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鴞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鴟鴞原文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詩詞問答

問:鴟鴞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鴟鴞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鴟鴞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國風·豳風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貓頭鷹你這惡鳥,已經奪走了我的雛子,再不能毀天我的窩巢。我含辛茹苦,早已為養育雛子病了!
我趁著天未陰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將窗扇門戶縛緊。現在你們樹下的人,還有誰敢將我欺凌!
我用拘攣的手爪,采捋茅草花;又蓄心乾草墊底,喙角也累得病啦,只為了還未築好的家。
我的翅羽稀落,我的尾羽枯槁;我的巢兒垂危,正在風雨中飄搖。我只能驚恐地哀號!

注釋
鴟鴞(chī xiāo):貓頭鷹。
子:指幼鳥。
室:鳥窩。
恩:愛。《魯詩》“恩”作“殷”,盡心之意。斯:語助詞。
鬻(yù):育。閔:病。
迨(dài):及。
徹:通“撤”,取。桑土:《韓詩》作“桑杜”,桑根。
綢繆(móu):纏縛,密密纏繞。牖(yǒu):窗。戶:門。
女:汝。下民:下面的人。或:有。
拮(jié)據(jū):手病,此指鳥腳爪勞累。
捋(luō):成把地摘取。荼:茅草花。
蓄:心蓄。租:通“苴”(居),茅草。
卒瘏(tú):患病。卒通“悴”。室家:指鳥窩。
譙(qiáo)譙:羽毛疏落貌。
翛(xiāo)翛:羽毛枯敝無澤貌。
翹(qiáo)翹:危而不穩貌。
嘵(xiāo)嘵:驚恐的叫聲。

詩文賞析

寓言是一種借說故事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特殊表現方式。它的主角可以是現實中人,也可以是神話、傳說中的虛幻人物,而更多的則是自然界中的蟲魚鳥獸、花草木石。這種表現方式,在戰國的諸子百家之說中曾被廣為運用,使古代的說理散文增添了動人的藝術魅力,放射出奇異的哲理光彩。

但以寓言作詩,在先秦卻不多見;只是到了漢代,才在樂府詩中成批湧現,一時蔚為奇觀。倘要追溯它的源頭,雖然可與戰國諸子之作遙相接續,但其“天造草昧”的創製,還得首推這首在“詩三百篇”中也屬鳳毛麟角的《鴟鴞》。

這首詩的主角,是一頭孤弱無助的母鳥。當它在詩中出場的時候,正是惡鳥“鴟鴞”剛剛洗劫了它的危巢,攫去了雛鳥在高空得意盤旋之際。詩之開筆“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即以突發的呼號,表現了母鳥目睹“飛”來橫禍時的極度驚恐和哀傷。人們常說:“畫為無聲詩,詩為有聲畫。”此章的展開正是未見其影先聞其“聲”,在充斥詩行的愴然呼號中,幻化出母鳥飛歸、子去巢破的悲慘畫境。當母鳥仰對高天,發出悽厲呼號之際,人們能體會到它此刻該怎樣毛羽憤豎、哀怒交集。但鴟鴞之強梁,又不是孤弱的母鳥所可懲治的。愴怒的呼號追著鴟鴞之影遠去,留下的便只有“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的傷心嗚咽了。這嗚咽傳自寥廓無情的天底,傳自風高巢危的樹頂,而凝聚在兩行短短的詩中,至今讀來令人顫慄。

正如人們很少關注鳥獸的悲哀一樣,人類也很少能了解它們在面對災禍時的偉大、堅強。詩中的母鳥看似孤弱,卻也一樣富於生存的勇氣和毅力。它剛還沉浸在喪子破巢的哀傷之中,即又於哀傷中抬起了剛毅的頭顱:“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它要趁著天晴之際,趕快修復破巢。這第二章仍以母鳥自述的口吻展開,但因為帶有敘事和描摹,讀者所讀見的,便恍如鏡頭搖轉式的特寫畫面:哀傷的母鳥急急忙忙,忽而飛落在桑樹林間,啄剝著桑皮根須;忽而飛返樹頂,口銜著韌須細細纏縛窠巢。“徹彼”敘其取物之不易,“綢繆”狀其縛結之緊密。再配上“啾啾”啼鳴的幾聲“畫外音”,讀者便又聽到了母鳥忙碌之後,所發出的既警惕又自豪的宣言:“今女下民,或敢侮予!”那是對飽經騷擾的下民往事的痛憤回顧,更是對縛紮緊密的鳥巢的驕傲自許,當然也包含著對時或欺凌鳥兒的“下民”的嚴正警告。倘若人類真能解破鳥語,是應該謹記這母鳥的警告,而對它的堅韌、頑強肅然起敬的了。

三、四兩章宜作一節讀。這是母鳥辛勤勞作後的痛定思痛,更是對無法把握自身命運的處境的淒淒泣訴,“予手拮据”、“予口卒瘏”、“予羽譙譙”、“予尾翛翛”:遭受奇禍的母鳥終於重建了自己的巢窠,充滿勇氣地活了下來。但是,這堅強的生存,對於孤弱的母鳥來說,是付出了無比巨大的代價。

它的鳥爪拘攣了,它的喙角累病了,至於羽毛、羽尾,也全失去了往日的細密和柔潤,而變得稀疏、枯槁。這些愴楚的自憐之語,發之於面臨奇災大禍,而掙扎著修復鳥巢的萬般艱辛之後,正如潮水之洶湧,表現著一種悲從中來的極大傷痛。然而更令母鳥恐懼的,還是挾帶著自然威力的“風雨”:鴟鴞的進犯縱然可以憑非凡的勇氣抵禦,但對這天地間之烈風疾雨,小小的母鳥卻無回天之力了。“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曉嘵!”詩之結句,正以一聲聲“嘵嘵”的鳴叫,穿透搖撼天地的風雨,喊出了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母鳥之哀傷。

倘若僅從詩面上看,《鴟鴞》也堪稱一首代鳥寫悲的傑作:它寫鳥像鳥,通篇用了母鳥的“語言”,逼真地傳寫出了既喪愛雛、復遭巢破的鳥禽之傷痛,塑造了一頭雖經災變仍不折不撓重建“家室”的可敬母鳥的形象。如果鳥禽有知,亦當為詩人對它們生活情狀描摹之精妙、心理情感體味之真切,而“啾啾”嘆惋。然而這畢竟是一首“寓言詩”,與其說是代鳥寫悲,不如說是借鳥寫人,那母鳥所受惡鴞的欺凌而喪子破巢的遭遇,以及在艱辛生存中面對不能把握自身命運的深深恐懼,正是下層人民悲慘情狀的形象寫照。由此反觀全詩,則兇惡的“鴟鴞”、無情的“風雨”,便全可在人世中顯現其所象徵的真實身份。而在母鳥那慘怛的呼號和悽愴的哀訴中,正傳達著久遠以來受欺凌、受壓迫人們的不盡痛憤。

舊說如《毛詩序》謂此詩乃“周公救亂”之作,方玉潤《詩經原始》、魏源《詩古微》又以為乃“周公悔過以儆成王”、“周公戒成王”之作,雖也知詩用借喻手法,但坐實本事,反而扞格不通。

《鴟鴞》,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焉。

標籤:詩經寫鳥哲理

詩詞推薦

  • 東門之楊

    佚名先秦〕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昏以為期,明星煌煌。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昏以為期,明星晢晢。
  • 鷓鴣天·十里樓台倚翠微

    晏幾道宋代〕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娟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
    鴟鴞原文_鴟鴞的賞析_古詩文
  • 堯戒

    佚名先秦〕戰戰慄栗,日謹一日。人莫躓于山,而躓於垤。
  • 北門

    佚名先秦〕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
  • 涇溪

    杜荀鶴唐代〕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
    鴟鴞原文_鴟鴞的賞析_古詩文
  • 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唐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唐代〕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 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鴟鴞原文_鴟鴞的賞析_古詩文
  • 人之初

    王應麟宋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
    鴟鴞原文_鴟鴞的賞析_古詩文
  • 二子乘舟

    佚名先秦〕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鴟鴞原文_鴟鴞的賞析_古詩文
  • 游城南十六首遣興

    韓愈唐代〕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閒。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
    鴟鴞原文_鴟鴞的賞析_古詩文
  • 常棣

    佚名先秦〕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 雞鳴

    佚名先秦〕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蟲飛薨薨,甘與子同
    鴟鴞原文_鴟鴞的賞析_古詩文
  • 詠燕 / 歸燕詩

    張九齡唐代〕海燕雖微渺,乘春亦暫來。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 暮春即事

    葉采宋代〕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鴟鴞原文_鴟鴞的賞析_古詩文
  • 假樂

    佚名先秦〕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千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 碩鼠

    佚名先秦〕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鴟鴞原文_鴟鴞的賞析_古詩文
  • 擊鼓

    佚名先秦〕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 清平樂·柳邊深院

    盧祖皋宋代〕柳邊深院。燕語明如翦。訊息無憑聽又懶。隔斷畫屏雙扇。寶杯金縷紅牙。醉魂幾度兒家。何處一春遊盪,夢中猶
    鴟鴞原文_鴟鴞的賞析_古詩文
  • 曹劌論戰

    左丘明先秦〕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 桑柔

    佚名先秦〕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倬彼昊天,寧不我矜?四牡騤騤,旟旐有翩。
鴟鴞原文_鴟鴞的賞析_古詩文