,琉璃檐牙向外伸張。“檻曲縈紅,檐牙飛翠”二句,鑄詞極工,狀物準確生動,特別是“縈紅飛翠”的造語,能使人產生形色相亂、目迷心醉的感覺。緊接“人姝麗”三句,又照應前文“歌吹”,寫樓中宴會的盛況“粉香吹下,夜寒風細。”夜寒點出冬令,風細則粉香可傳,歌吹可聞。全是一派溫馨承平的氣象。“此地”便是黃鶴山,其西北磯頭為著名的黃鶴樓所在,傳說仙人子安曾乘鶴路過。所以過片就說:這樣的形勝之地,應有妙筆生花的“詞仙”乘白雲黃鶴來題詞慶賀,人仙同樂。仙人乘鶴是本地故事,而“詞仙”之說則是就樓成盛典而加以創用。“擁”字較“乘”為虛,“君”乃泛指,都能見出作者運思用筆的靈活自如。說“宜有”並非真有,不免有些遺憾。

其實通觀詞的下片,多化用崔顥《黃鶴樓》詩意,進而寫登樓有感。大抵詞人感情很複雜,“安遠樓”的落成並不能引起一種生逢盛世之歡,反而使他產生了空虛與寂寞的感受。“玉梯凝望久”,他在想什麼?“嘆芳草萋萋千里”翻用崔詩“芳草萋萋鸚鵡洲”。“天涯情味”,正是崔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況味。這是客愁。“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靠流連杯酒與光景銷磨志氣,排遣閒愁。這是歲月虛擲之恨。這和“安遠”有什麼關係呢?關係似乎若有若無。或許“安遠”的字面能使人產生返還家鄉、施展抱負等等想法,而實際情況卻相去很遠吧。於是詞人乾脆來個不了了之,以景結情:“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仍歸到和平的景象,那一片雨後晴朗的暮色,似乎暗寓著一個好的希望。但應指出,這三句乃從王勃《滕王閣詩》“朱簾暮卷西山雨”化出,仍然流露出一種冷清索寞之感。

總之,這首詞雖為慶賀安遠樓落成而作,力圖在“安遠”二字上做出一篇喜慶的“文章”;但自覺不自覺地打入作者身世飄零之感,流露出表面承平而實趨衰颯的時代氣氛。這就使詞的意味顯得特別深厚。

標籤:抒懷

詩詞推薦

  • 詠新荷應詔

    沈約南北朝〕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微根才出浪,短乾未搖風。寧知寸心裡,蓄紫復含紅!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_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賞析_古詩文
  • 宴清都·初春

    盧祖皋宋代〕春訊飛瓊管。風日薄、度牆啼鳥聲亂。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綺羅香暖。溶溶澗淥冰泮。醉夢裡、年華暗換。料黛
  • 湖心亭看雪

    張岱明代〕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
  •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宋代〕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閒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螿,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水晶簾不下,雲母屏
  •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蘇軾宋代〕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_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賞析_古詩文
  • 登岳陽樓

    陳與義宋代〕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
  • 賣柑者言

    劉基明代〕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  予貿得其一,剖之
  • 船板床

    李夢陽明代〕船板胡在茲,而我寢其上。情知非江湖,夢寐亦風浪。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_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梅雪

    周邦彥宋代〕銀河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深院捲簾看。應憐江上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_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

    元好問金代〕醉來長袖舞雞鳴,短歌行,壯心驚。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三十六峰長劍在,星鬥氣,郁崢嶸。古來豪俠數幽并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_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峭壁參差十二

    牛希濟唐代〕峭壁參差十二峰,冷煙寒樹重重。瑤姬宮殿是仙蹤。金爐珠帳,香靄晝偏濃。一自楚王驚夢斷,人間無路相逢。至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_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賞析_古詩文
  • 霜天曉角·桂花

    謝懋宋代〕綠雲剪葉,低護黃金屑。占斷花中聲譽,香與韻、兩清潔。勝絕,君聽說。是他來處別。試看仙衣猶帶,金庭露、
  • 瀟湘神

    劉禹錫唐代〕湘水流,湘水流,九疑雲物至今秋。若問二妃何處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_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賞析_古詩文
  • 瘞旅文

    王守仁明代〕維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雲自京來者,不知其名氏,攜一子一仆,將之任,過龍場,投宿土苗家。予從籬落間
  • 詠史二首·其二

    李商隱唐代〕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_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賞析_古詩文
  • 開愁歌

    李賀唐代〕秋風吹地百草乾,華容碧影生晚寒。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衣如飛鶉馬如狗,臨岐擊劍生銅吼。旗亭
  • 詠山樽二首 ( 此首一題詠柳少府山癭木樽 )

    李白唐代〕蟠木不雕飾,且將斤斧疏。樽成山嶽勢,材是棟樑餘。外與金罍並,中涵玉醴虛。慚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擁腫
  • 滿江紅 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

    劉克莊宋代〕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_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賞析_古詩文
  • 古風·其一

    李白唐代〕羽檄如流星,虎符合專城;喧呼救邊急,群鳥皆夜鳴。白日曜紫微,三公運權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借問
  • 和淮上遇便風

    蘇舜欽宋代〕浩蕩清淮天共流,長風萬里送歸舟。應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滄溟始自由。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_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賞析_古詩文
翠樓吟·淳熙丙午冬原文_翠樓吟·淳熙丙午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