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有桃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園有桃原文

園有桃,其實之餚。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園有棘,其實之食。心之憂矣,聊以行國。不知我者,謂我士也罔極。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詩詞問答

問:園有桃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園有桃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園有桃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國風·魏風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園有桃書法欣賞

佚名園有桃書法作品欣賞
園有桃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園子裡的樹上結滿了鮮桃,那些甜美的果實可吃個飽。但我內心裡充滿憂傷情懷,低唱著傷心曲淺呤著歌謠。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說我書呆子清高孤傲。這些通達之人說的很對啊,但請你告訴我怎么辦為好?我內心裡無盡的憂傷情懷,普天下之人你們誰能知道!你們誰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還是不要空自傷懷的好!
園子裡的小棗樹枝繁葉茂,那些鮮美的果實可吃個飽。但我內心裡充滿憂傷情懷,姑且到廣袤田裡轉悠一遭。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說我書呆子是大傻冒。這些通達之人說的很對啊,但請你告訴我怎么辦才好?我內心裡無盡的憂傷情懷,普天下之人你們誰能知道!你們誰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還是不要空自傷懷的好!

注釋
之:猶“是”。餚,吃。“其實之餚”,即“餚其實”。
之:猶“其”。
歌、謠: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此處皆作動詞用。
士:古代對知識分子或一般官吏的稱呼。
彼人:那人。是:對,正確。
子:你,即作者。何其:為什麼。其,作語助詞。
蓋(hé):通“盍”,何不。亦:作語助詞。
棘:指酸棗。
聊:姑且。行國:離開城邑,週遊國中。“國”與“野”相對,指城邑。
罔極:無極,無常,妄想,沒有準則。

詩文賞析

這首詩語言極明白,表現的思想感情也很清楚,然而對詩人“憂”什麼,時人為何不能理解他的“憂”,反認為他驕傲、反常,難以找到確切答案。同時他自稱“士”,而“士”代表的身份實際並不確定,《詩經》中三十三篇有“士”字,共54個,僅毛傳、鄭箋就有多種解釋,如:“士,事也”,指能治其事者;“士,卿士也”;“士者,男子成名之大號也”;“士者,男子之大號也”;“言士者,有德行之稱”;“士,軍士也”;“他士,猶他人也”等,所以這個自稱“士”的詩人是何等角色,很難認定。與之相應,對此篇的主旨就有了多種臆測:《毛詩序》謂“刺時”,何楷《詩經世本古義》作實為“晉人憂獻公寵二驪姬之子,將黜太子申生”;豐坊《詩說》說是“憂國而嘆之”;季本《詩說解頤》以為是“賢人懷才而不得用”;牟庭《詩切》以為是“刺沒入人田宅也”。今人或說“傷家室之無樂”,或說“嘆息知己的難得”,或說“沒落貴族憂貧畏飢”,或說“自悼身世飄零”,或說“反映了愛國思想”,不一而足。《詩經選注》說:“我們從詩本身分析,只能知道這位作者屬於士階層,他對所在的魏國不滿,是因為那個社會沒有人了解他,而且還指責他高傲和反覆無常,因此他在憂憤無法排遣的時候,只得長歌當哭, * 自解。最後在無可奈何中,他表示‘聊以行國’,置一切不顧了。因此,從詩的內容和情調判斷,屬於懷才不遇的可能性極大。”故指此為“士大夫憂時傷己的詩”。

此詩兩章復沓,前半六句只有八個字不同;後半六句則完全重複。兩章首二句以所見園中桃樹、棗樹起興,詩人有感於它們所結的果實尚可供人食用,味美又可飽腹,而自己卻無所可用,不能把自己的“才”貢獻出來,做一個有用之人。因而引起了詩人心中的鬱憤不平,所以三、四句接著說“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他無法解脫心中憂悶,只得放聲高歌,聊以 * 。《毛詩序》說:“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位正是因為歌之不足以瀉憂,決定“聊以行國”,離開他生活的這個城市,到別處走一走,看一看。這只是為了排憂,還是想另謀出路,無法測知。但從詩的五六句看,他“行國”是要換一換這個不愉快的生活環境,則是可以肯定的。詩云:“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罔極)。”詩人的心態似乎是“眾人皆醉我獨醒”。因為他的思想,他的憂慮,特別是他的行為,國人無法理解,因此不免誤解,把他有時高歌,有時行游的放浪行動,視為“驕”,視為“罔極”,即反常。詩人感到非常委屈,他為無法表白自己的心跡而無可奈何,所以七、八兩句問道:“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意思是:他們說得對嗎?你說我該怎么辦呢?這兩句實際是自問自答,展現了他的內心無人理解的痛苦和矛盾。最後四句:“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詩人本以有識之士自居,自信所思慮與所作為是正確的,因而悲傷的只是世無知己而已,故一再申說“其誰知之”,表現了他深深的孤獨感。他的期望值並不高,只是要求時人“理解”罷了,然而這一丁點的希望,在當時來說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得以不去想來 * 自解。全詩給人以“欲說還休”的感覺,風格沉鬱頓挫。

這首詩以四言為主,雜以三言、五言和六言,句法參差。押韻位置兩章詩相同,前半六句韻腳在一、二、四、六句末;後半六句換韻,韻腳在七、八、十、十一、十二句末,並且十、十一兩句重複,哀思綿延,確有“長歌當哭”的味道。

標籤:詩經

詩詞推薦

  • 簡兮

    佚名先秦〕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左手執龠,右手秉翟。
  • 民勞

    佚名先秦〕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 匏有苦葉

    佚名先秦〕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有瀰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雍雍鳴雁,旭日始旦。
  • 叔于田

    佚名先秦〕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於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適
    園有桃原文_園有桃的賞析_古詩文
  • 佚名先秦〕綏萬邦,屢豐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於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於天,皇以間之。
  • 鴟鴞

    佚名先秦〕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
  • 渭陽

    佚名先秦〕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園有桃原文_園有桃的賞析_古詩文
  • 羔裘

    佚名先秦〕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捨命不渝。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 風雨

    佚名先秦〕風雨淒淒,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 新台

    佚名先秦〕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鮮。新台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魚網之設,鴻則離之。
  • 敬之

    佚名先秦〕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
  • 北門

    佚名先秦〕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
  • 佚名先秦〕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衣錦褧衣,裳錦褧裳。叔兮伯兮,駕
  • 昊天有成命

    佚名先秦〕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
  • 鴛鴦

    佚名先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乘馬在廄,摧之秣之。
  • 節南山

    佚名先秦〕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惔,不敢戲談。國既卒斬,何用不監!節彼南山,有實其猗。
  • 狼跋

    佚名先秦〕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几几。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 麟之趾

    佚名先秦〕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
    園有桃原文_園有桃的賞析_古詩文
  • 北山

    佚名先秦〕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陟岵

    佚名先秦〕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
園有桃原文_園有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