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 其四

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詩詞問答

問:歸園田居 其四的作者是誰?答:陶淵明
問:歸園田居 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魏晉
問:陶淵明的名句有哪些?答:陶淵明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離開山川湖澤而去做官已經很久了,今天有廣闊無邊的林野樂趣。
姑且帶著子侄晚輩,撥開叢生的草木尋訪廢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間,依稀地可認出往日舊居。
房屋的水井爐灶尚有遺蹟,桑竹殘存枯乾朽株。
上前向在這裡打柴的人打聽:這裡過去的居民遷往何處了?
砍柴之人對我說到:全都已經去世了再無後人。
三十年就改變朝市變面貌,此語當真一點不虛。
人生好似虛幻變化,最終都不免歸於空無。

注釋
去:離開。游:遊宦。
浪莽:放蕩、放曠。
試:姑且。
榛(zhēn):叢生的草木。荒墟:廢墟。
丘壟(lǒng):墳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wū ):塗抹。這兩句是說這裡有井灶的遺蹟,殘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處之人,指曾在遺蹟生活過的人。焉如:何處去。
沒(mò):死。一作“歿”。
一世:三十年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虛幻變化,指人生變化無常。

詩文賞析

公元406年(東晉安帝義熙二年),亦即是陶淵明由彭澤令任上棄官歸隱後的第二年,詩人便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當時詩人四十二歲。此詩是其中的第四首。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澤縣令的陶淵明,已實在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與世俗的束縛,他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且從此終身不再出仕。脫離仕途的那種輕鬆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還有清靜的田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使得這組詩成為傑出的田園詩章,也集中體現了陶淵明追求自由、安於清貧、隱逸山野、潔身自好、遠離官場、超脫世俗的美好情操。

作者之所以毅然棄官歸田,並在這組詩的第三首《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中表達了只求不違所願而不惜勞苦耕作、夕露沾衣的決心,為的是復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歸。這第四首詩的前四句寫歸田園後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遊。首句“久去山澤游”,是對這組詩首篇《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所寫“誤落塵網中”、“久在樊籠里”的回顧。次句“浪莽林野娛”,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作者在脫離“塵網”、重回“故淵”,飛出“樊籠”、復返“舊林”後,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悅。這句中的“浪莽”二字,義同放浪,寫作者此時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狀態;逯欽立校注的《陶淵明集》釋此二字為“形容林野的廣大”,似誤。句中的一個“娛”字,則表達了“性本愛丘山”的作者對自然的契合和愛賞。從第三句詩,則可見作者歸田園後不僅有林野之娛,而且有“攜子侄輩”同游的家人之樂。從第四句“披榛步荒墟”的描寫,更可見其遊興之濃,而句末的“荒墟”二字承上啟下,引出了後面的所見、所問、所感。

陶詩大多即景就事,平鋪直敘,在平淡中見深意、奇趣。這首詩也是一首平鋪直敘之作。詩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杇株”,緊承首段的末句,寫“步荒墟”所見,是全詩的第二段。這四句詩與首篇《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中所寫“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那樣一幅生機盎然的田園畫適成對照。這是生與死、今與昔的對照。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熱愛人生的作者,面對這世間的生與死、時間的今與昔問題,自有深刻的感受和無窮的悲慨。其在“丘壟間”如此流連徘徊、見“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對遺存的“井灶”和殘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觀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像、耐人尋繹的。

詩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是全詩的第三段。前兩句寫作者問;後兩句寫薪者答。問話“此人皆焉如”與答話“死沒無復余”,用語都極其簡樸。而簡樸的問話中蘊含作者對當前荒寂之景的無限悵惘、對原居此地之人的無限關切;簡樸的答話則如實地道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而在它的背後是一個引發古往今來無數哲人為之迷惘、思考並從各個角度尋求答案的人生問題。

詩的第十三到第十六句“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是最後一段,寫作者聽薪者回答後的所感。這四句詩參破、說盡了盛則有衰、生則有死這樣一個無可逃避的事物規律和自然法則。詩句看似平平淡淡,而所包含的感情容量極大,所蘊藏的哲理意義極深;這正是所謂厚積而薄發,也是陶詩的難以企及之處。正如朱光潛在《詩論》第十三章《陶淵明·他的情感生活》中所說,一些哲理,“儒、佛兩家費許多言語來闡明它,而淵明靈心進發,一語道破。讀者在這裡所領悟的不是一種學說,而是一種情趣、一種胸襟、一種具體的人格”。讀陶詩,正應從中看到他內心的境界、智慧的靈光,及其對世事、人生的了悟。

有些賞析文章認為作者此行是訪故友,是聽到故友“死沒無復余”而感到悲哀。但從整首詩看,詩中並無追敘友情、憶念舊遊的語句,似不必如此推測。而且,那樣解釋還縮小了這首詩的內涵。王國維曾說,詩人之觀物是“通古今而觀之”,不“域於一人一事”(《人間詞話刪稿》),其“所寫者,非個人之性質”,而是“人類全體之性質”(《紅樓夢評論·餘論》)。這首詩所寫及其意義正如王國維所說。作者從“昔人居”、耕者言所興發的悲慨、所領悟的哲理,固已超越了一人一事,不是個人的、偶然的,而是帶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間悲劇。,而是帶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間悲劇。

標籤:寫山田園生活感慨人生

詩詞推薦

  • 普天樂·翠荷殘

    滕賓元代〕翠荷殘,蒼梧墜。千山應瘦,萬木皆稀,蝸角名,蠅頭利。輸與淵明陶陶醉,盡 * 圍繞東籬。良田數頃,黃牛二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_歸園田居 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長相思(一名雙紅豆、山漸青、憶多嬌)

    李煜唐代〕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雲一渦,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_歸園田居 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鵲橋仙·華燈縱博

    陸游宋代〕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一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苹洲煙雨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_歸園田居 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自遣

    羅隱唐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_歸園田居 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天作

    佚名先秦〕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
  • 之零陵郡次新亭

    范雲南北朝〕江乾遠樹浮,天末孤煙起。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滄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_歸園田居 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酬劉柴桑

    陶淵明魏晉〕窮居寡人用,時忘四運周。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養南疇。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命室
  • 飲馬歌·邊頭春未到

    曹勛宋代〕邊頭春未到。雪滿交河道。暮沙明殘照。塞烽雲間小。斷鴻悲。隴月低。淚濕征衣悄。歲華老。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_歸園田居 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陸游宋代〕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塵到兩京。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
  •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李清照宋代〕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
  • 登峨嵋山

    李白唐代〕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息。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雲間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_歸園田居 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十月二十八日夜風雨大作

    陸游宋代〕風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風聲翻海濤,雨點墮車軸。拄門那敢開,吹火不得燭。豈惟漲溝溪,勢已卷平陸。辛勤
  • 夜歸

    周密宋代〕夜深歸客依筇行,冷燐依螢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 宮中調笑·團扇

    王建唐代〕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_歸園田居 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善哉行·其一

    曹丕魏晉〕上山採薇,薄暮苦飢。溪谷多風,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猿猴相追。還望故鄉,郁何壘壘!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 見志詩二首

    酈炎〔兩漢〕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修翼無卑棲,遠趾不步局。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超邁絕塵驅,倏忽誰能逐。賢愚
  • 登飛來峰

    王安石宋代〕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_歸園田居 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初夏即事

    王安石宋代〕石樑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 溪居

    柳宗元唐代〕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_歸園田居 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滿庭芳·小閣藏春

    李清照宋代〕小閣藏春,閒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
歸園田居 其四原文_歸園田居 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